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市扶贫移民局:突出“三好”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慰问
(罗玉琼) 在党的群众路线活动开展以来,眉山市扶贫移民局坚持一切从移民和贫困群众的愿望和期待出发,突出“落实好政策、实施好项目、处理好问题”推进扶贫移民的各项工作,努力把党和政府的关怀传送到移民和贫困群众两个特殊群体,实实在在地帮助贫困地区和移民区改善基础设施、发展特色产业,在服务和改善民生的实践中践行了党的群众路线。
落实好政策,移民按月打卡“领工资”
“每个月我可领直发直补金50元、养老保障金310元,一共可‘领工资’360元,相比去年多了120元。”晒出“工资账本”的丹棱县丹棱镇青龙村瀑布沟电站移民李绍强说。“这笔钱,完全够我必要的生活开支,钱每个月都打到了卡上,拿着卡直接取就是了,很方便!”
去年,国家对瀑布沟电站移民养老金投入进一步加大,从每人每月190元增加到310元,切实帮助像李绍勇这样没有劳动能力,到一个新地方开始新生活的移民解决油、盐、酱、醋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最具体的困难和现实的问题,减轻了他们生活的压力,为他们更快适应新环境提供了最基本的生活保障。
为认真落实好扶贫和移民方面的各种扶持、惠民政策,将党和政府对“两特”群体的特殊关爱送到每一名移民和贫困群众手中,安定人心,稳定民心,眉山市扶贫移民局局长杨大兴身体力行,率领局领导班子和科室工作人员深入每个区县,深入移民和贫困群众村社、深入农户、深入田间地头,察民情、聚民智、办实事、解民忧、增感情。“你们的直发直补款和养老金有没有及时足额发放到你们帐上呢?”“现在生产和生活还有什么问题吗?”“孩子多大了、在哪上学呢?” 来到青神县西龙镇万沟村三组瀑电移民方瑞兰家中,杨大兴局长亲切询问。一句句暖人暖语的问候,给曾背井离乡的移民带来浓浓的暖意。
眉山市共有直发直补移民41814人,其中养老保障安置移民528人。截止目前,眉山市共核减移民1794人,新增直补人口3760人,年发放移民直补资金2446.62万元,没有出现一个错漏现象。
实施好项目,为群众带来可观“钱”景
走进东坡区广济乡连鳌村这个偏僻的小山村,一栋栋农家新房掩映在绿水丛林之中,一条条光鲜亮丽的水泥路环绕村境,一座座山头上新植的林果苗木迎风摇曳,一坡坡红彤彤的柑桔压满枝头,一块块成熟的芋头地里村民正忙着收获运输……目睹着生机盎然的喜人景象,村支书陈秀元喜不自禁地向前来督察项目实施工作的市扶贫移民局副局长刘俊辉介绍,“全村今年人均收入可达16000元,较去年增加了8500元。村民一年能有这样高的收入,多亏了眉山市和东坡区扶贫移民部门帮我们修路、修塘,修蓄水池、改造电线,让我们的树子能有水灌溉,水果芋头能运出去卖上好价钱。”
连鳌村地处与丹棱、蒲江两县接壤的偏远深丘,由于全村基础设施差,运输难、用水难、用电难等成为村民脱贫致富的最大制约。陈秀元说,近些年全村虽有一定产业基础,但山高坡陡,缺水浇灌,产出量低,加之运输出山困难,致使销售大打折扣,去年全村人均纯收入仅有7500元,明显低于广济乡乃至东坡区农民人均收入水平。
转机出现在去年,连鳌村依托市、区连片扶贫和产业扶贫两个项目的实施,下大力气把改变山区基础设施面貌作为首选棋来走,一下以460万元的项目资金和群众集资150万元的投入,在全村掀起基础设施建设热潮。截至目前,各项配套工程已全面竣工,全村共新修村、组水泥路12.6公里,生产便道3.9公里,通户道路1.8公里,整治扩宽道路2.93公里,浆砌山坪塘7口,建成蓄水池52口、饮水净化池60口、沼气池50口,改造了用电线路和低压变压器更换,使村民生产生活用电有了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的全面推进,为山区经济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
