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人才也能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国家高级人才实训基地。
冷晓江工作照。
周树春(左)被授予中华技能大奖证书。
技工,在您眼里是什么形象?
是流水线上重复简单操作的熟练工人?还是掌握着核心技术的关键人物?
在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当下,技能人才正在产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工业强国都是技师技工的大国,我们要有很强的技术工人队伍。”
国家为了支持技能人才发展,建立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每位技能人才都能踏着初级、中级、高级乃至技师、高级技师的台阶,不断向上晋升,并且享受与之对应的待遇。
站在技能人才的塔尖,可以成长为人人尊敬的大师,成为行业争抢的领军人物,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全国劳模称号。技工院校毕业生同样可以成为国家的栋梁。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技校生
“冷大师!”在绵阳九洲集团,每一个遇到冷晓江的人都这么称呼他。
最初,他会有些害羞,叫习惯了,他也就坦然接受这个称谓了。
架一副金边眼镜儿,穿一身白大褂,微胖的身材,坐在车间仔细检测设备的性能与参数……斯文的气质,40岁的冷晓江更像一位科研工作者。
冷晓江通过改进技术,为单位生产提高了效率,还节约了上百万的成本,是九洲集团的一块宝。九洲集团人力资源部副部长刘琴说,“在技校锻炼出来的实际操作能力,给冷晓江迅速适应工作带来帮助,加上后天努力,爱学习、肯钻研,不浮躁、沉得住气,帮助他越走越好。他是技校生的榜样。”
今年,是冷晓江在九洲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装车间工作的第20个年头。去年,他领办的冷晓江技能大师工作室升级为省级,并开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很感谢技校的那段学习经历!”每每接到熟人的恭喜电话时,冷晓江都会感恩走过的那段技校学习之路。小时候,他的梦想是当一名运动员。高中毕业后,他进入九州技校学习装调专业。他觉得技校的学习特别实用,不仅有文化课,还有大量的操作课程,让他迅速掌握了基本技术。第二年,他就进了工厂实习,从生产线上的普通岗位开始做起。
工作中,他爱琢磨、勤思考,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向工友和书本请教,很快他就脱颖而出,还享受了单位“技师优先福利购房”的政策。
“任何一件事情,你专注久了,就会出成绩,也许你就会成为一名大师。”2013年,绵阳市冷晓江技能大师工作室宣告成立,他带着团队攻关技术,攻克产品从图纸到生产过程中遇到的一个个难题。去年,他们就出了4个成果,其中一个产品将测试时间由过去的90分钟缩短至9分钟。现在,冷晓江把一部分工作精力放在了培养新人方面,计划每年培养5名技师,而他自己则把目标锁定在“有朝一日成为国家级技能大师”。
“绵阳作为科技城,制造业很发达,高技能人才很紧缺。”绵阳市人社局工作人员说。为了培养技师,绵阳市设立了人才发展专项基金,只要冷晓江等技能大师能将他们的徒弟培养成技师,绵阳市政府就会按照每名徒弟2万元的标准向其发放培养补助。
玩转叉车的市级劳动模范
18岁那年,汪月明从四川核工业技师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他的第一份工作是从苏州一家企业的仓库开始。望着工友每天开着叉车,在仓库里“游来游去”,汪月明觉得很洋气,而且听说收入很高,这激起了他的学习兴趣。
“一种好学的冲动让我不顾一切,我一定要克服这些困难。”汪月明说,在技校他接受了几年的专业训练,动手能力特别强,加上机电一体化的底子能与叉车工作原理对接贯通,很快,他就克服了方向不稳、车轮打晃、运送货物效率低、专业数值计算方法难掌握等问题,掌握了娴熟的叉车驾驶技能。几个月后,拿着专业的特种作业证,他笑得很开心。
2014年,汪月明所在的工业区开展叉车驾驶技能比赛,他从300多位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一举夺魁,并凭此拿下了当年的苏州市“五一劳模奖章”。这个奖章除了带给他无限荣光外,每个月的工资卡里还多出了2000元补贴。
“技校的学习经历,为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即使有一天从头开始,我也有勇气和底气。”汪月明说,没有比脚更长的路,他会坚定地在技能之路上走下去。是金子就会发光技校生也能进入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16岁的夏天,李克洪放弃高中进入技校,迎来了他人生中最大的质疑和反对。
当年,他学习成绩位列年级前十,家庭条件尚可,许多人都想不明白,为何他要一意孤行进入技校。
“我热爱物理,希望把精力放在能动手操作的实验室。为什么要走和其他人一样的路呢?”不走寻常路的李克洪踏入了成都技师学院的校门,学习专业应用电子技术。
学校里高手如云,学习氛围浓厚。课堂上,老师讲授着最新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可求知若渴的李克洪并不满足,主动自学高中数学和高等数学。对于这样好学的孩子,校方也大力支持,不但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还指派老师为其“开小灶”。就这样,李克洪啃下了一本本大块头的物理专业书籍,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
与此同时,学校还为他提供了一个挥洒才华的舞台。他承办了学校的无线电协会,先后参加了英特尔技能竞赛、全国技能大赛,并取得全国第五的好成绩。
21岁那年,他如愿进入向往已久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
依靠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动手能力,在人才济济的大单位,李克洪也没有被淹没,他参加第七届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技能技术交流会,获得优秀论文奖;在参加工作后短短一年半的时间里,相继取得相关的所级、院级奖项。
“感谢母校,或许她不是最好,但它却给了我足够的营养。”李克洪说,技校里聚集了一大批有潜力、有天赋的年轻人,他们将是推动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力量。
/聚焦/
读技校有未来我省已培养12名国家级技能大师
不惑之年,冷晓江成为一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成立了自己领办的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成为同龄人的骄傲。
事实上,像冷晓江一样,广大从技工院校毕业的技能人才,正在各自的领域砥励前行,向着专家和大师的目标迈进。
来自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消息,在我省,国家级技能大师就有12个,比如焊接大师周树春、酿酒大师张良、冷作工大师张志能、家电维修大师何金华、特种装置装配大师邱宏等,他们已经成为本行业的全国标杆和领军人才。
这些国家级技能大师,又是冷晓江们新一代技能大师的学习榜样,他们携手奋进、搏击潮流,共同构筑成托起“优质制造”和“精品制造”的技能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