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力量叫“民心所向”

27.04.2014  13:38

37年基层工作经验凝练而成的“民心工作法”,为新时期群众工作提供了怎样的启示?

□记者  庞莹  万瑶  曾实
        4月12日,达州市大竹县庙坝镇长乐华山村又迎来一批客人,开江县骑龙乡20多名党政干部组团前来“取经”。这是近1个月来长乐华山村迎接的第22个“取经”团。“取经”团关注的,不仅是长乐华山村的巨变,更在于长乐华山村联合党支部书记杨帮武的“民心工作法”。“创新管理聚民心、转变作风暖民心、阳光村务顺民心、强基固本赢民心”——杨帮武总结37年来当村干部,特别是25年村党支部书记工作经验,提出“民心工作法”,并用这套独特、实用的治村“土招”,使得长乐华山村成为百姓安居乐业的乐土。
        不久前,省委书记王东明在长乐华山村调研时,称赞杨帮武民心工作法“接地气,老百姓易于接受”,要求有关部门认真总结,在我省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中加以推广。“民心工作法”怎样赢得民心?在基层治理中又起到了哪些作用?
问民需,汇民力
        摸清老百姓想什么,盼什么,吸纳群众智慧和力量,善做善成
再忙,这件事拖不得。”杨帮武口中拖不得的事,是长乐华山村村组干部每年初进行的入户调研。截至目前,入户调研已持续10年。“主要了解群众有啥需求,最想办的事是什么,最盼望的事是什么。”在杨帮武看来,调研越细致,解决问题越到位。
        被洪水冲垮的堰沟需重修、种植园需修建蓄水池、秦王桃的销路要拓宽……村民意见收集起来了,怎么办?
        2007年,交通不畅是制约华山村发展的最大瓶颈,“走路不湿鞋”是村民的朴素愿望。杨帮武一边向上争取项目,一边挨家挨户动员。项目争取到了,资金筹集到了,如何让每一分钱用在“刀刃”上,杨帮武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经过几番讨论,最终确定采用“村民自管自建,干部协调服务,包工不包料”的修路方式。
        村民们选出威望高、信得过的代表各5名,分别成立材料管理组和质量监督组,分工负责材料购买、保管、使用和道路质量监督,每笔费用必须由两个组人员共同签字后才能由村上入账,并予以公开。村干部主要负责土地协调、纠纷调解和统筹调度。
        “材料我购买,质量我监督,账目全上墙,心里亮堂堂。”群众打心里满意。“老百姓的事必须公开按照民主程序办理,才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受到修路的启发,杨帮武将这种民主管理方式推而广之,越来越多地应用在解决村里的大事上。
        2011年初,杨帮武带领村干部走访农户,就村里的重大事务征求意见建议。43%的农户提出:长乐村六组地处山腰,有滑坡隐患,建议规划建设长乐村新农村综合体。在村民大会投票表决时,该事项以95%的支持率,从村民提议的15项事项中拔得头筹,成为当年“一号工程”。
        经过村民大会形成决议,新农村综合体修建方式采取统一规划设计、自行施工修建的“统规自建”。首批建房的81户村民中,每10户选举1名村民代表组成理财小组和监督小组。理财小组负责采购材料、资金账目管理;监督小组负责质量监管,督促建筑风格严格按规划和相关规定来办;村干部负责协调事务、解决纠纷,并与监督小组共同监督质量。
        在杨帮武的带领下,81栋川东民居风格的“小别墅”很快完工,较“统规统建”方式每户节约50%以上资金。
        在吸收群众智慧的基础上,杨帮武提出要“阳光村务顺民心”,即按照全体村民提事、一户一人定事、村民代表评事、三组行事的“四事”程序,推进民主决策。
        “把老百姓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来做,在这个过程中充分调动老百姓的智慧和力量来解决问题。”庙坝镇党委书记何先如认为,“民心工作法”就是群众工作法,将为民感情融入为老百姓办的一件件实事中。
察民情,顺民意
        村里事业要发展,离不开和谐的环境和氛围。多管齐下,激励百姓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村里的各项事业要发展,离不开和谐的环境和氛围。
        为建好和谐文明新村,2004年,杨帮武提议评星级家庭,每年评选表彰一批“十星级文明户”并挂牌,评为“五星级”以下的挂黄牌警告。 
短评
民心”二字最可贵
□唐伟荐
杨帮武民心工作法”的可贵之处,就在于“民心”二字。30多年来,杨帮武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用“”与群众打交道,扑下身子摸民情,真正弄明白群众最想办的事是什么,最盼望的事是什么。只有摸清了这些,才能有的放矢解决群众所急所盼,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赢得百姓拥戴。
        要得民心,必须走群众路线。对干部而言,群众工作的根本是服务。服务要讲究方式方法。“杨帮武民心工作法”简单易行、易于接受。最关键的是,它既来源于群众智慧,又是基层群众工作的经验总结。认真学习和借鉴这些在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方法,做起群众工作来就会越来越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