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大最牛学生 带豆腐干上南极过除夕

29.01.2014  10:28

      ■记者陈俊

  昨日,经过一年多的准备,大四在读生黄加顺正式从成都出发前往北京。在北京,他将随第30次南极考察队长城站第4批考察队前往南极。在这支由大学教授、研究机构研究员等组成的考察队中,他是唯一的本科生。

  根据时间安排,黄加顺将在1月30日深夜至1月31日凌晨抵达南极,此时恰值中国的除夕之夜。而这,也是黄加顺20多年来第一次不在家过年。

  行李·简单

  学习用品

  笔记本电脑、各类资料书、相机

  特色礼物

  四川特色的小吃,如牛肉干、麻辣豆腐干等,带到南极当礼物

  川大校旗

  特别携带四川大学的校旗,准备带到南极去展示

  梦想·很大

  研究项目

  计划做一项关于技术经济管理的研究,最终论形成报告,提交给国家海洋局

  寻找合作

  在南极寻找跟其他科学家合作的机会

  展示风貌

  拜访长城站附近的几个外国科考站,宣传四川和学校

  行程 除夕抵达南极,将在长城站待2个月

  1月27日下午,记者在四川大学校园里见到黄加顺时,他正打算去商店逛逛,看还能为这趟南极之旅买点什么。

  黄加顺介绍,按照计划,他于1月28日从成都坐飞机到达北京后,将与第30次南极考察队长城站第4批的其他18名考察队员会合。1月29日下午,考察队将从北京乘坐国际航班出发,辗转经巴黎、圣地亚哥两站后,最后从智利城市蓬塔阿雷纳斯乘坐运输机,抵达南极乔治王岛。从北京到南极,全程将耗时40个小时左右。一切顺利的话,黄加顺将恰好在除夕之夜踏上南极的茫茫冰原。

  “从小到大,我每年都回家过年。”黄加顺是广东汕头人,他说,家乡很重视春节这个一家团聚的节日,每年这个时候,他都会陪父母在家吃饭、看春晚、走亲戚。而今年,是他第一次不回家过年。“我到时候会打卫星电话给家人拜年。

  黄加顺抵达南极后,将在中国南极长城站度过2个月,直到4月初返回。

  行李 买四川特色小吃,带到南极当礼物

  1月27日,黄加顺收到了妈妈通过快递寄来的送行礼物:一个护身符。“我每次出门,她都要给我一个护身符。”黄加顺打开随身的钱包,里面已经装了3个护身符。对于儿子的南极之行,做妈妈的更多是担心,“她总是说那里太远了,不愿意我去。”黄加顺笑笑,一面将手中的护身符理整齐。

  一向好人缘的黄加顺还收到了不少来自同学朋友的礼物,有四川同学送了瓶绵竹“年画”酒,有老乡送了串佛珠,还有同学送了一串茶晶手链,大部分跟保平安有关。

  由于大部分生活用品由国家海洋局提供,黄加顺此行并不需要带太多衣物和日用品。他说,自己计划带的东西有笔记本电脑、各类资料书、相机和一些小礼物。“我准备买一些有四川特色的小吃,比如牛肉干、麻辣豆腐干之类的,带过去当礼物。”此外,黄加顺此行还特别携带了四川大学的校旗,“准备带到南极去展示。

  去南极,是千载难逢的新奇之旅。黄加顺还没出发,就已经接到了同学、朋友交托的各种“任务”:有人拜托他带明信片,有人请他多拍照片,“还有人开玩笑,说托我带只企鹅。

  任务 带着研究项目出征,一心只想做事情

  听黄加顺谈起他的南极之旅,其实更像一次重要的任务。“我这次带了不少书去,有英语方面的,还有专业论文等。”原来,他这次是带着研究项目去的,“我计划做一项关于技术经济管理的研究,关于南极的科研项目很多,但这些项目的技术投入和产出比例到底如何,怎样把一些资源和技术产业化,之前还没有人研究过。”出发前,他的电脑里,已经下载了上千篇研究资料。黄加顺说,等南极之旅结束,他会将相关研究结论形成报告,提交给国家海洋局。他还说,自己计划在南极寻找跟其他科学家合作的机会,同时想去拜访附近的几个外国科考站。“难得来一次,也要多多宣传四川和学校,展示出我们应有的精神风貌。

  难得去趟南极,就没有特别想看的吗?黄加顺笑得很淡然:“其实我好奇心不强,这次就是想着去做事的。

  ■人物资料

  黄加顺

  四川大学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大四学生,广东汕头人,第五届大学生海洋知识竞赛最高荣誉“南极特别奖”获得者(作为全国唯一的一名大学生代表赴南极考察),教育部“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国家级项目负责人;大学期间获校级以上奖项40余项,被称作四川大学“最牛本科生”,四川大学“比赛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