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里:通过发展促进藏区稳定 在稳定中实现更大发展

01.08.2014  11:11

6月中旬,记者到四川省凉山州木里藏族自治县调研时发现,这里的各族群众和谐相处,其乐融融。究其原因,是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把抓发展作为第一要务,通过发展促进藏区社会稳定,在稳定中又实现更大的发展,使全县成为经济发展快、社会稳定的藏区县。

木里藏族自治县是全国仅有的两个藏族自治县之一,也是四川唯一的藏族自治县。全县幅员面积13252万平方公里,辖29个乡镇,9个牧场,113个行政村,603个村民小组。全县总人口13.8万人。境内居住着藏、彝、苗、汉、蒙古族等21种民族。

发展才是最大的稳定

不发展是最大的不稳定,发展不快是最大的不和谐”。四川省政协副主席、凉山州委书记翟占一告诉记者。目前,他的这一发展理念已成为木里广大各族干部群众的普遍发展共识。

2011年以来,木里县委、县政府突出“藏区社会稳定、特色产业发展、生态有效保护、优势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民生切实改善”工作重点,把木里打造成康巴藏区社会政治最稳、经济发展最快、生态保护最好、民族文化最浓、人民幸福指数最高的藏区县为目标,统一思想认识,把各族干部群众的心思统一到发展上来,因地制宜抓发展,优先发展核桃、水电等绿色特色惠民产业,引导藏区群众“多挣票子、过好日子”。

木里县乔瓦镇簸箕箩村村民余显文,是乡亲们眼中的“田秀才”,他利用科技种植大棚蔬菜每年三季产值高达6万元,露地蔬菜产值达3万元,水果产值达5千元,年收入累计达到9万多元,带领村民学习培育蔬菜种苗等菜园管理技术,引导全村340户农户种植蔬菜,带动村民过上了宽裕的新生活,被誉为“藏乡种植果蔬第一人”。

高万林是木里县茶布朗镇然面村普通农民。2012年,在镇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积极种植核桃并在木里成立了第一家核桃种植专业合作社——木里县巴桑核桃种植专业合作社。2013年,他的专业合作社已加入会员104户,核桃基地覆盖面积达4000多亩,创收面积1000多亩,每年帮助农民组织销售核桃产品30余吨,销售金额达30余万元,核桃成了高万林的“摇钱树”。

近年来,木里县委、县政府以核桃产业为重点,以林业、畜牧、中草药产业为辅助,做大特色产业。扎实推进50万亩核桃产业基地、30个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1万亩藏原药基地建设,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目前,全县47万亩核桃基地已初具规模,县委、县政府正在抓紧制订各项措施,加大后期管理、品种改良、技术培训和品牌建设投入力度。2013年,全县蔬菜产量达39512吨,产值达11617万元;核桃产量达3071吨,产值达2242万元。

发展才是硬道理。除了核桃产业,如今水电已经成为木里人新的希望、新的支柱,水电资源的开发,大大地拉动了木里的经济发展。2013年,木里县水电开发带来地方财政收入比重已占地方财政总收入的80%以上。截止目前,木里县“一江三河”水电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00亿元,核准电站23座,总装机276万千瓦;建成投产电站6座,装机容量64万千瓦,锦屏一、二级电站实现4台机组发电。2014年一季度,木里县“一江三河”水电开发完成投资8.32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13%。

木里县委书记张振国说:“工业强县是我们的既定发展战略,水电资源开发已成为引领全县经济快速发展的火车头。我们始终按照‘政府主导、科学规划、资源入股、企业主体、市场配置’的开发模式,引进实力企业参与水电开发,不断创造出经济发展更快、更好、更强的‘木里速度’”。

2013年,木里县国内生产总值24.51亿元,增长11.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48亿元,增长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5.3亿元,增长2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93亿元,增长5.7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631元,增长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967元,增长21.4%。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均居凉山州前列。

经济的发展为社会和谐与稳定奠定了良好基础。不善言辞的林忠华说:“我们一家人现在无忧无虑,幸福指数很高。

林忠华是博窝乡坑古村坑古组村民,他的妻子和儿媳都是藏族,一家人在种田种地之余做点山货生意,生活过得有滋有味。他的妻子木古里说:“我们是典型的藏汉一家亲,之所以和睦幸福,除了我们之间的相互沟通和理解外,更重要的是县里发展政策好,不用为衣食发愁。

