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扶贫 四川年底基本完成“溜索改桥”
刚建成的北川县治新村溜索改桥项目。
茂县洼底乡雅珠村横跨岷江的溜索。
正在修建的得荣县曲雅贡乡绒顶村溜索改桥项目。 (图片由省交通运输厅提供)
版首语
“要致富,先修路”。在脱贫攻坚的全民战役中,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起着基础性、先导性、服务性的作用。
我省受经济发展、自然条件和历史原因等多种因素制约,交通发展欠账较多。省交通运输厅立足“补短板、保基本、兜底线”,精准施策、重点突破,推进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围绕88个贫困县交通发展需求,省交通运输厅制定实施了交通精准扶贫专项攻坚方案,2016年—2020年计划建成高速公路854公里、国省干线5903公里、农村公路4.8万公里。
2016年进入了冲刺的第四季度。全省交通扶贫进展如何?老百姓感受到了哪些实在的变化?本期《蜀道纵横》走进交通扶贫一线。
聚焦
河面上一绳一筐,使用时发出“嗞——”的滑轮声响,这样的溜索,是我省部分边远深山地区群众生产生活的重要交通工具。
改善贫困地区的对外交通条件,解决偏远地区群众出行困难,我省把“溜索改桥”列入四大交通专项工程之一。
由省交通运输厅、省扶贫移民局牵头,通过地方调查并申报,全省确定实施溜索改桥77座,主要分布在凉山、甘孜、阿坝、绵阳、广元等5个市(州)。截至2016年9月底,已完工71座,加快建设6座。除凉山州两座跨金沙江、绵阳市跨唐家山堰塞湖的“溜索改桥”,因建设规模较大,预计2017年建成外,其余项目将于今年内建成。
溜索将在四川消失。
1 村民的愿望
滑了几十年溜索 不想儿孙辈再滑了
坐在筐上,滑过溜索到对岸。一年来,绵阳市北川县曲山镇治新村的苏昌友老大爷常常梦到这一幕。尽管村里的溜索已改成桥梁,但“滑了几十年,总觉得现在的桥才应该是梦里头的画面”。
当地村民收入来源主要依靠在河谷地带种植的农作物,但因湔江河阻隔,溜索曾是当地白果、华林、东溪沟3个建制村及治新村两个组共计396户1146人生产生活的重要通道。
70岁的苏昌友家住河这边,但所有的农作物、水果都在河对岸,每次只有通过溜索,一点点把东西运出来,既不安全又花费时间,好多农作物都烂在地里。
在茂县洼底乡雅珠村,当地村民也曾因岷江阻隔,将生产生活维系在一条溜索上。那时,村民吴树清每天都要护送孙子坐溜索到河对岸上学,从小就借溜索出行,年仅5岁的孙子已经习惯了溜索上的生活。“天天在溜索上过,不是不担心,但没有办法。”吴树清说,“我们都滑了几十年了,不想儿孙辈再滑了,终于,如今愿望实现了。”
“一座溜索改桥惠及的群众也许数量不多,但却是最需要帮扶的老乡。”记者从省交通运输厅公路局了解到,77座规划实施的溜索改桥都在偏远的山区或民族地区,是脱贫攻坚的难点所在。
2溜索改桥
跋山涉水搞勘察 技术人员走路到点位
郑旭峰仍然记得,2015年第一次坐溜索的感受:脚下200多米是汹涌的金沙江,抱着勘察设备,蹲在筐里站都不敢站起来。
作为省交通运输厅公路规划设计院桥梁分院副总工,这是郑旭峰从业生涯最难忘的一次经历。而这次坐溜索,为的就是给即将实施的“溜索改桥”进行勘察设计。
为保障设计质量,我省“溜索改桥”项目的勘察设计单位都须具备公路工程勘察和设计乙级及以上资质;省交通运输厅组织省级设计单位厅公路设计院和交通设计院负责为三州地区溜索改桥项目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溜索本就位于偏远地区,地域分布广,常常是走一天看一个项目,风餐露宿是常有的事。甘孜州九龙县的一个项目不通公路,要步行两个小时才能到桥位,勘察设计人员轮流背着上百斤的设备,走到现场。“溜索一般都位于山高峡深的地方,方圆几十公里就只有一条溜索能出行。”郑旭峰说,在甘孜州得荣县一个项目勘察时,同事在对岸寻得合适的桥位,却不记得怎么回到溜索的位置。当时天已黑,他们用勘察仪器上的照明设备照明,隔着上百米宽的金沙江,遥控指挥同事踩哪块石头、在哪里拐弯,短短200米足足走了一个多小时。“‘溜索改桥’项目所处的位置经过了反复论证。”省交通运输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为研究凉山州布拖县境内的一个项目,省交通运输厅分管副厅长主持召开了三次方案研讨会,公路规划设计院桥梁分院前后进行了一年的勘察设计,最终才确定了线路走向、控制点位、桥梁样式和位置。
3 一桥架设南北
桎梏不复存在 贫困村走上产业化道路
10月20日,拿着刚刚和岳东镇丹参加工厂签订的合同,广元市苍溪县石灶镇红花村村支书张传义喜不自胜。按照协议,红花村拿出200亩地种植丹参,为丹参加工厂提供原材料。这样一来,农民的收入增加,红花村也向规模化种植转身。
能签下这纸合同,张传义将其归功于今年6月拆除溜索、建成通车的红花大桥。
石灶镇在苍溪县的“尾巴”上,一条东河穿境而过,将镇域分为两半。东河宽近百米,夏季洪水更是凶猛,多年来,两岸居民往来全靠一条溜索,无法运送大件、大宗物资。也因此,河对岸的丹参加工厂,虽距红花村只有10多公里,却没有选择红花村为原材料产地。现在,通过“溜索改桥”,大车、货车通达,且车程距离只有10来分钟,种植协议很快敲定。
家住河对岸的张仁胜大爷也深有感触。以前,到河这边来赶集,得提前准备一个小时,现在,想什么时候逛场镇就什么时候逛。
一桥架设南北,串起了全镇所有村社,曾经的交通桎梏不复存在,石灶镇党委书记毛家勇谋划起了全镇的种养产业化,“从今年起全镇规模化种植猕猴桃,5年内将新增5000亩,让5个贫困村全部‘摘穷帽’。” (记者 王眉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