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火罐: 当心治疗不成反伤身

08.11.2013  17:32

  

如今,中医疗法盛行,有不少市民喜欢拔火罐除暑热、防秋燥,街头很多美容院、足疗店、保健中心纷纷提供拔罐服务。按规定,拔火罐技师必须具有专业中医医师资格证书,可记者近日走访发现,巴城街头的美容院、养生保健中心里,从业人员大多是内部培训后就上岗。

 

 

  记者从卫生监督部门了解到,拔火罐属于中医的康复理疗范畴,从严格意义上说,业余人员操作拔火罐等项目,属于无证行医,应被依法取缔。

 

  专家提醒,拔火罐属传统中医的治疗方法,虽然操作简单,但如果没有经过正规培训,也是有风险的,如烧伤身体等。而身体虚弱者、皮肤病患者和孕妇、老人、幼童等特殊人群不适宜拔火罐。

 

  另外,拔火罐也要掌握好时间,因为从中医来讲,拔火罐属于一种“泄法”,“泄”得太过的话,会伤害人的中气,还会给人带来心理依赖,所以拔火罐不可频繁使用。

 

 

 

   ●调查

   拔罐意外不断,多为烧伤、烫伤

  拔火罐属于中医理疗项目,其治疗手法多有考究,而记者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发现,近年来,因拔罐导致的烧伤、烫伤事故屡见不鲜,而事发场所大多发生在非专业的理疗会所。

  两年前,著名歌手齐秦因演出活动繁多,身体疲劳,特别请北京市某健身服务中心的保健师来家中拔火罐。由于该保健师在操作时不慎将酒精洒在齐秦身上引起大火,导致齐秦的背部、面部、躯干严重烧伤。

  今年6月,南充一名女大学生在一家足道馆接受拔罐治疗时,因技师在点火时不慎,致使该女生背部被烧伤。事后,该女生将这家足道馆告上了法庭,获赔5.5万元。

  今年8月,广东东莞的周女士和朋友在该市一家休闲会所相约拔火罐,拔完火罐后,周女士发现自己整个后背拔过火罐的地方满是血泡,火辣辣地痛。经当地医院检查,周女士背部为二度烫伤。

  ……

 

  巴城拔罐技师多为“业余选手”

  近年来,拔火罐、刮痧、推拿、针灸这些中医传统理疗项目纷纷登堂入室,在美容院、按摩院、足浴店等美容保健场所亮相。记者在巴城走访发现,几乎上点规模的美容院、足浴店都在“兼营”这些服务项目。

  9月30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江北滨河路上的一家足疗店,该店门外的招牌上赫然印着“足疗、推拿”。记者走进大门,一位服务员就面带笑容地迎上来:“美女,洗脚还是按摩?”记者表示:“最近我后背这块老是疼痛难忍,有时候觉都睡不着,你们这里可以为我拔个火罐吗?”“拔火罐我们也在行。”而当记者以不放心为由,要求对方提供相关资质证明时,该服务员却闭口不答。

  随后记者又来到一家“女士养生馆”,发现其中服务项目中也包含拔火罐一项。在拔火罐的一个小房间门外,记者看到施罐者正在一位女士后背上摆放火罐,只见施罐者右手拿着火罐,左手拿着燃烧正旺的夹钳,而下方就是顾客的后背,只要左手轻微一动,夹钳上的带有火星的酒精就会滴在顾客的皮肤上,造成烧伤。

  “好危险啊!得不得把人烧伤了?”见此情形,记者吃惊地问。

  一名服务员不以为然地笑着说:“怎么可能烧伤啊?!我们这里的技师都是经过正规培训的!”

  记者问:“在哪里培训的呢?”

  答:“成都总部的老师到巴中来给我们讲课。”

  问:“一般要学好久才能出师?”

  答:“要看个人的悟性,有的几个小时就学会了,有的要学几天。”

  问:“学成之后有没有上岗证?”

  答:“上岗证?没有听说过。”

 

 

 

   卫生部门:经营者钻了监管空白的空子

 

 

 

  据了解,像拔火罐、刮痧、推拿、针灸等,都属于我国传统的医疗保健技术,以前一般只在医疗机构才有此服务。早在2005年9月,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就明文规定,严禁洗浴中心、发廊等非医疗机构开展以治疗为目的的中医推拿、按摩、刮痧、拔火罐等业务。

  但是,在巴城大大小小的以足疗、美容为主业的经营场所里,这些技术含量很高的理疗项目公然出现在店招上。

  对此,记者采访了市卫生局相关工作人员。该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国家在这方面的监管普遍处于空白阶段,以致许多经营者钻了空子:“因为这些经营场所不给患者看病、开药,严格意义上讲不属于医疗行为,市民对这些医疗项目的认识不够,我们卫生部门难以取证,无法监管。”

  该工作人员还表示,如果明确表示以“中医治病”为目的,开展此类服务,应属医疗美容范畴,从事该服务的机构必须具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否则属于非法行医。但如果只是生活保健养生,则不属于医疗行为,不在禁止范围。“但如何区分医疗美容和生活保健,划分标准模棱两可,这一直以来都是监管的难题。”

  对此,业内人士呼吁,有关部门应研究制订相应标准和处理办法,对这类行为和从业人员加强管理和规范。

 

 

 

   ●误区

 

  除了一些经营场所开展的拔罐业务,许多家庭还自备了火罐,时常DIY拔罐。市中医院理疗康复科专家表示,拔火罐作为传统治疗方法,不少人在使用治疗上存在着误区,“这不但会影响治疗效果,还更可能治疗不成反伤身!”

 

   误区一:罐印越深越好

  中医学认为,拔罐后皮肤局部出现的不同颜色或形态的罐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患病的情况,但并非罐印越深效果越好。

  从形态上看,罐印有水疱、水肿,提示患者体内湿气过重;如水疱色呈血红或黑红,提示体内湿气重且有血瘀证;罐印深红、紫黑或有丹砂红点出现,碰起来觉得微痛并身体发热,提示患者有热毒;罐印出现微痒或皮纹,提示患者有风湿。

  从颜色上看,罐印紫黑而暗,提示经络不畅,且有淤血存在;发紫并有斑块,说明有寒凝血瘀证;罐印呈散紫点状,提示有气滞血瘀证;罐印鲜红而艳,提示气血两虚或阴虚火旺;罐印红而暗,提示有热邪;罐印灰白或无颜色改变,触而不温,多为虚寒或湿邪。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上次拔火罐部位的罐印还未完全消失,不能在罐印部位连续拔火罐,要更换到相关穴位。

 

   误区二:拔罐时间越长越好

  很多人认为拔火罐时间越长越好,有的甚至认为拔出水疱来才能体现拔火罐的效果。然而专家提醒,拔火罐的时间最好控制在10分钟或10分钟之内,如果时间太长,拔罐部位很可能出现起泡、破溃甚至感染。

  专家还提醒,拔火罐后拔罐部位不能受凉,不要被风吹,如果是颈部拔火罐,最好穿立领的衣服。在拔火罐后两小时内不宜洗澡,而且不要用冷水刺激拔火罐部位,洗澡一定要用温水。

  此外,拔罐次数也不应太频繁,预防保健的话一周最多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