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智扶力的基层政协之举

07.09.2015  09:27

在助推精准扶贫中找准根治“穷根”的良方——
          扶贫攻坚需要找到根治“穷根”的良方妙策。基层政协在全省扶贫攻坚战中如何助跑,为党委政府出谋划策?8月24日至28日,省政协组织中央相关媒体和省级部分主流媒体赴阿坝州采访,聚焦我省基层政协组织在助力扶贫工作中的有效探索。
□记者  杜蕾
造血扶贫——
委员送去“致富经”群众迈上“脱贫路
        “你这鸡舍布置还得通风透气些,圈舍内养鸡密度不能太大,圈舍底部一定要垫高,不能直接接触地面。”8月24日下午,冒着瓢泼大雨,汶川县政协常委、汶川农辉山鸡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洪再次赶到雁门乡麦地村村民刘代明家中,仔细查看、询问送去的50只跑山鸡生长状况。
        李洪是汶川小有名气的养鸡能手,半个月前,在县政协机关组织下,他给雁门乡麦地村、白水村的5户贫困户各送去了50只蛋鸡苗,并免费提供了8袋饲料和相关药具。
        “他手把手教我养,还帮我们搭鸡舍。”刘代明说,李洪送来的鸡苗生长期已有120天,易养活,估摸着明年上半年起,50只鸡就可以产蛋。刘代明扳着手指给记者算了笔账,“大概每月能产1000个鸡蛋,每月能增收2000元。
        让政协委员中的致富能手给贫困户送去“致富经”,并长期提供种养技术服务和指导,帮助村民发展产业、增收致富,这是汶川县政协针对高半山地区开展扶贫的一条好路子。按照相关安排,汶川县政协积极牵头落实《汶川县2015年高半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施方案》。今年3月,县政协对高半山的农业产业、群众增收情况进行摸底,发现高半山地区由于自然条件恶劣,经济落后,虽然村民们发展意愿强烈,也知道要“调整产业结构”,但是具体该怎么调整,大家都不清楚。
        为此,县政协把差异化产业扶贫、精准扶贫作为今年联村帮户的重点,组织委员尤其是本地特色农业发展示范户走村入户,把脉问诊、出谋划策,一对一传授种养技术。“选择村里贫困户,免费提供种苗和幼崽并且包销产品,通过扶贫示范来带动大家的积极性。”汶川县政协主席郭铭思路清晰。
        一边给贫困百姓送去“致富经”,一边继续思考攻克扶贫顽症。记者梳理今年汶川县政协的调研视察课题,与扶贫相关的占到40%,包括失地无地农民情况、农村低保和孤残群众生活保障情况等,还就如何通过村级组织提升群众自身发展愿望和增收致富能力进行专题调研,为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有效参考。
智力扶贫——
谋划生态大农业专题协商出良策
        8月的阿坝县绿草如茵,草原萌发勃勃生机。
        走进阿坝县麦昆乡高原生态农业示范园,绿油油的蔬菜长势喜人,喷灌的细雨滋润着蓬勃生长的紫甘蓝、甜菜红、胭脂萝卜。
        “以前种青稞,一年下来只有1万左右收入,现在把土地流转给园区,一年光地租就近1万元,加上我在园区打工,每月有3000元工资,一年就有4万多元收入,还能免费学种植技术。”说起自己一年多来生活的变化,沃朗村村民华尔衮笑开了花。
        “这与县政协密集调研、积极建言献策分不开。”阿坝县副县长韩德龙告诉记者,当地老百姓过去以种植青稞为主要经济来源,县政协组织专家、委员调研后,认为应鼓励当地群众发展多种经营,引入多种蔬菜种植技术及药材种植技术,打好有机、绿色牌,并向县委、县政府提出建议。如今麦昆乡通过土地流转,以公司为“龙头”带领当地发展生态农业集体经济,进而反哺农户,形成了新型的三农区域经济壮大新模式,辐射带动全县的农业标准化生产。
        建言献策,出“良方”助脱贫。阿坝县政协先后围绕农牧区基础教育、草原生态保护、产业结构调整、大骨节病试点等开展专题视察、调研,召开专题协商座谈会,为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建议。
        在县政协对口联系的龙藏乡,县政协组织专委会、政协委员逐户调查,依地形和人口数量的不同,为当地群众发展农牧业支招,例如建议乡上种植莴笋、豌豆尖等绿色蔬菜,并利用高原气候打“时间差”,把上市时间放在蔬菜淡季,促进了当地群众的增收致富。
        围绕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县政协深入大骨节病区展开调研,深挖针对因病致贫的良策,提出延长常规补助类项目实施时间、加大大骨节病健康教育投入、强化病区支柱产业项目培育等意见建议。
能力扶贫——
训技能改陋习软实力“药方”增信心
参加县上在村里办的乡村旅游培训班后,我接待丹麦客人时心里有底了。”8月28日上午,谈起前几日首次接待外国旅客的情形,理县薛城镇甲米村村民秦涛很兴奋。“丹麦客人和同行的中国朋友还留了一封感谢信,夸我们热情有礼。
        如何搞乡村旅游?秦涛直言,就在一个多月前他还摸不着门路。“我们这里山美水美,但是大家旅游服务意识比较差,接待能力不强。”7月23日,由理县政协牵头,县就业局等在甲米村举办了乡村旅游培训班,向大家传授乡村旅游、服务礼仪、中式烹饪、客房服务、民俗风情解说、市场营销基础等知识和技能,培训为期20天,包括秦涛在内的155名村民主动报名参加。
        “接待游客要始终保持微笑,房前屋后要保持干净整洁,做菜口味要有特色,定价村上要统一……”村民汪彩琼对记者详述她学到的技能知识,“通过这次培训,我们知道怎么搞旅游了。
        如何摘穷帽拔穷根?通过技能培训并言传身教,让贫困群众改变陋习,改善居住环境,提升素质,这是理县政协助推扶贫攻坚的有效探索。“既要给产业找项目,更要提升群众软实力。”理县政协主席葛永兰说,通过培训,村民更好掌握了乡村旅游的关键点,开阔了眼界,学到了知识,增强了脱贫的信心和决心。
        今年,按照县委精准扶贫开发攻坚行动的统一部署,理县政协负责牵头推进“能力扶贫工程”,从提升软实力上入手,牵头组织县级机关妇代小组成员深入甲米村34户贫困户开展“一帮一”活动,督促、指导农户搞好房前屋后的环境卫生、室内东西摆放等工作,做好家庭成员遵纪守法、尊老爱幼、邻里和睦、诚信文明等方面的引导,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寻贫困“症结”,也开脱贫“药方”,还调帮扶“剂量”,使扶贫举措更切合群众实际需求。“思想转变了,陋习改掉了,素质提升了,摘掉贫穷落后帽子就有望了。”葛永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