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男子被杯子击头致重伤起诉商户 奔走3年寻找被告

28.10.2014  08:59

    

    陈涛必须时时戴着帽子保暖,天气变化极易引起头疼。

    昨(27)日上午,陈涛接到了一个好消息,判决于上周五(24日)正式生效,已有10多名商家把补偿金交到了法院,明日(29日)就能收到首批一万余元的补偿金,这意味着,作为高空抛物的受害者,3年的维权路已经露出了一丝曙光。但是,陈涛很担心,剩下的100余名商家是否会履行判决,补偿金最终能拿到多少?

    2011年,当他骑着电动车经过位于锦江区提督街的成都锦阳大厦时,被一个从天而降的杯子砸成了重伤,自此,他决定在大楼的200多家单位中艰难寻找丢杯子的人,3年里走遍了数十家工商部门,将确定的144家被告推上了被告席。最终,法院依据《侵权责任法》,判决124户商家各补偿1230元。

    天降杯具/

    杯子击头致重伤起诉“10楼以上”商户

    2011年,24岁的陈涛搭着女朋友经过青羊区锦阳商厦时,被一只马克杯砸中头部,顿时失去了意识。经历6小时的开颅手术,最终陈涛被告知右半身可能永久性瘫痪,即便出院后,癫痫会不时发作,身边随时需要有人照顾。经过司法鉴定,陈涛落下了10级伤残,家里欠下了几十万的外债,弟弟因此辍学,打工还债。女友一周7天满负荷工作,没有买一件新衣服、一件化妆品,婚事也一拖再拖。

    事发后第二天,陈涛的女友和家人就找到了锦阳商厦的物管协商赔偿一事,可证据在哪?大楼一共26层,200多家单位。根据陈涛的伤情和杯子损坏程度,家人从10楼往上一家一家找。寻找几天仍一无所获。所以,陈涛决定向法院起诉。根据《侵权责任法》,建筑物中抛掷物品或者从建筑物上坠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损害,难以确定具体侵权人的,除能够证明自己不是侵权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给予补偿。为此,陈涛专门聘请了律师,并向法院起诉所有可能的商户。

    艰难维权/

    奔走3年寻找被告124家平摊15万赔偿金

    这“可能的商户”,让陈涛拖着病体足足找了3年。这些公司的工商注册信息分布在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武侯区、锦江区等各级工商部门。为了确定一家公司的信息,往往要联系几个工商部门进行确认,陈涛和律师坐着公交车把成都跑了个遍。

    从最开始的29家到最终认定的144家。如此庞大的被告数量,在国内也属罕见,除了事发当时锦阳商厦的商家,还包括附近一栋大楼的业主。送达传票,也是一项大工程。为此,法院成立了3个送达小组。终于,2014年4月28日,这场持续了3年的案件在成都锦江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

    面对庭审中针锋相对的辩论,陈涛始终坐着,低着头,一口水没喝。众多商家认为,明明不是肇事者,却要为此埋单,纯属“躺枪”。而律师王黎明认为,这是一种基于救济的补偿责任而非连带责任,法律之所以规定在难以确定具体侵权人的情形下,将板子打在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身上,主要是出于对受害人进行救济的考虑,另一方面,也是督促建筑物使用人在日常生活中提高警惕。

    6月18日,法院判决,124户商家共同分担陈涛的各项损失15万余元,每家承担123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