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以深化改革为抓手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

23.10.2014  14:39

如何打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升级版?

 

以深化改革为抓手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

 

有女莫嫁铁线沟,嫁来三天背背篼。”以前流传在蓬溪县常乐镇拱市村的一句俗语,既是自嘲,更写尽了这个村的落后和无奈。变化始于2006年,拱市村探索改革,村子环境得到改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幸福美丽新村已初具雏型。如今,那个路不通、水不畅的穷山沟变成了一个户户都有摩托车、全村50户人拥有小轿车、90%农户建了小洋房的富裕村。

 

拱市村作为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示范村在全省享有盛誉,其模式和经验也在全市得以推广。而拱市村的转型升级,证明了遂宁在建设新农村领域的有力探索,这为全市推进新村建设升级提供了经验和样板。全市深化农村改革推进会议提出,我们要坚持以深化改革为牵引,着力建好绿色城镇和幸福美丽新村,构建以小城镇为核心,新农村综合体、新村聚居点和中心村为支撑,自然村为基础的空间形态。力争到2018年,基本实现绿色城镇全覆盖,60%以上的行政村建成“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丽新村。我们相信,有着之前的探索和实践,这一目标的实现将指日可待。

 

【改革之路】

 

从上到下统筹推动

 

新村建设有规划有行动

 

从30多年前蓬溪县群利镇九龙坡村农民冒着“坐班房”的风险搞改革开始,遂宁关于农村改革的探索和实践一直没有停歇。从“吃饱饭”的动力驱使,到“过上城市生活”的期盼,广大农村居民对居住、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追求。

 

正是在此种追求的驱使下,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绿色城镇和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成为各级党政不可回避的责任,更是推进新时期“三农”工作和民生改善的重点事项。

 

当前,我们已形成上下统筹推进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的局面。”市农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遂宁坚持“以上带下”,形成了市县乡村四级统筹推进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的格局,推动了各项工作。市委、市政府做好顶层设计,积极做好规划指引和行动部署,多次研究部署加快小城镇和新村规划建设工作,出台了《遂宁市2014年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实施方案》,启动实施了“绿色城镇”和“百村建设”试点行动。

 

有了规划和行动方向,各地各部门推进工作的积极性很高,推进速度加快。然而,各地有各地的实际,各村有各村的特点,在推进工作中各地并不是“照本宣科”“依瓢画葫”,而是分析各自特殊性探索创新了方法和举措。例如,市县(区)制定了不同面积的户型供群众建房选择,以此达到房屋风貌相对统一的目的;大英县探索了“竞争入围、以奖代补”的新村建设“申建制”模式,在新村建设时由“政府给项目、群众等项目”变为“政府跑项目,群众要项目”;蓬溪县常乐镇拱市村创新了“五个一”新思路,走出了贫困落后小山村建设幸福美丽新村的新路子……

 

而全市在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农业经营机制、提升农业发展能力等方面的探索创新,更为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动力和保障。目前,全市正大力推进小城镇和新村建设,推出了一批有特色、有亮点的典型示范样板,为我市下步工作开展提供了借鉴。

 

【探索实践】

 

打造美丽新村

 

百姓受益乐其中

 

吃过午饭,顾建朝老人拉上大门走向屋前的医务室。今天,是她手伤换药的日子。“如今可好了,医务室就在自家屋前,方便不费事。”年初,老人一家从老屋搬进蓬溪县天福镇狮山新村的新房子,新居环境大大改观,120平双层洋房,周边还配套有理发室、医务室及健身器材等。“这样的日子,过着舒坦。”顾建朝老人笑着说。

 

