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比村户比户 跑出脱贫“加速度”

08.09.2017  16:29

 

        □文志碧 特约通讯员 高俊
    八月丰收好时节,田园风光惹人醉,8月28日达州市通川区2017年第三次脱贫攻坚现场推进会如期召开。
    在江陵镇、北山镇,参加现场会的参会代表们一边参观、一边用心地捕捉细节:干净漂亮的农家院落里,老百姓的笑声爽朗;在村卫生室里,穿着白大褂的村医正耐心给村民讲解卫生防病知识……当天,代表们通过现场参观示范点,一路走、一路听、一路看,学先进找不足,看成效谋发展,共同推进脱贫攻坚在全市率先摘帽目标任务的完成。
村比村 户比户干群甩开膀子加油干
    江陵镇位于达州市西北,距主城区76公里,沿河、棋盘和武滩三个村位于江陵镇巴河对面,地处偏远,因两岸没有架桥,村民一直靠一个简陋的渡口和两条小船渡河来往,交通十分不便,经济发展一直很落后,被评定为省定贫困村。
    在该区五届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脱贫攻坚路上不落下一户一人”后,干群开始甩开膀子加油干!
    在帮扶部门的帮助下、在村“两委”和村民们的共同努力下,当地修道路、引产业、建沟渠,村比村、户比户,党员带头做,群众跟着干。如今,从干净平整的村组道路到出门就能享受公共服务,处处洋溢着脱贫的希望;从遍地的椿芽到满地的芦笋,产业之花绚丽绽放;从外出务工到就近在产业基地就业,一张张脸上满是喜悦;从靠地吃饭的传统农业到花开满园的多元产业,村级经济发展异军突起。
    房前屋后,蔬果飘香;足不出户,产品脱销,这是北山镇双鱼村发展“一户一带”小庭院养殖经济体的成效。该村采取“一名党员+一户贫困户”的模式,投入党员精准示范工程扶持金2万元、产业扶持基金1万元建立小庭院养殖经济体,养肉兔、血毛鸡,种中药材、水果等各类经济作物,每年可增收3万元,村集体增收1000元。
    而这些放在三年前,是当地老百姓做梦都没有想到的事!
搞产业 闯门路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
    在棋盘村五组,整齐划一的农田里种满了芦笋,达州市通川区晟源春生态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黄黎冒着烈日,围着田坎查看芦笋的长势。“这么久没有下雨了,这些芦笋长得还好吗?”听到问话,她抬起头,田坎边,参加现场会的代表们正朝她挥手。
    “这是我种植的芦笋,由于干旱原因看起来有点枯萎,其实是存活的。”黄黎站在地里,随手拔出一根,笑着迎上前,“你们看,这根活得好好的呢!
    通川属于秦巴山区,矿产资源储量非常丰富,芦笋是一次栽种多年采收且富含硒元素的蔬菜,棋盘村利用这一优势,积极引进业主,采取农户承包土地入股、聘请农户在基地务工等方式,带领当地群众掌握从育苗、移栽,到施肥、浇水,再到收割、冷藏、包装运输等完整的全套技术,实现了农民变股民、农民工变上班族的转变。截至目前,全村88名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有劳动能力的均在产业基地务工。
    而北山镇则通过“回引”工程,积极引导在外打拼的成功人士返乡创业。铁佛村村民宋红圆回到家乡后,投入300万元创办生态黑猪养殖场,采取“专合社+贫困户+村集体”模式形成利益链接,预计年出栏3000头以上,可带动19户贫困户每年户均增收490元,村集体增收8820元。铁佛村村民赵家泽看中小龙虾的广阔市场前景,搞起了小龙虾养殖。目前他家的3亩小龙虾试养成功,已流转土地100亩建立小龙虾养殖基地,并实施“代养模式”,免费为村民提供虾苗和养殖技术指导服务,按市场价包回收,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
腰包鼓 环境优村民日子越过越舒心
    北山镇苏坪村主要发展中药材、水产养殖、畜禽养殖、劳务输出,该村因地制宜引进达州市鲲鹏农业有限公司,种植起芍药、柴胡、菊花、丹参等中药材近500亩,套种核桃3000余株,采取“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农户务工每年人均增收1200元,村集体增收2.1万元,贫困户分红600元。村民刘厚成感慨道:“环境也美了,腰包也鼓了,这日子是越过越甜呢!
    “房子完全够我老两口和孙女住,住起很方便、也很舒服。”王朝仕是北山镇双鱼村易地扶贫搬迁户,三人户的房子方方正正、宽敞明亮,除了高清智能电视、洗衣机、电冰箱这些家用电器,温馨时尚的厨房、安装有马桶的双卫生间让参加现场会的人“吃了一惊”,直叹与大城市没啥区别。
    参观后,与会人员都感叹连连,脱贫摘帽仅剩下短短四个月时间,干部群众正是在比中学习、在比中提升、在比中赶超,跑出了脱贫攻坚“加速度”,换来的是农村发展的新面貌和群众的赞叹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