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石油大学探索理工类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培养模式

15.12.2015  10:52

西南石油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课2012 年正式纳入全校必修课,自开设以来受到了学生的喜爱和好评,有些学生受到课程的影响甚至选择跨专业攻读心理学硕士研究生。在一所理工类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心理教研室)的老师们努力探索体验式教学、课外实践等,培养学生自信、乐观、希望、坚韧等积极心理品质,提升社会适应能力,让他们从心理健康课真正受益,成为更加幸福的人。“我感觉心理健康课的内容就是为我们量身打造,私人定制的。”2015级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郭鹏说。

有趣+有用,一二课堂无缝对接

老师在台上念ppt,有的学生在台下自顾自地睡觉、玩手机,是不少人对高校公共基础类通识课程的印象。西南石油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如何打破传统印象,让学生产生兴趣的呢?

海洋油气工程专业的任嘉玮惊奇地发现,心理健康和买西瓜竟然能挂上钩。“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挑战任务:到超市买东西再想办法退货。

要想退货,学生需要恰当表达自己、合理与人协商、甚至与人争辩、据理力争。……这些都是现代人际沟通中十分重要的能力。”任课教师罗贤说,通过亲身参与和体验,学生回到课堂分享经验与教训,老师再适时予以指导,《快乐交往——大学生人际适应》这一章中学生需要掌握的交往原则、技巧等就真正做到了“玩中学、学中用”。

事实上,课程每一章节都有量身定做的体验活动作为“搭档”。任课老师刘莉说:“通过案例讨论、学生授课、课堂活动、主题辩论等形式,让课堂真正活起来。

学工部副部长方可介绍道:“对非专业学生开设心理健康课,目的不是让学生记住多少理论或概念,而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升社会适应能力。因此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在自我管理、人际交往、情绪调适等方面得到切实锻炼,做到活学活用。

心理咨询,温暖学生的心

材料学院的大一新生李昊(化名)进入大学之后经常抵制不住诱惑打游戏,高等数学等课程没时间预习,上课跟不上,担心自己会挂科。带着疑惑,他走进了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咨询室。

心理咨询是西南石油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面向全校学生免费提供的一项服务。“关爱心理健康,有需时主动求助”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想要传播的一个重要理念。可一提到心理咨询,就会触发很多人敏感的神经。“有的大学生对心理咨询存在偏见,认为接受心理咨询就意味着自己心理不正常、有问题。”罗贤说,实际上,心理咨询针对的是心理亚健康人群,并非心理不正常人群。心理咨询并不神秘,也就是说说话,聊聊天。

为了提高心理咨询在学生中的能见度和接受度,心理健康课的老师推出了“我和心理健康中心有个约会”的体验活动。每一位新同学都会被邀请与中心进行零距离接触,实地参观,亲身体验音乐放松、沙盘游戏的奥秘,从而消除同学们对心理咨询的认识误区。

同时,深受学生欢迎的团体辅导活动是心理教师的“秘诀”。团体辅导形式活泼、内容丰富,通过团体互动,让学生消除陌生感、放下心理包袱,更主动开放自己,感受到集体的爱。

2015 级国际贸易专业的张舒曼说:“在团体辅导课上感觉很温暖,由于每天被高等数学和英语单词短语折磨,抑的内心在团体辅导课的交流与游戏中得到了释放。

在这些“独家秘诀”的作用下,很多学生内心对心理咨询的困惑消除了。“现在中心每周大概要接待30 多名学生来访,”罗贤说,对前来咨询的同学我们均安排一对一咨询,并严格保密。

不断探索,保证“”“”同行

根据学校课程改革的总体部署,从2015 年秋季学期开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由每学期32 学时课内教学改变为“课内16 学时”+“课外16 学时”。为此,心健中心借助于学校课程中心,积极搭建网络教学平台,实现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的对接,增加师生即时互动和课堂反馈。

我们能通过网络平台布置作业,并从后台及时了解同学们上课的感受和反馈情况,同时根据反馈调整我们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任课老师陈俐宏说。

面对口味刁钻的学生,如何烹饪出可口的“菜肴”考验的是任课老师的“厨艺”。方可说,课堂需要牢牢把握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一方面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寓教于乐;一方面密切联系学生实际,学以致用。这样就能抓住学生的心,让学生学得进,用得好。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在西南石油大学没有心理学学科和专业的大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立足于学校实际与学生实际,积极开展体验式教学改革,从课内到课外都进行了有益尝试和探索,在学生中取得了良好反响。”副校长王玲说,这门课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幸福生活的能力,更有意义地生活,这与学校人才培养总目标是一致的。

 

(李 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