蓬溪县天福镇狮山新村位于蓬溪县省级新农村建设成片推进示范县项目核心区,采取“政府统筹规划建设、统筹解决资金,农民自愿建、自己建、自行管”的模式建设。新村除在做美村容村貌和完善基础设施上下功夫外,还按照省市“产村相融”的要求发展产业。如今,新村围绕狮山村、长坪村发展了食用菌、蔬菜、生猪等主导产业。狮山新村村民、长坪村村支书李远贵跟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以长坪村为例,村里约有100多人在四川闽中食品有限公司打工,其中许多人的身份是狮山新村村民,他们除了在企业打工外,还可以在自家的土地里进行种养殖。“收入由原来的一份钱变成了现在的两笔钱,腰包鼓了,生产积极性也提高了。

 

与狮山村一样,蓬溪县常乐镇拱市村也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子。但拱市村又略有不同:村党组织主动出击,采取社会各界捐一点、农民群众出一点、对外招商引一点、集体造血垫一点、政府支持奖一点的“五个一点”,成功走出了致富路。村党支部书记蒋乙嘉说,如今绝大多数村民住上了“远山近水、前庭后院”的新民居,村子发展现代农业产业3000余亩,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出周边村社1000多元。“一年四季鲜花盛开的新拱市”是蒋乙嘉下一步目标。

 

与以上两地相比,大英县蓬莱镇的“申建制”则实现了新村建设由“政府包揽”向“群众主体”的转变。“我们提出的申建制主要在于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突出农民主体谋新村、建新村、管新村。”蓬莱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农户自愿申请,自主决策、管理、监督,实现了全镇乡邻和睦、干群融洽、社会稳定。目前,蓬莱镇已建、在建新村23个、866户。

 

【纵深推进】

 

做牢做实村镇发展基础

 

着力提升群众生活水平

 

与上一轮农村改革相比,新一轮农村改革的主要目的是要顺应人民群众过上更好日子的新期待,是一场更深刻、更系统的变革。”市委书记杨洪波在全市深化农村改革会上指出,新村建设与深化农村改革紧密相关,是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小城镇是新村建设与城市发展之间的过渡,在连接城乡、承接现代产业和农业人口转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从我市农村发展的现状看,农村生产生活环境虽然得到了较大改观,但离建设幸福美丽新村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全市要凝聚共识,大胆创新,推进工作。

 

新农村和小城镇建设升级,做好规划无疑是最基础的一环。为此,全市深化农村改革推进会提出,推进绿色城镇和幸福美丽新村建设,要以规划为引领,用好新的城市总规成果,形成规模、基础夯实和凸显特色。在小城镇建设方面,对规划人口达3万人以上的乡镇,按城市标准进行用地控制和规划建设,有机衔接现代农业园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供电、供水、供气、公交、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公共资源向农村延伸,增强小城镇综合承载和辐射带动能力。在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方面,把新农村综合体和聚居点建设、旧村落改造提升、传统院落民居保护作为基本形式,提倡“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的做法,保持田园风光和农村风貌,打造具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俗特点、乡村情趣的幸福美丽新村。

 

健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是建设绿色城镇和幸福美丽新村的关键内容。我市将健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同步变革;以精神文明创建为重点,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抓好“法律进乡村”活动,提高农民文明素质和法律意识;推进网格化管理和服务,健全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建设绿色城镇和幸福美丽新村,主要目的是帮助农村居民增收致富,从整体上提升群众生活水平。农村改革其中一项重要改革就是要创新扶贫方式,实施精准扶贫开发,把“大水漫灌”变成“精准滴灌”。市农办相关人员介绍,目前,我市有农村贫困人口22万人、占全市农村人口8%,省定贫困村323个、占全市行政村15.5%。下一步,我市将制定帮扶措施,创新帮扶机制,有针对性地实施好基础扶贫、产业扶贫、新村扶贫、生态扶贫、能力扶贫“五大扶贫工程”,选择帮扶对象最需要、有能力实施的项目,实现量体裁衣、个性扶持,提升扶贫开发效果。此外,整合各类涉农资金投向边远落后区、旱片死角区、水库淹没区等“三大区域”,创新扶贫资金使用方式,变“输血”为“造血”,形成放大效应。(遂宁日报记者 邹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