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穷窝住新家 发展产业稳住幸福

20.08.2018  21:48

 

      □本报记者 张立峰
    “寨坡是个穷窝窝,山高林深光棍多,出门翻山又爬坡,顿顿啃的包谷馍。”这是南江县寨坡乡当地群众口中流传的顺口溜。
    寨坡乡位于南江东北部,辖1个社区、4个村,面积62.9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200米,共有687户253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20户440人,80%的群众居住在深山老林里,属于典型的高寒山区和限制开发区域。今年,易地扶贫搬迁的东风让这里焕发了生机,全乡80%的建卡贫困户整体搬迁至水田坪村聚居建房,彻底挪出了穷窝窝,走上了脱贫奔康的幸福路。
易地搬迁住进新房
    虽然背靠光雾山景区,但由于寨坡乡的4个村交通不便、居住分散,农产品运不出去,游客走不进来,导致村民致富无门,望山兴叹。8月9日记者来到寨坡乡,石龙沟村村民张学书告诉记者,他有一年喂了一头猪,想运到集镇上去卖,由于道路不通,请人抬了10多公里,由于长时间颠簸,还没到集镇,猪就死了。受自然环境条件影响,村里的年轻女子都指望嫁出去,成年男子娶妻成家成了大问题,全乡有50多个“光棍”。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一些家境好、有能力的人慢慢地搬走了,年龄大的和家境贫困的想搬也搬不起,一直在贫困和痛苦中挣扎。听到国家大力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无疑给贫困户带来了“福音”,点燃了大家心中希望的“火种”。“现在国家政策好,听说搬到集镇去,贫困户每人补助两万多元,一户人投入还不到一万元。”“不是贫困户的也可以享受土地增减挂钩项目,比自己单独建房负担轻多了。”“水田坪村是个好去处,靠近集镇,地势平坦,交通方便,还可以发展旅游,不愁将来挣不到钱。”……易地扶贫搬迁的事情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在欢快热烈的讨论中消除了想搬不敢搬的思想顾虑,明晰了目标,统一了思想,凝聚了共识。
    记者解到,寨坡乡党委、政府积极宣传发动,针对群众提出的耕地这么远如何耕种、失去生产资源如何就业、家庭收入如何保证等质疑,通过给群众算生态环境账、政策支持账、建房经济账、发展潜力账、经济收入账,采取外出参观学习等方式,帮助群众转观念、活思维、拓眼界。今年,寨坡乡发动了全乡4个村80%的建卡贫困户,整体易地扶贫搬迁至水田坪村聚居建房,彻底搬出了祖祖辈辈居住的深山老林。
入股酒店发展产业
    “没有支柱产业支撑,整乡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就是一句空话。”寨坡乡党委书记蒲隽多次在院户坝坝会上给大家算账,搬迁户能不能致富奔康,不仅决定他们能不能留得下来,还关乎他们今后的生计问题。因此在集镇建设的同时,该乡还同步规划了产业布局和后续发展,让大家不但能住上好房子,而且还能过上好日子,这也是地方党委、政府整乡推进易地扶贫搬迁的初衷。
    “我们本来就穷,搬到集镇我们种不了庄稼,没有新的收入,靠什么吃饭?”贫困户疑虑重重。寨坡乡采取“传统+新育”与“自立+扶持”两种产业发展模式,通过稳定传统产业、培育新的产业两条腿走路,自力更生增收、政策兜底增收双向推进,确保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当初搬出来还是有些担心,看到政府的规划后,我心里才有了底。”洋垭村贫困户吴太志以前的顾虑没有了,重新燃起了脱贫奔康的希望。蒲隽告诉记者,寨坡乡背靠光雾山,准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目前全乡集中建设了一座2500平方米的乡村旅游酒店,引进业主经营,“按户均30平方米确股到搬迁贫困户,每年按股分红,让贫困户变股民。
    “脱贫就要脱得有志气、脱得有信心。寨坡乡党委、政府考虑最多的是如何充分发挥每个贫困群众脱贫奔康的主观能动性。”据蒲隽介绍,在自力更生发展生产方面,对有劳动能力的,实施就业技能培训,鼓励支持有条件的贫困户发展中药材、山核桃、农家乐等特色产业;对不具备生产条件的贫困户,鼓励借用产业周转金、扶贫小额信贷等入股大户、专合和企业,实行保底分红。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寨坡乡注重传统产业发展壮大,通过引进四川北牧南江黄羊集团,发展南江黄羊8000只,建立黄羊加工厂1座;通过“租金+分红”的方式引进巴中市卓轮林业有限公司整体流转全乡8000亩核桃,发展15吨乌药、30吨天麻、5吨猪苓;引进益雅农业与农户订单发展高山蔬菜600亩、辣椒400亩、南瓜200亩,真正让大家同步奔小康有信心、底气足。

凉山州七个“强化” 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
    为力促易地扶贫搬迁各类问题及时、准确扶贫与移民
“输血”变“造血”走活产业扶贫这盘棋
      (特约通讯员 刘玉明)“有了党的扶贫与移民
中江县“三个抓手”推进产业扶贫
  中江县坚持产业扶贫到村到户与连片开发、规扶贫与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