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改革·探索与实践①】我校探索理工类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培养模式

15.12.2015  17:53

让学生成为更幸福的人

——我校探索理工类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培养模式

当代积极心理学以挖掘人类美德和力量、促进人类幸福生活为己任。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采用积极心理学理论取向,以开发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为理念,以指导学生生活实际为目标,通过体验式教学、课外实践等,培养学生自信、乐观、希望、坚韧等积极心理品质。

该课程2012年正式纳入全校必修课,成功立项校重点教改项目1项,学生评教满意率90%以上……自开设以来受到了学生的喜爱和好评,有些学生受到课程的影响甚至选择跨专业攻读心理学硕士研究生。在一所理工类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心理教研室)的老师们是通过什么样的“独家秘方”烹饪出了诱人的“菜肴”,让学生们受益并回味无穷呢?让我们一探究竟。

有趣+有用,一二课堂无缝对接

老师在台上念ppt,学生在台下自顾自地睡觉、玩手机,这也许是很多人对高校公共基础类通识课程的印象。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注重实用与操作的课程,是如何打破传统印象,让学生产生兴趣的呢?

海洋油气工程专业的任嘉玮从来没有想到,心理健康课和买西瓜这两件毫无关联的事竟然能挂上钩。“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挑战任务:到超市买东西再想办法退货。我给自己又增加点难度,买个大西瓜,切成8瓣,又退了回去。

学工部副部长方可介绍说:“对非专业学生开设心理健康课,我们的目的不是让学生记住多少理论或概念,而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升社会适应能力。因此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在自我管理、人际交往、情绪调适等方面得到切实锻炼,做到活学活用。

要想退货,学生需要恰当表达自己、合理与人协商、甚至与人争辩、据理力争……这些都是现代人际沟通中十分重要的能力。”任课老师罗贤说,通过让学生亲身参与和体验,回到课堂分享经验与教训,老师再适时予以指导,《快乐交往—大学生人际适应》这一章中学生需要掌握的交往原则、技巧等就真正做到了“玩中学、学中用”。

事实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每一章节都有量身定做的体验活动作为“搭档”。《理解爱情—大学生爱情与性心理》的“搭档”是“找陌生异性要电话号码”,

有效学习——大学生学习心理》的“搭档”是“采访学霸并提炼出其成功经验”,《认识自我——大学生自我意识与人格成长》的“搭档”是“他人眼中的我”。

课下注重学生亲身体验,课上也不再是照本宣科。任课老师刘莉说:“通过案例讨论、学生授课、课堂活动、主题辩论等形式,让课堂真正活起来。

我感觉心理健康课的内容就是为我们量身打造,私人订制的。”2015级通信工程专业的郭鹏说,老师会结合社会现象和我们学生中常见的案例或问题来讲解,使知识有条理、形象化,生动有趣。

方可说:“课上、课下实质上是一个整体,两者相辅相成、无缝对接,真正让学生学有所获、学以致用。

贴心+有爱,学生的心窝变得更暖了

进入大学之后管不住自己,经常抵制不住诱惑打游戏,打完游戏又很内疚自责,“《高等数学》等课程没时间预习,上课跟不上,很担心自己会挂科”。带着这些疑虑,材料院的大一新生李昊(化名)走进了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咨询室。

心理咨询是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面向全校学生免费提供的一项贴心服务,“关爱心理健康,有需时主动求助”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想要传播的一个重要理念。可一提到心理咨询,就会触发很多人敏感的神经,做出防御的反应、拒绝的姿态。

如何提高学生对心理咨询的参与度和认可度是很多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有的大学生对心理咨询存在偏见,认为接受心理咨询就意味着自己心理不正常、有问题。”罗贤说,实际上,心理咨询针对的是心理亚健康人群,并非心理不正常人群。心理咨询也并不神秘,也许就是说说话,聊聊天,在安全而轻松的氛围中加以引导,触发感悟。

