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充吹响扶贫攻坚集结号 百名精干人员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
(赵威 记者 李霞)由于自然和历史原因,西充发展总体滞后,后发展地区特征明显。据统计,该县2014年有贫困户2.476万户、5.01万贫困人口,贫困率9.63%,且分布较散。
今年7月,该县正式启动“精准扶贫三挂钩”活动,派出近100名县级部门精干人员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各项帮扶工作随即开启。由于突出“精准”,该县的扶贫工作成效明显。
深入调研摸准贫“症”
“这次评选出来的贫困户和重点贫困户让人信服。”8月31日,在西充县仙林镇敬垭观村村委会前的“三务”公开栏前,该村2社的75岁老大爷赵崇荣对记者介绍说,作为村里的老党员,他参加了本次贫困户和重点贫困户的民主评议。
“首先比困难,哪家生了大病,哪家有孩子上学,哪家有残疾;其次比收入,哪家打工能挣钱,最后比年龄。”赵崇荣说:“层层筛选,评议激烈,群众服气。公示至今,没人提意见。”
据了解,为了实现该县县委提出的“六个精准”(扶持对象精准、扶贫项目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扶贫措施精准、驻村帮扶精准、脱贫成效精准),该县首先开展了贫困户和重点贫困户的摸排工作。
据该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副县长何德清介绍,为了彻底改变过去撒“胡椒面”、搞“大水漫灌”的扶贫工作局面,体现“精准”,西充县高度重视扶持对象的摸排,要求各级党员干部深入开展进村入户调查,分为四步走:逐户核实、民主评议、公示上报、审批备案。
为了实现精准,摸排工作就要细致入微。何德清介绍说,因此要求对贫困户的摸排工作做到“八个摸清楚”:人口组成情况、身体状况和劳动力状况、家庭成员和子女的教育状况、就业情况、基本生活情况、家庭收入情况和支出情况、产业情况、住房及水电气视讯的配套情况。对贫困村的基本情况要做到“四个摸清楚”:交通水利等基本设施的情况,教育、卫生、电力、电商等公共服务的情况,主导产业发展情况,本村政军学商等各界社会资源情况。
“通过一个多月的深入调研摸排,全县的扶持对象基本实现了精准识别。”何德清介绍,全县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2.476万户、5.01万贫困人口、97个重点贫困村,贫困率9.63%,其中:因病致贫14592户、占总户数59%,因残致贫834户、占总户数3.37%,因学致贫232户、占总户数0.94%,因缺技术、缺资金、缺劳力等9120户、占总户数36.7%,且这些致贫因素相互交织,增加了贫困人口脱贫难度,扶贫开发工作任重道远。
精准发力突出重点
近来,西充县金泉乡板登垭村3社残疾人何泽金可高兴了,该县残联无偿为他家进行了无障碍设施项目建设:近30平方米的泥土院坝、上下台阶、洗衣板等用水泥混泥土砌成。腿杆在一次劳动中摔断,至今行动不便的何泽金笑呵呵地说:“现在下雨也不怕到院坝遛弯了。”据悉,本次项目在该村共有10户残疾人家庭受益。
“我们村的残疾人29人,其中就有7户18人属于贫困人员。”该村支部书记李开裕介绍,如何帮助这些残疾人脱贫几乎成了村(两)委一班人的一块心病,如今县残联实施的无障碍设施建设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李开裕说:“这个项目的实施真是帮到了点上。”
“在对帮扶对象实施帮扶政策时,县委、县政府特别强调精准发力,突出重点。”该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县扶贫移民局局长李洪介绍,该县分类制定贫困户帮扶措施,采取“3+7”模式,分类做好重点贫困户和一般贫困户帮扶措施制定,提高帮扶的实效性。
“对重点贫困户主要采取3种方式进行帮扶。”据李洪介绍,对患大病、长期慢性病等疾病而致贫的贫困户,通过新农合、大病医疗救助等方式实现医疗保障;对贫困程度深或家庭成员中无一人享受低保政策的贫困户,给予最低生活保障;对家庭经济困难、常年在家居住且居住条件恶劣的贫困户,通过房屋整治、庭院打造、改厨改厕等方式,改善其居住环境。
对一般贫困户则采取产业带动、就业培训、医疗救助等7种方式进行帮扶。据介绍,该县特别强调在帮扶过程中,务必增加帮扶对象的造血功能。为此,该县近期将出台贫困户分类扶持措施制定指导文件,对有劳动力的贫困户从医疗救助、教育资助、产业带动、劳务输出、技能培训、住房保障六方面进行扶持。同时,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收集汇总全县贫困村(户)的脱贫需求,分门别类对接行业扶贫项目,为行业扶贫规划打下基础。
如板登垭村一样,该县的贫困村很多老大难问题在本次帮扶活动中得到解决。在县纪委的帮扶下,槐树镇观音坝村断头路建设、山坪塘整治即将得到解决;永清乡公子坪村12社的堰塘漏水问题、2社7户农户饮用水问题、3社村民外出交通便桥排危问题以及社社通广播等问题,在县林业局的帮扶下,有的已经解决,有的正在项目实施中。
上下联动形成品牌
“县领导小组要切实履行牵头揽总的责任,县级部门要认真履行扶贫开发的行业责任和联系点的帮扶责任,既要抓好联系点的帮扶工作,又要抓好全县行业扶贫的方案制定、指导督促、项目支持等工作。”该县县委书记韩伦红强调,各乡镇要切实担负起主体责任,主动谋划、统筹安排、扎实推进辖区内的扶贫工作。驻村“第一书记”要履行好指导帮扶责任,切实抓好民生改善、产业发展、基础建设等重点工作。
据了解,根据第一阶段的“精准摸排”,该县将扶贫项目进行汇总,分门别类将任务下达到各相关职能部门。“对没有资金和项目的县级部门联系的贫困村,我们在全县扶贫资源的分配上将重点倾斜。”李洪介绍,县内上下联动已经形成良好态势。
同时,该县积极对接、争取中央、省市相关项目的支持。据李洪介绍,近年来,通过大力实施“三位一体”扶贫开发战略,争取省级专项扶贫资金1.1亿元,围绕“基础扶贫、产业扶贫、能力扶贫、新村扶贫、民生扶贫”五大扶贫工程,培育充国香桃、有机禽蛋为主的古楼、槐树连片产业扶贫,集中打造了莲池观音堂、凤鸣镇双龙桥村、义兴镇书房山村、古楼赵家庙村等48个扶贫新村,承办了16个亚非洲国家考察扶贫开发学习考察现场会,组织承办了全国乡村旅游扶贫西充点现场会。
另外,西充县财政将增加2000万元的专项扶贫资金,县相关职能部门积极申报库区移民避险解困项目,作为二十四个县之一已通过省级审查和国家初评,正在上报国家水利部和发改委审批。
为了确保专项资金落到实处,该县要求尽快制定科学详细的到村、到户资金使用分配方案,整合用好民政、残联等方面的资金,确保每分钱都用在“刀刃”上,决不允许挤占挪用、挥霍浪费。对挪用、不规范使用的相关单位将从重处理,县纪委、组织部、目督办和有关职能部门组成的联合督查组将定期、不定期对帮扶工作进行督查。
西充在产业扶贫、新村扶贫、连片扶贫、旅游扶贫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总结提炼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6月下旬,全国旅游扶贫现场会已经在该县召开,凤鸣镇双龙桥村《强化四轮驱动,实现乡村旅游扶贫四同步》一文作为四川四个典型材料之一,收入全国旅游扶贫现场案例,在《中国扶贫》杂志上刊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