在丁央寺,寺管会主任降别绒布指着重新维修过的寺庙和新建起的僧舍说:“这是县里出钱给我们维修和新建的。是党和政府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

站在一旁的寺管会副主任丁争插话说:“这还不算,县里还给我们买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让我们生病不用怕,老了不用愁。”曾在印度寺庙呆过8年的丁争告诉记者,这里的生活比在印度寺庙好几倍。

让群众在享受发展红利的过程中实现更大发展

经济发展了,但老百姓享受不到发展的红利,社会照样存在不和谐不稳定的因素。对此,木里县采取两大措施,一是县四大班子领导和所有党员领导干部直接联系29个乡镇、113个村、14座寺庙,7000多名党员、3000多名机关干部、900多名村组干部与3万多户农牧民家庭“一帮一”、“结对认亲”。组建58支机关专业技术服务队、113支马背服务队、268支摩托车服务队,深入基层开展为民、惠民、富民、安民“四民”活动。同时深入开展“联户联僧”活动,实现全县400多名副科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与所有僧人及家庭“一联一、多联一”全覆。二是党员干部带头深入最边远藏区重点乡解决实际困难。每年将财政新增财力的80 %用于改善民生,资源有偿出让收益的50 %用于扶贫开发。近三年,累计投入资金4.6亿元,实施扶贫解困、特色产业、基础设施、教育卫生、社会保障、新村建设等扶贫工程,让群众切实享受到发展的红利。

张振国告诉记者:“如果僧人不稳定,寺庙也就不稳定,地方就无法发展,财政没有钱,寺庙条件就无法改善。

为满足木里藏区广大信教群众的需要,木里县采取寺庙自筹、信教群众捐赠、政府补助“三个一点”的办法,先后对14座寺庙危房进行修缮,修复了木里、康坞、瓦尔寨三大寺主殿。近三年来,全县14座寺庙基础设施投入6887万元,水、电、路等寺庙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

木里大寺寺管会主任翁依偏初说:“党和国家的政策尤其是党的民族宗教政策非常好,县委、县政府让寺庙基础设施得到维修,给僧人低保、医保和养老保险,真的非常感谢!

木里藏区长足发展长治久安的经验得到四川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肯定。2014年4月,四川省委组织部向凉山、甘孜、阿坝三州印发了《木里藏区长足发展长治久安的基本经验》。

发展促进了稳定,稳定的环境又为木里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县长伍松说:“下一步,木里县将优化县域经济发展布局,突出实施‘4个1+3’多点多极发展战略,把县域经济做大做强,实现赶超升位、富民强县的目标。”他告诉记者,木里今后五年的目标是:到2017年,努力实现“四个翻番”,力争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入、地方一般财政收入、农民人均收入分别达到100亿元、400亿元、7亿元、1万元以上。为实现这一目标,将做好三篇文章。

一是突出“多点多极”,做好“跨越发展”文章。以县城片区为中心,加快“两化”互动进程;以水电开发为抓手,以金矿、锰矿资源和农产品加工开发为“支撑点”,加快工业强县步伐;以藏区项目建设为推手,以省道216线、王顺友马班邮路等为突破口,强力推进藏区项目建设;以核桃产业为重点,以林业、畜牧业、中草药产业为辅助产业,坚持立足优势资源,走特色路、打绿色牌,做特色农业产业。

二是突出民生工程,做好“改善民生”文章。坚持将全县新增财力的80%用于改善和保障民生,将每年新增一般转移支付和民族地区转移支付中的50%、资源有偿出让收益的50%用于扶贫开发。持续增加民生投入,确保全县公共财政预算用于民生支出的比例提高到65%以上。

三是突出生态强县,做好“生态保护”文章。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资源生态观,建立生态保护与补偿机制,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全力实施天保二期、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石漠化治理、湿地保护与恢复等生态工程。认真开展水电、矿产等资源开发领域环境污染专项整顿行动,促进藏区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