连鳌村的变化仅是眉山市实施项目扶贫的一个缩影。自党的群众路线活动开展以来,全市投入资金1.366亿元,支持移民区和贫困地区新建、改建道路224.6公里,新建、整治渠道137.9公里,整治山坪塘94座,新建蓄水池515口,进一步改善了移民区和贫困地区群众出行难、用水难等“五难”状况,增强了发展后劲。支持发展优质水果、蔬菜、林竹、花卉、核桃、猕猴桃26085亩、林下养鸡38万只、冷水鱼养殖1200亩,建成东坡万胜广济核桃产业、黑龙滩“天府香颂”花香产业、瓦屋山龙圣高山蔬菜、青神万沟白茶等产业示范基地。
处理好问题,当好移民的“娘家人”
2014年3月26日,市扶贫移民局副局长魏忠鑫走进丹棱县丹棱镇青龙村三组瀑电移民张仕珍家。见魏局长到来,张仕珍老人非常高兴,端茶倒水,递烟让座……忙得不亦乐乎。当魏局长询问其儿子是否履行义务,钱、米是否按时到位时,老人非常高兴地说:“感谢你们!感谢你们!到位了,到位了。”
2008年,78岁的瀑电移民张仕珍老人因与儿子李成才和张永珍夫妇共同生活期间发生家庭矛盾,决定搬出去独立生活,要求儿子李成才每月支付100元生活费,在生病住院和死后,负担一半的费用。儿子李成才以没钱为由拒不履行。2008年6月,张仕珍老人将儿子告上了法庭,丹棱县人民法庭作出判决:一是从2008年6月起由李成才每月支付张仕珍生活费100元,每年12月31日前一次性给付;二是张仕珍生病住院治疗的医疗费的个人负担部分,由李成才负担三分之一。三是张仕珍死后的安葬费用由李成才负担二分之一。法院虽已判,但儿子李成才夫妇拒不履行。2013年4月,张仕珍老人来到县扶贫移民局寻求“娘家人”的帮助。
得知这一事情后,市、县扶贫移民局非常重视,随即从法院调取案卷查阅,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在征得双方当事人同意调解的许可后,2013年4月30日,县扶贫移民局派两名工作人员与法院执行局的两位法官一道亲自前去李成才家做工作。5月1日,又电话联系李成才到县扶贫移民局劝说:“李成才,你作为儿子,对年迈的母亲张仕珍负有法定的赡养义务,你不履行赡养义务,违反法律规定,是错误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你母亲把你拉扯大非常不容易,她不但给你生命,而且替你娶妻生子,兴家立业。俗话说老来还小,她年纪大了,肯定说得多,这看不惯,那看不惯,很正常,她与你们在一起的时间是过一天算一天了,你们要好好珍惜。你也有子女了,你也得给孩子留一个孝顺老人的好印象。”在给李成才妻子张永珍做工作时,市扶贫移民局信访科长王伟对她说:“你作为李成才的妻子,按照法律规定应当协助李成才履行赡养义务,你要感谢你的婆婆,没有她四处托人说媒,你也不可能与李成才走到一起,现在你们条件好,家境也好,女儿都已18岁了,也将成家立业,试想,如果你们老来女儿女婿也不孝顺你们,不赡养你们,你作何感想?你是一个勤俭持家、心地善良的女人,我们相信你一定会处理好与你婆婆的关系。”在扶贫移民部门5次电话联系督促,6次当面协调谈话下,儿子李成才终于在丹棱县法院办公室答应执行原法院判决,并每个月给大米20斤。法院花了5年时间没解决好的官司,终于在扶贫移民部门耐心细致解释,用心用情做事下得以圆满解决。
据统计,2013年眉山市扶贫移民局共接待处理移民和贫困群众来信来访22件56人次,化解22件,息访22件,化解率、息诉息访率均达100%。在移民信访稳定和群体性事件处理中,没有激化一起矛盾,没有上交一个问题,做到了“隐患处理在基层,矛盾纠纷零上交”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