为了提高心理咨询在学生中的能见度和接受度,心理健康课的老师们也炼制出了“独家秘诀”。

我和心理健康中心有个约会”的体验活动,就是“秘诀”之一。每一位新同学都被邀请与中心进行零距离接触,实地参观,亲身体验音乐放松、沙盘游戏的奥秘,从而消除同学们对心理咨询的认识误区。“这样一来,学生至少知道了学校有这么个地方,当他们遇到难处时,多了一个可选择的倾诉对象,这对于预防校园危机的发生很有意义。

任课老师周章毅说。

深受学生欢迎的团体辅导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温暖、安全的氛围中打开心扉、坦露心声,是“秘诀”之二。

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四年后的场景……然后选择你自己喜欢的彩笔,把你想象中的场景在纸上画出来……

这不是美术课堂,而是2015级社会工作专业学生们在进行团体辅导活动。“从学生们的画作和讲述中,高考失利、理想失落、专业不认同等问题都可能折射出来,有的学生甚至在团体辅导结束后就迫不及待地预约咨询。”刘莉说。

团体辅导形式活泼、内容丰富,通过团体互动,让学生消除陌生感、放下心理包袱,更主动开放自己,感受到集体的爱,拉近了同学、师生之间的距离。

从幼儿园以后,就再也没有上过这么有意思的课了,大家真的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样,很多内向的同学都在团体辅导课上敞开了心扉。”2015级软件工程专业的杨敏说,希望以后能多上团体辅导课。

2015级国际贸易的张舒曼说:“在团体辅导课上感觉很温暖,由于每天被《高等数学》和英语单词短语折磨,压抑的内心在团体辅导课的交流与游戏中得到了释放。

在这些“独家秘诀”的作用下,很多学生内心对心理咨询的困惑消除了,高墙被打破了。“现在中心每周大概要接待30多名学生来访,其中不乏像李昊那样的大一新生,也有硕士生和博士生。学习压力大、感情受挫、人际关系不融洽是常见的咨询问题。”罗贤说,对前来咨询的同学我们均安排一对一咨询,并严格保密。

”“”同行,让心理健康课真正“”起来

我很畏惧一个新的环境,没有足够的勇气去主动结识新朋友,也不太敢在很多人面前表现自己。因此我想在与人沟通,当众发言怯场方面改善和提高自己。”2015级国际贸易专业的李琴在课堂期待调查中这样写道。

每次上课之前我们都会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对本课程的期待,这样在进行相关主题的教学时就可以充分考虑这方面有成长需求的学生,课程教学更有针对性,学生收获也更大。”刘莉说。

为了增进课程实效性,中心一直在探索之中。根据学校课程改革的总体部署,从2015年秋季学期开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由每学期32学时课内教学改变为“课内16学时”+“课外16学时”。为此,中心借助于学校课程中心,积极搭建网络教学平台。通过网络平台,实现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的对接,增加师生即时互动和课堂反馈。

我们能通过网络平台布置作业,并从后台及时了解同学们上课的感受和反馈情况,同时根据反馈调整我们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兼职老师陈俐宏说。

面对口味刁钻的学生,如何烹饪出可口的“菜肴”考验的是任课老师的“厨艺”。方可说,不管口味怎么变,我们的课堂需要牢牢把握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一方面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寓教于乐;一方面密切联系学生实际,学以致用。这样就能抓住学生的心,让学生学得进,用得好。

我原以为作为理工科学校,学校应该会轻视心理健康教育,学生上课应该也很随意,但是从老师授课的方式到举办的各种活动以及身边同学的评价看,心理健康这门课确实‘深得民心’。”大一新生吕萍说,它已经成为我最期待上的课之一。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在我校没有心理学学科和专业的大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立足于学校实际与学生实际,积极开展体验式教学改革,从课内到课外都进行了有益尝试和探索,在学生中取得了良好反响。”副校长王玲说,这门课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幸福生活的能力,更有意义地生活,这与学校人才培养总目标是一致的。(本文刊登于校报第597期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