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19年成都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全面推行"装配式"

22.05.2017  18:01

  随着人们对于环保、节能的关注,催生了对于“绿色建筑”的巨大需求。尤其是以“装配式”为主要特征的建筑工业化,被视为绿色建筑的最佳实现手段。记者日前从市建委获悉,《成都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工业化生产和装配式绿色施工行动计划(2017年-2019年)》(以下简称《计划》)已于本月起正式施行。

  形成完整市政基础设施 工业化绿色建设全产业链

  “工业化生产可以进一步保障工程质量、提高建设品质、降低人工成本、控制工程造价、建立追溯体系、便于维护更新;装配式绿色施工可以进一步消除工地扬尘、降低施工噪音、缩短工程周期、减少交通干扰、避免安全事故。”市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工业化生产和装配式绿色施工是我市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加快构筑城市转型发展新动力的必然要求。

  该负责人介绍,此次出台的《计划》聚焦我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领域,通过三年行动计划,建立和完善适合我市市政基础设施工业化设计、生产、施工、验收和维护的技术标准体系和支持政策,形成“研发-制造-应用-运管”的市政基础设施工业化绿色建设全产业链,打造我市市政基础设施工业化绿色产业的人才聚集高地。

  按照《计划》,至2019年底,在我市能基本实现市政基础设施“设计标准化、生产工厂化、施工机械化、管理信息化”的绿色发展目标。

  2019年在项目各环节

  全面推行“装配式

  记者了解到,《计划》按照“示范启动、推广应用、全面推进”总体工作步骤,按3个年度分解工作任务,分阶段推进工业化生产和装配式绿色施工工作——

  今年将确定一批城市道路、桥梁、隧道、轨道交通、综合管廊示范启动项目,完善技术标准、造价定额等标准体系,编制相关图集、工法、手册、指南,加快制定地方标准,同步研究有关推进政策,加快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工业化生产基地的能力建设。同时,制定出台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分种类、部位装配式构件的标准及装配率。

  在2018年,完善市政基础设施绿色发展、工业化、装配式建设的招投标管理、监督、项目验收备案管理等工作机制。全面推广技术应用和项目实施,实现单跨跨径100米以下的桥梁工程,承台顶面以上构件的预制装配率达55%;隧道工程盾构段和轨道交通工程盾构区间的预制装配率达80%;市政设施、轨道交通项目全部实现钢筋加工工厂化。

  到了2019年,将形成我市各项目管理平台公司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及地铁建设项目绿色发展的建设模式,在项目立项、设计、施工各个环节全面推行装配式,实现单跨跨径100米以下桥梁工程,承台顶面以上构件的预制装配率达70%;隧道工程盾构段和轨道交通工程盾构区间的预制装配率达90%。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计划》还指出,为提升装配施工水平,我市将引导企业研发应用与装配式施工相适应的技术、设备和机具,特别是加快研发应用装配式建筑关键连接技术和检测技术,提高部品部件的装配施工质量和结构安全性能。同时,鼓励企业创新施工组织方式,推行绿色施工,应用结构工程与分部分项工程协同施工新模式;支持施工企业总结编制施工工法,提高装配施工技术水平,实现技术工艺、组织管理、技能队伍的转变。本报记者 张家华

  什么是装配式建筑?

  建筑物的各个组成主要结构构件,不需要在现场制作,而是预先在预制场或加工厂里制作好,运送至现场,进行起吊、安装、连接等工作。这就叫装配式建筑,其最大优势是进度特快,现场需要劳动力少、无大量松散材料占地,劳动强度小、构件质量容易保证等等。

  原标题:到2019年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全面推行“装配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