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县“精准扶贫”点燃229个村22715名贫困户“小康梦”——扶贫项目精 产业路子准

10.09.2015  10:07

  初秋时节,安县农村的农事忙活起来了,记者到安县农村采访时,有一个深切的感受,群众谈的最多的是怎样脱贫,干部谈的最多的则是怎样扶贫。

  今年来,该县着力实施精准扶贫,在“”字上下功夫、在“”字上做文章,对全县18个乡镇229个村的22715名贫困户立卡建档,进行精准识别、精准管理、精准帮扶。

   扶贫项目群众定

  “村里修生产便道、整治提灌站等扶贫项目,县扶贫局和镇、村干部都主动来村里征求了我们的意见,扶贫项目的选择都是我们老百姓自己做主了……”这是记者近日在安县千佛镇千佛村采访时听到当地群众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今年,在编制整村连片扶贫开发工作方案过程中,对千佛镇千佛村群众来说,扶贫不仅是上级帮扶部门的事,更是自己的事,该村的联系帮扶部门——县委宣传部组织专人到村考察,全面听取了群众对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村民在村民代表大会上投票确定扶贫项目实施与否,此举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参与扶贫开发的积极性。

  沸水镇红星村是省级贫困村。如何发展产业,提升经济活力,该镇干部通过走访每家每户,征求老百姓发展意愿,梳理并制定了发展黑魔芋种植的扶贫计划。全村目前种植黑魔芋达600多亩,可实现年产值400多万元,人均增收4000多元。

  今年来,该县在扶贫开发工作中,主动“下沉”,进村入户,调查贫困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找准制约发展的外部因素;调查贫困群众家庭状况,找准导致长期贫困的现实困难;调查产业发展现状,找准增产增收难的根本症结,逐村逐户把致贫原因找准,把突出问题抓住,为可行的脱贫致富项目提供谋划依据。

  同时,问需群众,让群众自己“点菜”。坚持与贫困群众面对面,问清群众有什么、缺什么,按照“贫困群众需要什么就帮扶什么,什么问题突出就解决什么问题”的要求,充分结合群众需要和现实条件,认真编制“村规划”、“户办法”,科学合理制定扶贫目标,因地制宜确定致富产业,切合实际安排建设项目。

  在村民决策机制的促进下,该县的扶贫项目都受到群众的热烈响应,扶贫开发工作更得到了群众的广泛支持。“过去,扶贫都是‘大水漫灌’式,先选定项目再到扶贫村实施,有的群众反映说‘帮扶不在点’,现在的‘滴灌’式真正将‘好钢用在了刀刃上’。”该县扶贫局负责人汪平介绍道。

   产业对接精准化

  9月1日,雎水镇金华村祥泰果蔬魔芋种植基地,树木葱茏,凉风习习。农户王勇均正和村民一起在大棚里侍弄果树。

  今年3月,王勇均和村民们以“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方式运行筹资发展果蔬种植产业,县扶贫局投入帮扶资金50万元,扶持了包括他在内的13户合作社成员引进品种果树,并采用节水滴灌等技术,如今,虽然还没挂果成熟,但已经带动周边的200来户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效益,户均增收20000元以上。贫困户米军自说:“不但在合作社入了股、年终有分红,而且在家闲着没事时到合作社干活每月还能挣一两千块钱。精准扶贫真是‘准’到家啦!

  县扶贫局负责人告诉记者,精准扶贫就像秤杆上的“”,要准到“斤、两、钱”。

  在该村到户增收扶贫项目基地金华养猪专业合作社,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的猪舍,那活蹦乱跳的猪仔和滚瓜溜圆的大肥猪格外惹人喜爱。该村依托玉祥商贸公司,协调11.5万余元,采用代养能繁母猪保底分红模式帮扶36户贫困户,由合作社统一为贫困户提供仔猪,无偿提供技术服务,签订保护价回收合同。

  项目实施后,贫困户从务工收入、养猪等几方面获得收益,脱贫叠加效应已初步显现。用贫困户曾尚荣的话说:“每月在合作社打工的收入2500块钱,加上年底卖猪的钱,去年总共有3万多块钱装进了腰包,比出外打工吃苦受累好多啦!” 

  安县实施精准扶贫闯出了一条符合本地实际的新路子,探索出了扶贫开发的“安县经验”。据该县扶贫局提供的资料显示,“花城果乡”、“七里新村”、“乐兴猕猴桃走廊”、“雎水碧荷园”等产业示范片连片崛起,2014年全县完成脱贫解困任务2034户6530人,占省局下达目标的105.3%。 

  记者了解到,该县刚刚召开的县委十一届九次全会释放出的消息,今年全县将聚焦连片扶贫地区和精准扶贫相结合,重点围绕“一核、五线、四片、五精准”扶贫战略,科学实施“基础、产业、新村、能力、生态”五大扶贫工程,建立“扶贫开发考核、精准扶贫脱贫、干部驻村帮扶、统筹资金使用、完善金融服务、创新社会参与”六大工作机制,五指成拳抓紧抓落实。(唐巍  唐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