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扶贫”助推宜宾长宁新田村脱贫攻坚
四川在线宜宾频道消息(潘小刚) 近日,笔者从宜宾长宁县相关部门了解到,在新一轮脱贫攻坚扶贫开发工作中,井江乡新田村本着扶贫先扶志,抢抓机遇,规划发展村级产业,丰富农村文化,努力帮助贫困群众掌握农业生产急需技术,提高自我发展的能力,促进脱贫致富。
新田村位于井江乡西南部,距场镇约3公里,幅员面积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86亩,森林面积747亩。全村辖5个村民小组,272户农户1005人,其中贫困户53户142人,贫困发生率14.1%。新田村产业结够不合理,缺少支柱产业,加上人口素质相对较低,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常年在家大多为老弱病残,成为该村的致贫原因。“无优势资源、无产业基础、无集体经济”,这样一个“三无”贫困村,想要摘掉头上的“穷帽子”,跻身美丽乡村,绝非易事。
扶贫先知贫,摸清家底“找穷因”
2015年以来,长宁县委宣传部、县地税局等部门定点联系新田村,提出精准扶贫要坚决做到“工作到村、扶贫到户、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确保定点帮扶工作精准、真实、有效。
扶贫工作首先第一项工作就是对村情进行全面调研和核实,摸清家底,为“扶真贫”、“真扶贫”奠定基础。通过一系列深入调查了解,初步掌握了各帮扶点和帮扶对象基本情况。
根据省、市、县有关会议精神和文件要求,在前期调研摸底基础上,结合新田村实际情况,村支两委制定了《新田村脱贫攻坚发展规划》。随后制定了“因地制宜、因户制宜”的开发式扶贫工作方法,依据各自家庭条件,采用“输血”与“造血”统分相结合的方式引导贫困户脱贫致富。对于因病因残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和年事已高的老年人,通过各级政府、村委会,纳入低保兜底救助体系,强化低保、五保和专项扶贫资金来保证其基本生活;对于有劳动力、可帮扶贫困人群,重点开展种植或养殖项目帮扶。
扶贫先扶志,深抓文化“拔穷根”
脱贫不能仅理解为物质基础的坚实,还须让群众在精神状态上焕发新貌。联系新田村的县领导王夕蓉说,定点帮扶,一方面要让群众过上比较富足的生活,另一方面要提高群众的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文化水平和文明素质,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脱贫致富。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井江乡党委政府与新田村支两委以加强村级文化建设为突破口,深入开展精神扶贫精准脱贫工作。
经多方协调争取,在新田村域中心地点建设了一个880余平米的集体育健身、文化传播、价值引领、氛围营造、集中活动等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文化广场。下一步还将争取相关部门的文化资源优势,通过文艺演出、知识培训等多种方式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为贫困村老百姓带来知识、传播文化、传递正能量,提高农民群众思想水平,引导广大农民群众深刻认识建设新农村重大意义。
与此同时,通过积极争取团县委等部门和温州商城等帮扶与企业的大力支持,该村在家留守贫困儿童获得了帮扶企业的教育资金补助扶持,为他们顺利完成学业提供了保障;通过积极争取县地税局、县地税局的支持,下半年先后组织贫困户举办了3次土鸡养殖、水产养殖等技术培训。
扶贫靠产业,狠抓发展“走富径”
根据新田村的生态环境和自然条件,经过深入调研并通过召开会议、走访农户等形式广泛征求广大村民和贫困户的意见,确立了村级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为果树、苗木和养殖产业,在形成一定规模后,成立专业合作社,逐步发展壮大农家乐和休闲乡村旅游。
目前已发展土鸡养10000余只,动员村民种植了桢楠树苗200余亩。下一步还将依托该村现有的生态养殖农场和专业合作社,鼓励并帮助村民尤其是贫困户加入,免费提供猪仔给贫困户养殖,采取公司+农场专合社+农户等形式,让先富的人带动后富的人,把外出的能人引回来创业。
为配合好产业发展的需要,村支两委已实施建成泥结石路3.75公里,贫困户便民路5000米,并努力争取约100万元基础设施项目,拟实施村道硬化3公里,建设蓄水池20口。同时,积极推进“智慧乡村”建设,发展农村光纤35户,通过更便捷的信息渠道将农户的资源发布出去,为当地农村老百姓生产生活带来更多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