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促进条例8月施行新建养老机构每床补贴1万
新规定
养老,你最关心的是什么?是经济供养、生活照料,还是精神慰藉 、健 康 关心?无论答案是什么,老人所需要的赡养和照顾都是人口老龄化面临的巨大挑战。
《成都市养老服务促进条例》将从8月1日起正式施行,《条例》对“长期护理”等老年人较为关心的问题提出了探索意见,也对发展养老服务提出众多扶持措施。
截至2014年底,成都市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249.28万,占全市户籍人口的20.59%,老龄化率比全国平均水平高5个百分点。未来10年内,伴随社会老龄化发展的养老服务需求还将持续增加。对此,《成都市养老服务促进条例》(下称《条例》)应运而生,将从8月1日起正式施行。
6月21日,成都市人大常委会召开《条例》颁布实施新闻发布会,相关单位负责人对《条例》新规进行了全方位解读。
焦点1/ 长期护理
成都探索相关保险制度
关于长期护理保险的规定,是《条例》中最抢眼的内容之一。长期护理是指为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生活照护、医疗护理、心理慰藉等服务,提高老年人生活健康质量的照护方式。建立长期护理险,能够减轻失能老人的经济负担,满足其照护需要,也是老年人较为关心的问题。
成都市人社局副局长、医保局局长黄德斌说,从前瞻性角度看,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条例》中设置了“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开发长期护理保险等与健康管理、养老服务相关的金融产品”的内容。
黄德斌透露,成都作为全国首批10个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城市之一,目前正积极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准备将其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一项内容纳入社会保障范围。长期护理险不同于目前的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一旦纳入社会保障范围,我市的社会保障制度将得到补充和完善。
不过黄德斌强调,现阶段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还处于研究探索阶段,其实现路径和制度框架还需要进行较长时间的调研论证,所以目前尚未形成具体的实施方案。
焦点2/ 精神慰藉
赡养人须常回家看看
《条例》对家庭成员依法承担赡养义务的表述也受到极大关注。“老年人的子女及其他负有赡养扶助、抚养义务的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健康关心、精神慰藉的义务。”
精神慰藉该如何理解?成都市民政局副局长刘永昌回答说,精神慰藉是有别于其他三项义务的赡养和照顾,强调陪伴和心灵关怀,“比如赡养人应当常回家看看,要尊重老人。”
刘永昌说,这也是考虑到目前成都居家养老的普遍情况和对居家养老服务的认识,为与相关法律规定相衔接而做的要求。
焦点3/ 老年食堂
要确保覆盖所有社区
73岁的曹婆婆是成都市武侯区洗面桥横街社区“长寿食坊”的忠实粉丝,因为这家社区老年助餐点能供给一日三餐,曹婆婆已经2年没在家煮过饭。
这样便利的生活方式,将会有更多人可以享受。《条例》规定区(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因地制宜规划并设置老年食堂和助餐点,确保老年助残服务覆盖所有社区。
值得关注的还有《条例》对服务人员的鼓励和激励。《条例》提出,对进入公办、公益性养老机构工作三年以上的普通高校或者职业院校的毕业生,以及在同一养老机构连续工作三年以上的护理人员,市和区(市)县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奖励和补贴。
焦点4/ 扶持措施
新建养老机构可获补贴
《条例》明确的多项扶持措施是亮点,包括市本级福利彩票公益金的50%以上要用于支持发展养老服务,而且这个比例还要逐步提高。
对新建、改建社会化养老机构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以及收住本市户籍老人,《条例》提出了相应的建设补贴和床位补贴规定。成都市民政局副局长刘永昌说,根据目前执行的标准,新建公益性养老机构,每张床位补贴12000元;新建非公益性养老机构,每张床位补贴10000元。
有扶持帮助亦有法律责任约束。《条例》指出,擅自改变政府资助建设的养老服务设施使用性质的,不光收回补助、补贴和有关费用,还会并处10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罚款。
此外,《条例》对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布局提出要求,分区分级设置养老服务设施时,人均用地不少于0.1平方米。
焦点5/ 医养结合
养老机构可开康复医院
围绕居家养老服务,《条例》尤其细化了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方面的具体内容。成都市卫计委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毛火平说,成都市60%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社区养老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为老年人提供基本医疗、健康教育、健康咨询、健康体检、心理咨询、中医保健等服务。
同时,成都市组建家庭医生团队2487个,累计签约180万户、430万人,签约率35%以上。老年人签约115.5万余人,签约率48%。
支持养老机构按规定申请开办老年病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临终关怀机构等,或内设医务室、护理站,是《条例》提倡的主旋律。
典型案例
在熟悉环境养老最受老年人欢迎
成都35家“医养结合”机构纳入医保协议管理范围
6月21日下午,成都金牛区黄忠街道9号大院内,一栋两层小楼并没有因为闷热困住人,后院和露台上不乏老人在走动和闲聊。
自2012年开业以来,这家拥有25张床位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一直呈满员状态,同时还有周边的几十位住家老人,享受其提供的各种上门服务。
这是成都晚霞社会养老服务中心在本市的其中一个点位,也是成都市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一处缩影。《条例》强调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的养老服务也在这里找到答案。
成都市民政局副局长刘永昌说,积极发展居家与机构相融合的社区养老是着眼老人的实际需要,“在老人熟悉的生活环境为其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餐饮配送、便利购物、医疗保健、心理关爱、应急救助、活动场所等服务。”
以成都晚霞社会养老服务中心为例,该中心目前依托社区建设的微型养老机构和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的点位共计62处,床位数1260张。“现在常住老人1143人,同时还为3241位老人提供定期上门服务,”相关负责人告知,老人对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表现出极大的喜欢。
老人的这一需求,也体现在成都对社区养老的规划布局上。刘永昌告知,根据《成都市社区养老院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6年-2018年)》,未来3年成都将建设社区养老院200个,实现社区养老院在中心城区街道、区(市)县政府驻地镇、“十三五”规划的小城市全面覆盖。其中,今年将完成72个建设任务。此外,成都今年将建成社区日间照料中心666个。
“医养结合是关键词,”黄德斌说,成都市人社局及时将开展“医养结合”业务的医疗机构,养老机构的内设医疗机构纳入市医疗保险协议管理范围,“目前35家机构已全部纳入。”
热点问答
问:成都市医养融合发展的目标是什么?
答:到2017年,各类养老机构都能提供基本医疗服务,老年健康档案建立率达80%,护理型床位占养老床位总数达30%以上;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协议服务签约率达80%以上,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置老年护理型床位占全院床位5%以上。
问:目前入住养老机构的老人越来越多,请问医保部门有何考虑?
答:有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养老机构举办的医疗机构能够依法提供医疗服务,可以纳入成都市医疗保险定点协议管理。
二是医疗服务机构的设置应当进行统筹规划和功能定位,养老机构设置的医疗机构一般规模较小、服务能力有限,其服务对象也主要是其入住的老人。我们认为,其内设医疗机构应以门诊诊疗为主,医保开通门诊刷卡业务即可。需要住院的可以转诊到其他大型医疗机构进行治疗。
华西都市报记者李媛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