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现‘托底+转型’ 专家预计微刺激必变温刺激

23.05.2014  12:22
核心提示:从4月初国务院确定深化铁路融资体制改革、部署金融支持棚户区改造,到本周三发改委公布首批80个鼓励民资投资项目,一个多月来,稳增长力度加码,投资呈现"托底+转型"特征。     从4月初国务院确定深化铁路融资体制改革、部署金融支持棚户区改造,到本周三发改委公布首批80个鼓励民资投资项目,一个多月来,稳增长力度加码,投资呈现"托底+转型"特征。   中证报总结近期专家观点认为,未来可能持续频出投资"连环拳",二季度房地产调整压力将更加明显,稳增长措施需提速,防止经济增速惯性下滑,投资在托经济底的同时应在注重结构转型。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稳增长不能重现4万亿强刺激的投资计划,而应更加重视投资对经济结构调整的撬动作用。国泰君安分析师乔永远预计,由于今年经济环境复杂,微刺激必然演变成源源不断的温刺激。   乔永远总结历次稳增长出手时点,认为房地产业警报是重要推手。今年一季度房地产投资面临加速下滑,本轮稳增长将更像力度温和但持续较长的组合拳,不会像2008年那样力图急迫拉起经济。   事实上,从棚户区改造、铁路建设等大笔投资规划看,目前的微刺激已变身温刺激,如今年铁路总投资计划升至8000亿元规模,今年470万套以上的棚户区改造至少可拉动4700亿元以上投资。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也认为,有必要继续出台稳增长政策。一系列指标预示二季度房地产市场将进一步恶化,投资增速将进一步下降。这将抑制投资,影响二季度经济增长。   银行证券分析认为,稳增长的重点是发挥好"投资的关键作用"。宏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房四海也提到:"投资是影响下一阶段经济数据的主要变量。"他认为,未来投资有两个着力点,一是民生二是区域一体化。   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王小广认为,未来投资方向应主要放在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环保以及让更多的社会资本投资基础设施等方面,这有利于优化产权结构。   昨日新华社发布系列文章认为,中国经济发展需要房地产业。文章提到国务院常务会议就大幅增加国家创投引导资金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的决定,称   "在经济转型的背景下,新兴产业将成为新增长周期的亮点。房地产业将以更加温和和稳健的姿态,在国民经济中继续发挥基础性作用。"(华尔街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