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攻坚 基层组织大显身手正当时

21.12.2015  11:16

 

   编者按: 11月28日闭幕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向全社会吹响了脱贫攻坚的冲锋号。打赢这场攻坚战,基层党组织、基层干部依然是坚强的战斗堡垒和主力军。冲锋号已吹响,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干部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定信心、勇于担当,把脱贫职责扛在肩上,把脱贫任务抓在手上,大显身手,真正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主心骨、领路人。

   佛殿湾村:党员结对帮扶“拔穷根

  李越

  党支部帮联贫困党员,党员帮联贫困户。在甘肃省庆城县土桥乡佛殿湾村,52名党员与81户困难群众结成了“帮扶亲戚”,共享优势资源,为精准扶贫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

  李怀吉是佛殿湾村的老党员了,可是由于家庭人口众多、产业单一,生活十分困难,去年,他被村上定为贫困户,为他制定脱贫计划,两年来,帮他家建起了羊棚、鸡舍,发展起了养殖业,这让李怀吉的日子有了奔头。

  如今,李怀吉家的绒山羊发展到了15只,土鸡也有150只,日子好了,干事创业的劲头足了。李怀吉说:“按照现在这个市场行情每只鸡收入100元钱,150只鸡就是1万多元钱,再加上羊和地里出产的一共就是2万多元钱,比以前的日子好的多。

  土桥乡佛殿湾村党支部书记张忠兵说:“脱贫首先要从党员做起,通过考察他家,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这个发展的产业计划,让他富起来带动周边的群众。

  同村的刘怀科是远近闻名的能人,家中不仅建起了规模化的牛舍,还引进了20多头新品种肉牛,今年收益在五万元以上,可就在两年前,他家还是贫困户。

  郑久琪说:“我有养殖技术,没有钱,想养牛但是没钱建牛棚,也没钱买牛。

  村里为郑久琪多次上下衔接,为他家筹集到了38万元,建起了牛棚、买进了新品种肉牛。今年才半年时间,刘怀科就赚了近5万元。

  在佛殿湾村,81户困难群众除了帮联干部精准扶贫帮扶外,每一户还确定了一名党员进行长期帮扶,为全村整体脱贫提供保障。

  在支部和党员的帮扶下,目前全村新修砂砾路3条10公里;发展养鸡户160户,规模养鸡户15户;为每个贫困户投放小尾寒羊2只,羊存栏数达到2917只,牛存栏数达293头,栽植苹果树500亩,佛殿湾这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正在悄悄发生着变化。

   剑川县:得力干部派往扶贫攻坚一线

  谢文杰赵春祺

  云南省剑川县采取县处级、科级干部挂钩贫困乡镇、县级机关领导帮扶项目、年轻干部下派贫困村组等方式全面打响扶贫攻坚战役,使党员干部在扶贫攻坚中锤炼党性、在艰难困苦中锻造韧性、在沉入基层中密切干群关系。

  明确目标,把贫困山区作为扶贫攻坚“主战场”。完成4个贫困乡镇、26个贫困村、30771人的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工作并通过省级验收。通过多方争取和省州各部门的关心帮助,2013年,全县最贫困的象图乡被列入全省56个整乡推进乡镇,并于当年启动实施取得显著成效。

  加强领导,把年轻干部派到扶贫攻坚“第一线”。成立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相关常委任副组长的工作领导组,由1名副县级以上实职领导干部挂钩1个行政村;下派了5名年纪轻、作风好、能力强、业务精的副科级干部分别担任象图乡5个行政村项目实施组组长兼副乡长,专职负责各村扶贫开发工作;乡党委书记、乡长及领导班子成员分别挂钩到各行政村、组,包村包组开展工作。

  创新机制,把领导干部干事创业激情“全激活”。创新挂钩包村机制,坚持干部下挂一级,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创新资金保障机制,在每年给予乡镇党委15万元党建工作经费基础上,对整乡推进乡镇每个村给予1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并安排扶贫贴息贷款、“红色信贷”不低于2000万元;创新目标管理机制,对挂钩领导、挂钩单位、下派干部的资金争取、项目实施、扶贫成效等进行年度考核,严格兑现奖惩。

  严格考核,把群众满意作为检验干部的“试金石”。制定了整乡推进下派干部考核办法、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考核办法,全面加大对扶贫干部的考核;通过随机调研、入户走访、座谈会等方式,定期不定期听取群众对扶贫干部个人及工作的评价,用“民意”甄别干部,实现干得好不好由群众说了算。

   扶贫攻坚根本在基层

  唐秀玲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要赢得最后胜利,核心在领导,关键在落实,根本在基层。笔者认为,要通过“五个切实”紧紧抓住农村基层党组织这个“牛鼻子”,才能把广大农民群众紧紧凝聚在一起,形成坚不可摧的强大力量。

  切实打牢组织设置这个基础。根据农村经济社会新变化,党组织设置着力在全面覆盖、有效覆盖上下功夫。按照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的组织的要求,现阶段尤其要在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建立党组织,让党员有发挥作用的平台,让党组织成为各类基层组织的领导核心。

  切实抓好党组织负责人这个龙头。要把立场正、党性强、作风好的要求放在首位,同时明确素质能力要求,选准用好贫困地区基层党组织负责人。拓宽选用视野,在村里的致富带头人、外出务工返乡人员、复员退伍军人以及乡村医生、乡村教师和其他乡贤中寻找人才、使用人才;加大对优秀党组织书记的宣传力度,充分激发他们的扶贫创业热情,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切实建强党员队伍这个支撑。针对贫困村流出党员多,普遍存在队伍老化、青黄不接、教育管理难等问题,进一步拓宽农村基层党员来源渠道。注重从农村致富能手、退伍军人、外出务工返乡创业就业人员中选拔培养发展党员。

  切实强化基层基础这个保障。针对贫困地区基层党务工作力量不够、经费不到位、基层干部报酬待遇不落实、活动场所及服务设施不完善等突出问题,整合各方面资源加大建设力度。落实乡镇专抓党务的组织委员和一定数量党务工作者的配备要求,保证基层党建工作有人具体抓。

  切实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这个关键。以落实党委抓党建的主体责任为契机,强化贫困地区县(区)、乡镇党委抓党建的政治责任。明确县委书记、乡镇党委书记、村党支部书记是党建“第一责任人”,坚持“一把手”亲自抓,党委(支部)成员分工合作共同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真正把党建工作抓在手上,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