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川电帮扶新模式观察——精准帮扶“五步走”让扶贫更科学有效

25.04.2016  13:33

 

        当前,已进入脱贫的攻坚期,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和发展后劲,实行更科学更有效的扶贫?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在定点帮扶马边彝族自治县高石头村的8年实践中,摸索出一整套“治贫要治根”的办法,总结出精准帮扶“五步走”模式,对于其他少数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具有借鉴意义。
□吕具新  王鑫
把脉
贫困根在哪儿
        马边彝族自治县所处的大小凉山彝区有35.6万贫困人口,尽管总量不大,难度却极大。
        马边2002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级贫困县,总人口21.5万人,其中彝族占47.5%。2011年末,贫困人口有8万余人。贫困村分布广泛,且多在边远高寒地区,基础设施薄弱,生产生活条件恶劣,增收脱贫困难。
        马边县高石头村土地贫瘠,山高石头多。多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雷雷古贞感受最深:348户村民,2009年人均年收入仅1560元。致贫的主要原因是种植业和养殖业发展受限,村民整体文化水平低,外出务工困难,安于现状。
        2008年12月,马边县春林村农网改造项目拉开了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定点扶贫马边的序幕。之后短短几年,马边县境内形成了以220千伏为支撑,110千伏为骨干的坚强电网。2010年,按照省委“挂包帮”(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工作部署,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开始对口帮扶高石头村。和许多对口帮扶方式一样,最初也采取逢年过节慰问、给钱给物的“输血式”扶贫,不定期将生产生活用品发放到贫困户手中。但这种资助方式治标不治本。同时也采取“公司+农户”的分散养殖模式,但是农户的养殖更多是依靠自主管理,缺乏指导和培训。前期扶贫数据显示,当时村民自主散养鸡的成活率只有20%-30%。
探索
怎么扶到点子上
        在扶贫马边工作中,国网四川电力首先发挥自身优势,为当地解决好“用电难”问题。2008年四川公司全面启动马边县定点扶贫项目,编制《四川省电力公司定点扶贫马边彝族自治县实施方案》,以“电力扶贫”开路,为当地经济发展和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打下基础。
        到2015年,累计投入马边县电网建设投资6.35亿元进行电网建设,为马边县域经济提供“强劲电网”支撑,彻底解决马边县1681户无电户用电及153个村电能质量问题。通过实施“一户一表”,推广智能电表安装,实现城乡居民用电同网同价。电价从0.85元/千瓦时降到0.457元/千瓦时。
        2014年,中央详细规划了精准扶贫工作模式的顶层设计,强调要实施精准扶贫,瞄准扶贫对象,进行重点施策。经过充分调研和思考,国网四川电力从2015年开始调整扶贫思路,针对前期扶贫中存在的问题,着力在“精准”上下功夫,从改变村民的意识入手,确定了以“五个精准”为主要内容的“造血式”脱贫攻坚工作思路。
        精准识别帮扶对象,包括帮扶对象所处的自然环境和家庭成员构成;精准摸清致贫原因,分析找准每一户致贫的共性和个性因素;精准实施帮扶措施,针对不同的致贫原因,采取了“产业扶贫+智力扶贫+爱心扶贫”不同组合的差异化帮扶措施;精准落地考评机制,引入国家电网公司的劳动竞赛和项目里程碑管控经验,激发村民的脱贫内生动力,推动扶贫项目的有效落地;精准达到扶贫目标,不仅要在2016年实现高石头村全面脱贫,更要着力将扶贫村建设成现代文明彝族新村。
        通过一年多的努力,精准扶贫成效显著。“一户一档”全部建成,“一户一策”全面实施。目前已投资建设年产1万只鸡的高石头村生态土鸡养殖场,辐射带动彝族群众100余户,有效缓解贫困群众就业难、增收难、致富难的突出民生问题,让扶贫对象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68户贫困户参加的第一轮养殖劳动竞赛圆满成功,不仅养殖成活率大幅提升,而且让养殖户初尝甜头,1000多只生态“彝兴跑山鸡”被抢购一空,借助“互联网+”飞出小凉山。截至2015年底,高石头村村民人均年收入已达4900元。
目标
五步奔向小康路
        国网四川电力在落实“五个精准”的实践中,总结出精准帮扶“五步走”模式。
        第一步,建档案,精确定计划。充分调研68户贫困户,多方会诊找“穷根”,从风俗、人口、家族、居住环境、生计来源、语言文化水平、技能状况等多个角度精准分析不同家庭的贫困原因,为贫困户建起“一户一档”,并制订“一户一策”帮扶措施。
        第二步,抓培训,精细授技能。建立“扶贫帮扶培训专家库”,分享公司培训资源。27名青年放下锄头参加电工培训,取得专业技术资格认证,从事电工相关辅助工作。开展泥瓦匠培训、刺绣培训,让村民掌握一技之长。配合汉语彝语培训,村民走出大山明显有了底气。
        第三步,搞竞赛,激励促成效。村支书雷雷古贞说,以往发放鸡苗,村民疏于管理,养鸡成活率只有20%-30%。去年引入养殖劳动竞赛之后,有了新规则——成活率达到60%以上,下一期可以翻倍发放鸡苗,竞赛优胜者还能获得更多培训机会。“这下大家的积极性就不一样了。”去年10月,村民雷雷大公的鸡苗不小心夭折了3只,为了不影响“成绩”,他自掏腰包买了3只小鸡,这在以前是从未有过的事情。村民阿培阿补这次没有得奖,竞赛后自己花钱修了新鸡舍,想下次能养得更好。“让村民你追我赶,越养越想养。”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相关负责人说,竞赛效果出乎意料的好,村民主动脱贫、追求新生活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成活率首次突破70%。
        第四步,搭平台,产业成体系。帮助高石头村成立以68户贫困户为基础的养殖合作社,从鸡苗投放、养殖到成鸡和鸡蛋销售,通过“互联网+”形成完整的生态农业帮扶体系。同时,还解决了村里10名劳动力的就近就业。
        第五步,建联盟,合力奔小康。夯实前期扶贫成果,倡议建立“马边扶贫联盟”,共享扶贫资源和心得。加强资源整合,通过扶贫成果和投资经验的分享,更广泛地吸引优质社会资源,让参与扶贫的社会企业少走弯路,投入更有质效,合力把扶贫工作推上更高的台阶。通过“扶贫联盟”打造扶贫公益品牌,众筹式扶贫带领贫困山区奔小康。
        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总经理石玉东表示,在少数民族地区的脱贫攻坚中,国网四川电力将把高石头村建设成可复制、可持续的生态环境示范村、现代农业产业示范村、文明新风示范村和基层党组织建设示范村,努力打造四川“精准扶贫”标杆。
精准帮扶“五步走”模式
第一步
建档案
精确定计划
第二步
抓培训
精细授技能
第三步
搞竞赛
激励促成效
第四步
搭平台
产业成体系
第五步
建联盟
合力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