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扶贫“六大机制”生根开花 小康路上 一个老乡都不能少

13.07.2015  10:42

  编者按

  7月7日至8日召开的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集中力量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确立了新阶段我省扶贫攻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要求,发出了决战全面小康的动员令,吹响了全力精准扶贫的冲锋号!

  实现全面小康,重点在农村,难点在贫困地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把秦巴山区、乌蒙山区、大小凉山彝区、高原藏区作为扶贫攻坚主战场,启动实施“四大片区扶贫攻坚行动”,抓好“五大扶贫工程”,坚持区域攻坚与精准扶贫“双轮驱动”,努力让贫困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今日起,本报推出《决战全面小康 全力精准扶贫——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专题报道,展现全省扶贫攻坚的最新进展和显著成效,以及新阶段的扶贫举措,凝聚起全社会扶贫攻坚的强大合力,奋力夺取扶贫攻坚的全面胜利!

  □记者刘佳

  李德培是屏山县屏山镇柑坳村莲花组村民,全家有5口人。因为缺资金、缺技术、缺劳力,2013年人均纯收入仅2066元,低于国家贫困标准。当地干部积极帮扶,为李德培一家制订了种植生姜2.5亩,砂仁2亩,养殖母猪1头,羊30只的规划,并落实好了产业项目,预计今年他家能够实现年人均收入3870元,实现脱贫目标。

  李德培的脱贫故事,是我省全力实施扶贫攻坚战役的一个生动缩影。十八大以来,省委把扶贫开发作为一项全局性任务来部署推进,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主攻方向,启动实施“四大片区扶贫攻坚行动”,扎实抓好“五大扶贫工程”,扶贫开发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全省农村贫困人口从750万人减少到497.65万人。

  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扶贫攻坚至关重要的一年。我省2015年度减贫任务109万人,担子依然重,任务依然艰巨。今年上半年,我省深入实施精准扶贫,持续用力推进“四大片区扶贫攻坚行动”,重点推进彝区 “十项扶贫工程”和藏区扶贫解困行动,大力推进革命老区发展振兴和扶贫攻坚,为精准扶贫到村到户提供好支撑,构建好发展环境。

  深化扶贫改革让创新机制落地生根

  过去的一年,全省完成了精准扶贫、金融扶贫、社会扶贫、扶贫“四到县”、干部驻村帮扶、贫困县扶贫考核等“六大机制创新”的启动实施。今年,重点制定出台贫困县约束和退出机制、社会力量参与扶贫的实施意见等配套改革文件和支撑性的落实措施。

  “2015年的关键是抓好我省扶贫‘六大机制’改革的做实落地、生根开花。”省扶贫移民局局长张谷强调。

  今年3月17日,省委常委会听取我省精准扶贫情况汇报,并作出重大决定:集中开展一次扶贫开发工作督查调研。从4月开始,一个月时间里,从乌蒙腹地到秦巴老区,从高原藏区到成都平原,四川开展了一场扶贫开发史上空前的督查调研。

  6月1日,《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正式实施,标志着我省扶贫开发工作驶入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轨道。

  实施精准扶贫关爱“滴灌”到农户

  广元属于我省扶贫攻坚“四大片区”的秦巴山区发展与扶贫省定片区之一,外出打工是农户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因病因学等致贫的情况屡见不鲜。

  利州区龙潭乡春风村村民张秀菊最近迎来喜事,她养殖的100多对种鸽再过一段时间就要孵蛋了,扶贫部门发放的6000元资金也将到户,她计划用来发展500多只林下鸡,年底单靠养殖业就将增收3万多元。

  精准扶贫,我省首先在精准识别、精准辨症、精准施治、精准减贫上下功夫:

  ——在对2013年的基础数据进行严格核查、倒查和抽查,保证识别结果真实准确的基础上,同时开展2014年度数据采集,各地组织专门力量全力抓好,确保了今年3月中旬前高质量地完成目标任务。

  ——省上切实抓好国扶办精准扶贫“十项工程”有关试点的争取和推动实施。各地找准扶贫对象贫困类别和致贫原因,因户因人制宜,有针对性地制定差异化、精细化的扶持措施。

  ——切实把扶贫资金和项目精准地引导到特定人口、具体人口上面,防止到村到户简单“嫁接”,防止“扶贫羊”现象。在精准施治过程中,特别注重抓好干部驻村帮扶工作,要求帮扶干部下沉常驻到村。

  ——各地按照省扶贫移民局制定的《年度贫困人口减贫明细表》要求,及时将减贫人口完整准确地逐项录入到位,做到减贫户有卡、村有册、乡有簿、县有档,确保今年减贫任务精确落到人头。

  精准扶贫,我省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坚持“双轮驱动”扶贫工作提质增效

  7月6日,黑水县芦花镇日多村村主任格西哈告诉记者,今年村上的专项扶贫资金150多万元,主要安排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排污排水渠整治、田间道路硬化等,“只有基础设施好了,产业发展才有后劲。

  截至目前,日多村多数地方告别了“晴天飞灰,下雨烂泥”的窘境,预计年底在产业带动下,会有更多的农户脱贫。

  今年上半年以来,我省投入中央和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5.08亿元,持续用力实施 “四大片区扶贫攻坚行动”和“五大扶贫工程”,深入实施大小凉山彝区 “十项扶贫工程”和藏区“六大民生工程”,预计精准减贫30万人。

  同时,我省由区域扶贫为主向区域攻坚与精准扶贫“双轮驱动”转变:扶贫资金资源主要投向连片特困地区,实施了连片扶贫开发等扶贫项目;在实施区域扶贫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精准扶贫到村到户到人。

  积极创新思路聚合社会力量参与扶贫

  记者从省扶贫移民局了解到,我省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落实好支持政策。全面落实扶贫捐赠税前扣除、税收减免、信贷支持、财政贴息等优惠政策,鼓励支持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以多种形式参与扶贫。去年初步搭建的“四川爱心扶贫网”平台,目前运行效果良好。

  半年来,全省扶贫系统充分运用建档立卡成果,结合扶贫日系列活动,在全省全面铺开“结对认亲,爱心扶贫”公益活动,提升“四川爱心扶贫网”的服务功能,真正实现资源供给与需求直联直通、无缝对接。坚持援需自愿原则,保障援助方自主选择帮扶对象和决定援助物资投放方向,保障受助者自愿接受帮扶,不搞行政命令、强制摊派,避免透支社会爱心和信心;坚持无偿帮扶原则,管理方不得收取援助方任何费用,避免消耗其帮扶热情。援助方对受助者不能附加“市恩”条件,避免伤害贫困群众自尊;同时,加强对社会各类帮扶活动的动态把握和监督指导,保证援助方爱心安放,受助者内心温暖,援需双方都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