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22条”激发中小微企内生动力
20.10.2014 12:33
本文来源: 中小企业局
支持企业创新发展 “对企业承接高校、科研机构且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具有有效职务发明专利的科技成果在省内成功实施转化的,根据产出效率,按企业购买研发服务合同交易额的10%以内给予后补助或贷款贴息支持,最高不超过100万元,所需资金在省科技专项资金中安排。” 看到“22条”的第一条,四川飞阳科技有限公司总裁李朝阳显得很兴奋。 “我们刚研发成功可调光衰减器芯片板,获得发明专利填补了国内空白,说不定能获得资金支持。”李朝阳认为,“如此大力度支持企业创新,让新兴产业的企业很受鼓舞。” 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在“22条”中占据前三条的位置。“这个文件更着力于提升中小微企业创新驱动发展、转型升级的内生动力。”参与文件起草的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以问题为导向,“22条”的出台不仅积极回应当前中小微企业在成本、融资、市场等方面诉求,更着力支持企业加强创新、促进成果转化,推进实体经济稳定持续健康发展。 该负责人表示,文件统筹了我省今年出台的相关“稳增长”措施,同时注重借鉴江西、重庆、安徽、黑龙江等省市新近出台的相关政策,落实了精准调控的要求,紧紧抓住实体经济企业发展这个根本。 例如,“22条”提出,“对企业主持国际、国家、行业标准制定的,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30万元的补助”、“对企业研发并取得自主知识产权、价值在100万元以上且具有产业化前景的省内首台(套)装备应用产品,一次性给予购买应用单位20%、最高不超过200万元的补助”。 破融资难 近半措施帮“解渴” 此前,不少中小微企业反映,融资成本高达15%甚至以上,贵且不说还难。“市场资金紧张,更重要的是金融机构担心中小微企业风险高,慎贷惜贷甚至不贷。”四川大学中国科技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毛道维说。 面对中小微企业呼声最高的融资“难、贵、慢”,“22条”中有10条措施与之相关,涉及财政扶持、金融服务等方面。 着力于“难”,“22条”提出健全风险补偿机制,省上设立小微企业信用贷款风险补偿金,对银行类金融机构发放小微企业信用贷款产生的贷款损失给予一定比例的风险补偿。争取国家支持,建立省级再担保专项资金,对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予以支持。 业内人士认为,中小微企业融资难,不仅难在资金上,也难在“担保链”上。“22条”提出实施担保风险财政补偿政策,对担保机构在2014年9月1日—12月31日期间支持企业转型升级、技术创新新增担保的,省级财政按新增担保发生额的2%给予支持。 着力于“贵”,“22条”提出设立30亿元国库现金管理资金额度,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计划设立四川省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有条件的市(州)和扩权试点县(市)可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计划设立省产业发展引导投资基金等,直接增加支持中小企业的资金量。 同时,减少贷款的中间环节,对直接与贷款挂钩、没有实质服务内容的收费项目,一律予以取消。清理不必要的资金“通道”和“过桥”环节,降低企业的用钱成本。 着力于“慢”,“22条”提出采取续贷提前审批、循环贷款、年审制贷款等方式,提高贷款审批发放效率,减轻企业还款压力。推动金融机构网点“下沉”,扩大县域信贷业务审批权限,简化信贷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确保县域内新增存款的60%及以上主要用于支持当地实体经济发展。
本文来源: 中小企业局
20.10.2014 12:33
故
事
关于开展股权融资实操策略公益培训的通知
各中小微企业:
构建可持续发展的股权结构并持成都中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