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标准“三级跳” 仍有8000多万人“待扶”

16.10.2014  11:05

        10 月17日,国家首个“扶贫日

        (记者林晖 刘羊旸)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郑文凯14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从2014年开始,国家将每年的10月17日设立为“扶贫日”。

        10月17日也是国际消除贫困日。1992年12月22日,联合国通过了将10月17日设为国际消除贫困日的决议,旨在促进全世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减贫意识。

        扶贫攻坚还有哪些“硬骨头”?

        (记者刘羊旸 林晖 于文静 李春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始有计划、有组织开展大规模扶贫开发,向贫困发起一轮又一轮的“攻坚战”。目前我国扶贫效果如何?扶贫资金如何监管?如何防止“哭穷”争戴“贫困帽”现象?在国家首个“扶贫日”即将到来之际,新华社记者就此采访了权威部门和有关专家。

        数据显示,随着扶贫开发的深入推进,我国贫困人口数量大幅减少。从1978年到2010年,参考国际扶贫标准,共减少了6.6亿贫困人口,全球贫困人口数量减少的成就93.3%来自中国。

        从1986年的人均年收入206元,提高到2010年的1274元,再到2011年底的2300元,我国扶贫标准实现“三级跳”,更多困难群众纳入扶贫范围。在新扶贫标准下,从2011年到2013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又减少了3989万人。

        专家指出,尽管减贫工作取得巨大成绩,但当前全国人均年收入低于2300元的人群还有8000多万人,参考国际标准则还有2亿多,主要集中在生态环境脆弱、生存条件艰苦的14个连片特困地区。我国扶贫工作已经进入“啃硬骨头”阶段。

        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说,14个连片特困地区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六成,医疗支出仅为全国农村平均水平的60%,还有数千个村不通电,近10万个村不通水泥沥青路……

        “目前,全国扶贫开发工作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全力创新提高的新阶段。”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郑文凯表示,今年我国力争减贫1000万人以上,目前正大力开展贫困村贫困人口建档立卡、驻村帮扶工作队对贫困村全覆盖等工作。同时,利用国家设立首个“扶贫日”的有利契机,开展形式多样的各类宣传活动,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

        扶贫资金“跑冒滴漏”如何监管?

        扶贫资金是贫困群众的“保命钱”和减贫脱贫的“助推剂”,然而在一些地方,却出现了扶贫资金“跑冒滴漏”现象。

        审计署去年底公布的19个县2010年至2012年财政扶贫资金分配管理和使用情况审计结果显示,普遍存在着虚报冒领、挤占挪用扶贫资金等问题,甚至将扶贫资金用于请客送礼、大搞形象工程等。

        “尽管这种现象只是我们扶贫工作中的个案,但侵吞挪用扶贫助困资金造成的社会影响十分恶劣。”贵州省社会调查研究所所长姚贵阳说。

        去年10月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必须坚持改革创新,注重健全制度机制,筑牢扶贫资金管理使用的“高压线”,对贪污侵占挪用等违法违规行为严惩不贷,确保扶贫资金充分惠及扶贫对象。

        专家指出,完善扶贫资金管理监督制度,除了发挥审计等部门的作用外,对扶贫资金使用的最好监督力量是群众。要健全完善群众参与扶贫资金监督的体制机制,让扶贫资金置于阳光下。

        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扶贫资金在分配上还存在着“一刀切”“撒胡椒面”的问题。“过去扶贫工作从上至下一个模式,‘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扶贫资金‘戴帽’下去,不注重资金的使用效益,扶贫效果不佳。”内蒙古自治区扶贫办主任刘忠诚说。

        目前,精准扶贫已成为扶贫工作的重点,全国各地正大力开展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工作,因地制宜、因户施策。

        “建档立卡不仅是简单地登记名字,还要分析是什么原因致贫的,是因病、因灾还是无劳动力、无技能。然后,逐户制定帮扶措施,有针对性地予以扶持。”刘永富说。

        如何杜绝“哭穷”争戴“贫困帽”?

        在一些地方,本该以扶贫济困为宗旨的扶贫开发工作却有些变味:“哭穷”争戴“贫困帽”、把扶贫资金当成“唐僧肉”,而真正急需的贫困群众没有得到扶贫资源,甚至出现了百强县仍戴着“贫困帽”等不正常现象。不少地方官员直言:争抢贫困县帽子,其实争的是利益。

        “一些地方用贫困县的名义争取了国家的支持后,没有把工作重点放在扶贫上,而主要集中在城市建设,社会各方面反映的问题比较多。”国务院扶贫办政策法规司司长苏国霞说,为了克服这些现象,国家正在采取三方面措施,一是改革贫困县的考核机制,二是建设贫困县的约束机制,三是逐步建立贫困县的退出机制。

        目前,我国共有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有680个连片特困地区县。剔除其中重合部分,共有832个县区享受国家相关扶贫政策。

        中国人民大学反贫困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汪三贵认为,改进贫困县考核机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将引导贫困地区党政干部把工作重点放在解决贫困问题上,而不是盲目追求经济发展。

        “要从根本上改变争戴‘贫困帽’的现象,强化考核结果运用,使戴上‘帽子’的有压力、有责任、有成效;扶贫效果好的要奖励,效果差要问责,促进贫困县早日脱贫摘帽。”河南省扶贫办主任张成智说。

        “过去富裕起来了还留在贫困县名单里,继续享受支持,所以大家都不愿意退,贫困县退出机制实际上是导向问题。”苏国霞说,国务院扶贫办正在研究正向的激励机制,即县里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以后会得到更多的好处,让贫困县的政策更多地帮助贫困人口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