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攻坚拔穷根——达州市达川区精准扶贫工作扫描

31.12.2015  09:15

 

 

 

区委书记许国斌深入贫困村座谈调研

 

区长向建平在景市镇慰问困难群众


        □杨辉 朱成林代炳红
    新的一轮扶贫开发,啃的是“硬骨头”,趟的是“深水区”,打的是“攻坚战”。今年以来,中共达州市达川区委、达川区人民政府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把扶贫攻坚工作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来抓,进一步建立完善相关机制和办法,绘制蓝图,锁定贫困,加大投入,完善机制,科学规划,强化管理,集中力量,驻村帮扶,加快了全区脱贫致富步伐……
绘就蓝图 吹响脱贫冲锋号
    5月6日至8日,省第32扶贫开发督查调研组赶赴达川区,调研组一行人先后深入龙会乡花石岩村、大风乡白果村等地,逐户详细了解贫困户情况,查阅区、乡、村三级帮扶台账,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在随后的达川区扶贫开发督查调研和县域经济发展情况座谈会上,调研组对达川区的扶贫开发工作给予高度评价——“达川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扶贫开发决策部署,扶贫攻坚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达川区作为传统农业大区、人口大区和欠发达地区,农村地区贫困情况十分突出。自新一轮扶贫开发以来,达川区坚持把增加扶贫对象收入、实现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集中攻坚、整体推进,积极打好了新一轮扶贫攻坚战。“十二五”期间,达川区共投入各类扶贫资金1.7亿元,实施连片扶贫开发项目5个,实施整村推进产业扶贫项目45个,实施劳务扶贫项目4380个;特别是2014年,全面完成年度扶贫开发任务,减少贫困人口1.71万人。
    达川区委书记许国斌指出:达川区扶贫开发虽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但仍没摘掉省级贫困县的“帽子”,农村贫困“面宽、量大、程度深”依然突出,扶贫开发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冲刺期。我们一定要再添措施,精准发力,决战决胜,坚决打赢扶贫攻坚战!
    8月10日,达川区委一届四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决战决胜扶贫攻坚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同月,区人大常委会第22次会议审议通过了 《关于依法推进全区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明确达川区到2018年省定贫困县“摘帽”,到2019年,142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摘帽”的目标任务。绘就了达川区脱贫攻坚的宏伟蓝图。达川区委决定,按照“五年集中攻坚、一年巩固提升”的要求,以消除绝对贫困为目标,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手段,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扎实推进“六个一批”(即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医疗救助扶持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扶贫搬迁安置一批、灾后重建帮扶一批、教育解困资助一批)扶贫攻坚计划和 “十大专项扶贫行动”(即基础设施建设扶贫专项行动,产业扶贫专项行动,新村建设扶贫专项行动,教育与就业扶贫专项行动,生态建设扶贫专项行动,医疗卫生计生扶贫专项行动,文化惠民扶贫专项行动,社会保障扶贫专项行动,社会扶贫专项行动,财政金融扶贫专项行动),确保全区每年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7万人以上,到2020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
建档立卡 精准识别贫困户
    10月底,在香隆乡包谷梁村村社干部深入农户对贫困户家底进行逐一核实中,52岁的叶银武主动提出把自家的名字从贫困户中删除,她说:“以前因为老人多病加上两个子女读书成为贫困户,今年,我家养殖的肉牛从8头发展成20头,现在又进回15斤土元发展,已渐渐走出贫困了。”乡长程杰介绍说:“在精准识别贫困户工作中,包谷梁村成立民主评议小组,严把“识别关”,杜绝“关系户”、“人情户”,做到贫困户评定由群众说了算。”
    “要脱贫,先锁定。”脱贫攻坚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达川区坚持“先难后易、因地施策、统一规划、统筹推进,因人而异、精准施策”的工作原则,全力做到扶贫对象精准、扶贫项目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扶贫措施精准、驻村帮扶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六个精准”。
    贫困户评选全程实行“二公示一公告”,即:第一次由村委会对初选名单进行公示;第二次由乡镇(街道)对各村上报的初选名单组织力量进行严格审查,集体研究全乡镇(街道)贫困户拟定名单,在相关行政村进行第二次公示;乡镇(街道)根据公示情况,集体研究确定贫困户正式名单后,将正式名单进行公告。整个过程接受群众监督,确保透明、阳光。
