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搬走 你熟悉的城北体育馆要回来了

08.03.2016  12:06

  成都城北电子电器商城,即将回归体育场馆。

  3月7日,商家正在搬桌子。

  昔日热闹的商城,如今已经搬空。

  沙河泄洪河,当地居民称为城隍河,从成都市金牛区花圃路蜿蜒穿过。河北面,是热闹的电子电器批发商城,河南边,则是老旧房屋和零散的原住民。

  1994年,城北体育馆的观众看台被改造成商场摊位,并招商引资,将摊位租给了城北电子电器商场。22年来,住在河的南边,以往爱在体育馆里看排球赛的朱婆婆,再未踏足过这里。

  3月7日,热闹了22载的城北电子电器商场正式关闭,300多家商户全部撤离,体育馆将重新回归。城北体育馆相关负责人告诉华西都市报记者,这里将重新打造成能容纳4000-6000人的体育场馆。

  “真是太好了。”而今已80多岁的朱婆婆得知消息,记忆的潮水涌向了电视连续剧《排球女将》热播的上世纪80年代。

  记者探访

  300多户商家已搬完

  商城正式关闭

  3月7日下午4点40分,位于花圃路的城北电子电器商城入口,卷帘门已落下半截。48岁的张宏宾弯下腰,探出头来。

  “本来以为都搬完了,没想到还有这个小东西。”张宏宾手上攥着一个手机充电器。踏出这道门,他将离开这个“蜗居”了15年的地方,搬到距离此处300米左右的一个新修的电器商城。

  商城的另一个入口贴着一张公告,上面显示,最后的搬迁期限就是3月7日。下午5点,体育馆圆弧外立面上,还立着城北电子电器商场的字样。入口处,保洁工人正在收拾废纸盒,“搬空了,里面啥都没有了。

  猫下腰,记者走进去,一个个的格子铺门面已经关了,地下散落着纸屑,积着厚厚的灰尘,整个一楼和二楼空荡荡的,只留下了些划痕斑斑的广告贴画。

  “这里原来有商户,还有仓库,非常热闹。”一楼外面,有商家在门口小声议论着以后的出路,“今天要求里面的商户全部搬完,我们也快了。”一家主要经营电路板的老板告诉记者,城北电子电器商城内共有300多户商家,目前已全部撤出,“正式关门啦。我们还在找铺子,希望能搬到距离这里近一点的地方。

  商家回忆

  当年这里人山人海

  万元户特别多

  花圃路1号,距离城北电子电器市场300米,是一栋新建的大厦。

  一楼的一间商铺里,重庆人李元正在清点货物,他的新铺面还在装修,这里只是一个暂时堆货的地方。李元是张宏宾的老乡,当年正是张宏宾邀他出来做电器生意的。

  “他说很挣钱,我们就来了。”1997年,李元和妻子来到城北电子电器商场做电器生意,左邻右舍的小老板,来自乐山、宜宾、自贡等地,倒也不觉得“见外”。

  “大家都是同乡,你带我我带你,慢慢就汇聚起来了。”李元说,老板多是外地人,来此批发进货的,60%以上是外省人。“江浙沪的特别多,你能听到各种口音,刚开始,完全听不懂他们说啥子。

  李元点了一支烟,缓缓吐出一口。“作为西部最大的电子元器件集散地,那时候这里真是人山人海,出租车都不想开进来,因为进来容易出去难。”顿了顿,他笑笑,颇为自豪地说,“上世纪90年代,我们这里的万元户特别多。”他沉默了一会儿,神情有些恍惚,似乎仍沉浸在15年前商场的辉煌年代。

  “现在生意没那么好做了,有时候半天也没一个客户。确实需要改善,但是搬出去总归是舍不得,毕竟这么多年了。”李元叹了口气,摇摇头。

  居民说法

  80年代场馆很热闹

  常带孩子看球赛

  城隍东巷58号在河的南边,老房子已有些年头了。7日记者来到这里时,80多岁的朱婆婆正躺在一楼过道的摇椅上小憩。

  她是这个小区仅剩的几户原住民之一,见证了城北电子商城的发展历程,“当时电子城外地人特别多,都在这里租房子。”噪杂、混乱,是朱婆婆为电子电器商城贴的标签,1994年,城北体育馆成为商城后,她再也没去过那里,尽管两地之间步行只需要5分钟。

  “体育馆是好久修的我都记不清了,但上世纪80年代很流行打排球、乒乓球,很多比赛在这里举行,我们都爱带孩子去看。”对于在这里生活了30多年的朱婆婆来说,关于城北体育馆的记忆,就是当时热门的体育项目。

  “哎呀,你不知道,那时候体育馆里专门为国家培养排球苗子呢。”朱婆婆眯着眼睛回忆说,后来改成了电子商城,这一切就中断了。

  2015年9月,城北体育馆贴出告示,说体育馆将提档升级,为市民提供更多健身服务。电器商户的租约,在2016年2月底结束后将不再续约。不过朱婆婆并不知道。

  “太好了,电子商城早该搬了。”楼道外面,是租户搬货的声音,朱婆婆笑着说,这下居民们健身锻炼就更方便了。

  成都市体育局:列入“北改”计划 城北体育馆将提档升级

  “城北体育馆是北门片区唯一的市体育局直属场馆,后来转型招商引资,现在将提档升级,给市民提供更多的活动场地。”成都市体育局基建财务处一位负责人接受华西都市报记者采访时说,体育馆作为竞技场馆,一方面要满足业余运动员的训练需要,另一方面也要承办社会赛事,为市民提供公共体育服务。目前体育馆的改造已列入“北改”计划。

  “体育馆是上世纪70年代修建的,改造方案需要综合考虑,新的周边配套也需要论证。”该负责人说,项目的论证已提请成都市重大项目评审会,评审通过后,将进行发改委立项等系列工作,目前还不能透露细节。

  7日记者从城北体育馆物管办了解到,此次搬迁商铺及仓储面积大小近10000平米,改造后的体育馆将能容纳4000-6000人。

  华西都市报记者谢燃岸见习记者杨晨摄影吕甲

  报料人:李渝生线索奖:8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