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出台10个扶贫专项方案 2020年贫困人口全摘帽

01.12.2015  11:15

 

(记者 张骥) 11月30日,四川新闻网记者从达州市扶贫移民局获悉,近日,达州市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贫、新村建设、教育与就业扶贫等10个方面分别制定扶贫专项方案,预计到2020年,将实现828个贫困村、63.66万贫困人口全部摘帽。

  在基础设施建设扶贫方面,2016年至2020年,计划投入814.33亿元,实施道路交通、农田水利、电力、通信四个方面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70个(含打捆项目),基本解决长期制约达州市贫困地区的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通信难瓶颈。

  在产业扶贫方面,通过《达州市特色产业扶贫专项规划》方案的实施,初步形成布局合理、特色突出、绿色生态、优质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体系,产业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能力进一步增强,全面实现贫困村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到2020年,各县(区、市)初步构建“跨乡联县”特色支柱产业体系,贫困村至少覆盖1—2个特色产业增收项目,每个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农户至少参与1项以上特色产业增收项目,现代农业发展成效明显,贫困户人均纯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在新村建设扶贫方面,到2020年,达州市完成828个建档立卡贫困村的新村建设,全面完成4296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农村危房改造,完成农村廉租房建设11170户,为农村全面小康奠定坚实基础。

  在教育与就业扶贫方面,全面推进城乡学校教育发展,提升薄弱学校办学水平,办好828个贫困村413所村小(教学点),加大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就学力度,增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的就业创业能力。到2020年,全市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水平接近全省平均水平。

  在生态建设扶贫方面,通过33类估算投资151.38亿元的生态扶贫项目实施,初步形成生态经济持续发展,生态带动贫困人口增收致富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基本实现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与全国、全省同步实现小康的目标任务。到2020年,全市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水土流失治理面积达到7970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到43%,生态旅游和林下经济产值达到34亿元,贫困地区农民人均林业收入达到1700元。

  在医疗卫生计生扶贫方面,通过开展医疗卫生计生扶贫“五大行动”,切实减轻贫困人口治疗疾病经济负担,助推贫困人口恢复劳动力、脱贫增收,摆脱长期贫困。到2020年,基本实现在县域内基层医疗机构就诊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重特大疾病患者住院个人医疗费用零支付;建立健全基层卫生计生服务体系,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居民健康、卫生资源、公共卫生均等化、疾病防控等主要指标接近或达到全省平均水平;百万人口以上县(区)有一所三级乙等医院,其余县(市)综合医院和中医院达到二级甲等医院标准。

  在文化惠民扶贫方面,到2020年,通过精准滴灌、查漏补缺、提档升级,实现县县有图书馆、文化馆,乡乡有幸福美丽新村(社区)文化院坝(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村村有文化室、农家书屋。做到书报全民读、演出人人看、电视户户通、广播村村响、电影月月放。文化惠民扶贫工作成效进一步巩固提升,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保障基础不断夯实,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有效满足,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

  在社会保障扶贫方面,到2020年,实现农村低保标准与扶贫标准基本一致;在供养对象自愿的前提下,对农村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抚养义务人的特困人员实行集中供养,2020年达到100%;将条件成熟的农村敬老院纳入区域性养老服务,实现农村困难家庭失能老人和80岁以上高龄困难老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全面解决优抚对象医疗难、住房难和生活困难;加快发展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本实现人人享有养老保险;对贫困残疾人加大扶持力度,确保所有贫困残疾人家庭年收入水平稳定达到国定贫困线标准。

  在社会扶贫方面,各级党政部门、机关单位和党政领导干部、机关干部职工分级分类明确帮扶对象,突出示范引领作用,对全市每一个贫困村实现驻村帮扶全覆盖并实现每个贫困村有一个县级及以上部门(单位)对口定点帮扶,对全市每户农村贫困户都有干部帮扶。其他社会扶贫主体自主确定帮扶对象。充分发挥社会扶贫主体优势,实现帮扶措施与脱贫需求有机结合,为贫困村、贫困户提供资金、项目、技术、物资、信息等方面的帮助,解决贫困村、贫困户最迫切的难题,与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形成合力,实现贫困村、贫困户稳定增收脱贫致富达到小康。

  在财政金融扶贫方面,围绕全市扶贫开发目标任务,加快构建以综合扶贫为基础、专项扶贫为支撑的财政扶贫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加快构建以精准识别为前提、精准脱贫为目标的财政金融精准扶贫机制,推动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综合金融服务水平明显提升,让贫困地区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