加大投入 完善机制促跨越
    12月9日,离达州主城区不远的石板镇,镇党委书记李发达正组织镇上的领导,专题研究扶贫资金的使用与管理,“区里给我们拨的20万元扶贫专项基金,这钱要用在刀刃上,以发挥四两拨千斤的效用!”李书记向我们介绍道。
    自开展扶贫开发工作以来,达川区加大资金投入,不断创新扶贫开发思路,进一步推动了全区重点乡村经济和社会的较快发展。达川区在建立区本级财政专项扶贫基金1000万元的基础上,主动作为、积极创新,建立乡镇扶贫专项基金,每个乡镇核实专项基金为20万元,用于鼓励和支持贫困村和贫困户的产业发展,助推各乡镇扶贫攻坚工作。同时,健全扶贫项目贷款风险补偿基金,2015年投入风险补偿基金3500万元,其中农产品深加工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1000万元、精准扶贫信贷基金2500万元。
    工作中,达川区制定了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运行机制,建立了集体研究决策制度、工作情况通报制度、项目资金整合制度、项目资金监督验收制度、宣传制度、督查制度、考核奖惩制度等七大工作制度,明确了工作目标、任务和措施。建立每月例会工作制度,集中解决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重大问题、研究重大决策、布置重要工作。
规划先行 资金管理很“阳光
    11月28日,龙会乡花石岩村召开村民代表会,村支部向与会人员介绍了当月工作,对当月扶贫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说明后张榜公示。村支部书记吴传全介绍说:“我们的每一个项目、每一笔开支都要向村民交待清楚。
    工作中,达川区充分发挥驻村工作组和第一书记的作用,组织力量对各贫困村所编制的项目规划进行再细化、再核实,坚持统筹规划、注重结合,坚持广泛征求意见、集中各方智慧,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确保项目规划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以扶贫攻坚规划和各类扶贫项目为平台,按照“规划引领、资源整合、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的原则,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引领涉农资金的重点投入和统筹;8个贫困村精准扶贫项目建设规划指导审核组,分片区负责贫困村精准扶贫项目规划的指导与审核工作。
    达川区坚持 “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强化项目监管,积极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全面推行工程质量监督制度。各相关部门深入项目施工现场,督促施工单位保质保量按期完工;全区上下坚持“阳光”扶贫,让群众参与讨论、研究资金管理的办法,在项目申报、资金下拨使用的各个环节,加强审计监督,确保专款专用,足额到位,决不允许发生挤占、挪用、截留扶贫资金的现象;并严格实行项目资金公示公告制,把扶贫资金额度、建设内容、补助标准、项目建设等情况进行公示,广泛接受社会监督。
驻村帮扶 干群携手摘穷帽
    11月20日早晨七点刚过,达川区洛车乡温家坪村第一书记范胜亮就被乡党委书记王树军喊起来一起下村了。范胜亮毕业于中国农大,今年5月,他作为第一书记下派基层,起早摸黑,一心一意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在精准扶贫工作中,达川区加大人员投入,有许许多多像范胜亮一样的帮扶干部战斗在基层一线。
    在工作,达川区以“四个到位”确保驻村帮扶顺利推进:一是驻村人员选派到位。全区从区级部门共抽调了431名驻村帮扶干部,组成150个驻村工作组,分别派驻142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和8个非建档立卡贫困村,实现了区级领导、帮扶单位、驻村工作组和第一书记“四个全覆盖”。二是技能知识培训到位。区上先后召开专题会议4次,通过以会代训的方式,对驻村帮扶干部进行了专题培训,学习了解了涉农、扶贫等相关政策、工作部署和工作方法。同时围绕省委10个扶贫开发专项方案,各牵头单位主动与省市相关厅局,开展了对接,熟悉了相关政策,领会了基本精神。三是驻村干部日常管理到位。通过采取“五有五清三参与”加强对第一书记的管理。“五有”即有住宿地方、有办公场地、有办公标识、有办公资料、有生活用品,保证第一书记到村。“五清”即岗位职责清楚、村情户况清楚、政策要求清楚、目标任务清楚、帮扶举措清楚。“三参与”即参与重点工作、参与各种会议(村支“两委”会议,乡镇通知村支“两委”会议)、参与基层组织建设。同时,达川区组建了10个督查组,加强对驻村帮扶工作进行督导,及时掌握驻村帮扶工作开展情况。四是制度保障落实到位。在开展调研、座谈的基础上,达川区先后制定了《达川区委关于决战决胜扶贫攻坚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达川区村党组织第一书记选派调整办法》等5个决定、办法,对第一书记选派调整、日常管理、考核评价、关怀保障和激励奖惩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
    现在,达川贫困地区村民住房改善了,道路畅通了,产业兴旺了,生活有奔头了……精准扶贫正让广大农村正发生着可喜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