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脚印留在贫困村里

02.11.2015  09:51

按照凉山扶贫攻坚目标任务:“五年集中攻坚、一年巩固提升”总要求,以县为单位分年度制定到村到户的扶贫脱贫计划,确保全州每年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万人左右。到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2072个贫困村和50.6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1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贫困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较2010年翻一番以上。

 

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全州上下凝聚力量,咬定青山不放松、认准目标不动摇,埋头苦干、背水一战,力争到2017年前安宁河谷6县市率先脱贫,2018年盐源、雷波、甘洛、越西、木里、喜德、普格7县基本消除绝对贫困、进入巩固阶段,2019年集中力量打好昭觉、美姑、金阳、布拖4县脱贫摘帽歼灭战,确保2020年与全国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小康。

 

选派干部6976名

 

覆盖贫困村2072个

 

今年上半年,各级党委政府担当起扶贫攻坚主体责任,各级各部门、社会各界积极发挥职能作用,迅速形成精准扶贫、合力攻坚的“大扶贫”局面,国家定点扶贫帮扶单位向11个贫困县投入资金983万元,实施彝家新寨、交通、教育等项目6个,资助贫困学生200名。25个省直单位下派到县挂职干部22名,落实资金83万元、扶持项目6个,资助贫困学生80人。州县1387个单位参与扶贫,下派挂职干部259人,落实资金4726万元、帮扶项目128个,资助贫困学生3015人,培训人数10178人次。组建工作组2253个,选派干部6976名,覆盖贫困村2072个,帮扶贫困群众46.04万人。投入资金6135万元、扶持项目213个,领导到村调研3124人次,培训各类人员1.58万人次。

 

全州2000余名

 

第一书记”进驻贫困村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和《中共四川省委关于集中力量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部署。近日,我州按照“六个精准”中“驻村帮扶精准”的要求,从州、县、乡三级选派了解农村、能力强的干部,并因村派人,统筹组建驻村帮扶工作组,实现了全州2072个建档立卡贫困村驻村帮扶工作组全覆盖。

 

近期,我州从州县机关部门(单位)、国有事企业单位的优秀人员中选派2000余名优秀年轻干部到贫困村脱产担任“第一书记”,着力解决农村“软、散、乱、穷”等突出问题,为集中力量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实现同步全面小康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第一书记”主要是对2072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覆盖选派,确保每个贫困村有1名干部驻点帮扶,有至少1个县级以上机关单位对口结对帮扶。在人选确定上,根据村情实际,重点从优秀年轻干部人才递进培养计划学员、后备干部中选派,对班子不团结、书记不胜任、制度虚设的“”村,选派党政部门政治素质、组织能力过硬的干部;对产业不强、经济落后的“”村,选派经济部门发展产业、引领致富能力过硬的干部;对社会治安问题突出的“”村,选派群工部门、政法部门化解矛盾纠纷、处理突发事件能力过硬的干部。截至目前,“第一书记”已全部选派到位,贫困村不“摘帽”、贫困户不脱贫,结对共建单位不脱钩、“第一书记”不撤离。

 

第一书记”任职期限为2年,两年一轮换。任职期间,党组织关系要转到派驻村,与派出单位工作完全脱钩,吃住在派驻村,与村干部同出勤同考核。

 

驻村工作组迅速到位,确保到2020年全州2072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摘帽”、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目标的实现。

 

全州各县市选派的6976名驻村干部、2000余名“第一书记”在工作中纷纷表示,要把驻村精准扶贫工作作为一次难得的人生历练,在帮扶贫困群众工作中,选准好路子,摘掉穷帽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实在在把脚印留在贫困村里,决战决胜贫困,共同实现同步小康。(凉山日报记者 张崇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