揭秘成都市档案馆档案修裱师 蒸挑刷妙手修复档案

09.06.2017  11:32

  

  修裱师正在整理破损的档案。

  新闻资料

  6月9日,国际档案日

  1948年6月9日-11日,位于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了一场专家会议,决定成立国际档案理事会(ICA),并通过了ICA的第一份章程。其中指出,世界各国的档案工作者应共同努力“为了全人类”保护好档案,开展鉴定并提供利用;档案和文件作为全世界共享的遗产和全人类一样具有同一性。

  2013年,国家档案局决定自该年开始,把每年的6月9日即“国际档案日”作为档案部门的宣传活动日。

  直播预告

  今天上午10点 封面新闻直播揭秘百年档案

  为了怕外地人和外国人听不懂四川话,发行方言手册;为了方便文盲识路,交通标志竟用水果和动物代替……这一切发生在百年前的老成都。

  6月9日上午10点,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将走进成都市档案馆,通过老成都档案让你趣味读历史。同时,百年档案修裱过程将首次零距离曝光,看直播,见证老工匠们如何“妙手回春”。

  “这块找到了!”坐在操作台一角的档案修裱师张士兵,用镊子轻轻地从一小堆发黄发黑的纸张中剥离出一小块。眼睛闪亮的光从眼镜框里穿透出来,张士兵露出孩子找到心爱玩具时的笑容。

  6月8日,成都市高新区天仁路260号,在如“”样庄重严肃的成都市档案馆大楼12层,张士兵和他的伙伴们又展开了一次“寻宝”之旅。用他们的话说,“尽管已从业三十年,新的每一刻到来前,你都不知道,又将打开历史的哪一个角落。

  外行或许会认为档案工作很“”,偏偏这一群人又把它做“”了。

  “慢工出细活,每当你坐个半天,修好一张档案,让历史复活的感觉,很有成就感。”老师傅张志平亮起嗓门说。

  蒸、挑、刷

  慢工细活 暗藏太多功夫

  进入六月,一本《民国时期各省税务管理局组织暂行条例卷》成为张士兵他们主攻的修复对象。操作台上,一堆黄黑色的档案材料,有些破破烂烂,有些却紧紧黏成一叠,难以拆分。

  如何对它们进行修复?

  “先要蒸笼‘蒸’,慢慢软化,再用镊子一页一页分开。”张士兵一边解释,一边死盯着手指间镊子挑针和宣纸之间跨越时空的“紧张”对话。

  “有的档案已经完全絮化,纸张拧成了一团。要先用水浸湿后,拿干毛巾吸水裹干,再慢慢地挑开,抹平。”张士兵抬头舒了口气说,“捋好文字与文字之间的排列,以免引起错误。

  站在一旁观摩老师傅手法的周敏不禁感叹,看起来只是蒸、挑、刷的工作,实际上暗藏太多功夫。“刚进入部门时,我在报纸上刷浆糊试手一年,又反复模拟修裱后,才敢开始修复一点破损不太严重的档案,‘档案砖’完全不敢碰。”他说。

  “”汉子干起细活,一点也不含糊,有时候修复一张档案就得坐上一天。而磨炼出这样的耐心,张志平自有妙招:“在修裱中找到自己的兴趣。

  往往闲下来,张志平便一头栽进笔墨纸砚中。所以在修裱过程中,张志平常常琢磨百年前书写人的笔法。“你别说,这以前能在政府写公文和布告的,都是专门的写匠。虽然还不能算作正儿八经的书法,但是也各有千秋,算得上可以品鉴的好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