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丘陵地区现代农业“新样本”

04.03.2015  12:03

—— 大竹县建设川渝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供应基地纪实

 

川东渝北,绿竹之乡。初春时节,踏上大竹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高效农业大棚,一片片规模种植示范区、一个个规范畜牧养殖区;现代农业园区内项目建设红红火火,农业龙头企业产销两旺;农业合作社、品牌农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2014年,大竹县以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为总目标,大力推进农业“1243工程”,发展设施农业、循环农业、多功能农业和特色农业产业,不断提高农民增收能力。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82.82亿元,增长4.3%。粮食总产量52.19万吨,再获 “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0518元,同比增长11.7%。产业基地发展壮大,成功创建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一个崭新的川渝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供应基地正在崛起。

 

A

 

夯实产业根基

 

建设万亩农建综合示范区

 

来到大竹县农建综合示范区,这里呈现出一派繁忙有序的景象。平坦的产业大道两旁,秦王桃树规范齐整,一块块农田修葺如新,一条条水渠蜿蜒清澈……另一边厢,正在施工的场地里,机器轰鸣,热火朝天,火热的建设场面让人信心倍增。

 

对于示范区建设,大竹成竹在胸:建成集农建综合示范区、现代农业发展示范区和新农村建设示范区于一体的大示范园区,示范区内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出本县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

 

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打造一个规模化、现代化的农建综合示范区?该县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促进各类资源要素向示范片集聚,统筹以有机糯稻、优质油菜为主的粮油产业和以秦王桃、水栀子、藠头为主的特色经作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统筹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公共服务,与市场需求相对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促进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

 

贴近农民需要搞规划、围绕产业抓项目成为农建综合示范区建设的一大特色和亮点。为确保基础设施建设能真正有效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该县有机整合涉农项目,充分放大规模效益和示范效应,将小农水重点县建设项目、农发水保项目、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等水利项目与千亿斤粮食高标准良田建设项目、巩固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土地整理项目、新农村建设等涉农项目有机整合,并分别在5个乡镇19个行政村进行高标准规划建设,集中连片打造农建综合示范区。

 

为着力构建特色农业产业体系,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大竹县将在庙坝镇的寨峰、长乐、花板桥等3个村集中连片新建1万亩秦王桃标准化栽培丰产示范片;在庙坝镇的白鹤村、老场村、寨峰村和姚市乡的建福村、楼房村、高平村等6个行政村集中连片发展5000亩水栀子标准化栽培丰产示范片;在姚市乡的建福、楼房、高平和欧家镇的高松、三溪、新四等6个行政村集中连片发展1万亩的蔬菜标准化栽培丰产示范片;在牌坊乡的太平、石马、大全和清水镇的驷马、老书房等5个村集中连片发展1万亩的糯稻—蕌头、糯稻—油菜粮经复合现代农业产业基地标准化栽培丰产示范片。

 

截至目前,大竹县农建综合示范区已建成特色产业1.8万亩。5100余亩水栀子长势良好;智能育苗大棚初具规模;宏泰养殖基地首批引进能繁母猪250头已入栏喂养,另有两家养殖基地正在规划中。一个大型标准化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综合示范区已具雏型。

 

B

 

发展特色产业

 

名优农产品畅销全国各地

 

在大竹县二郎乡新建村的香椿基地,茂密的香椿树散发出诱人的清香。林间套种的莴笋、白菜长势良好。据二郎乡农技站站长杨维刚介绍,这个香椿基地跨越3个乡镇,香椿种植面积达1.07万亩,香椿的特点是投入少、见效快、效益高,当年栽当年就可采,3年后盛产,采摘期集中在3月中旬到5月上旬,采摘后农民还可外出务工。

 

我们村发展香椿有10年了,现在所有的坡地和40%的田都种上了,共900多亩。”村支书彭中全说,村民靠种香椿,早在2010年人均纯收入就突破了1万元。“每年采摘季节,各省收购商开着车前来,场镇上排成了一条长龙,短短一个多月时间,家家户户收入都能上万元,数钱的笑脸随处可见。

 

在石河镇五四村,这里以另一种特色农产品——苎麻远近闻名。村支书甘国中介绍说,全村种植苎麻600多亩,为2004年县农业局搞的高产示范片的一部分。县农业局有关人士介绍,相比种粮,在大竹种植苎麻有不少优势:首先它不择地,坡地、荒地都可种,对土壤要求不高;其次,原麻耐储藏,价格低了放上几年还可卖;其三,国际市场需求量和价格有回升的趋势。

 

近年来,该县大力发展苎麻、香椿、糯稻等三大特色和蔬菜、生猪、秦王桃、“黑色类”产品、竹、核桃、白茶七大重点产业。以现代农业园区和国道210线产业带为试点示范,加快推进特色产业发展。目前,已完成品改苎麻2.01万亩、新发展黄花基地600亩、油茶1000亩、百合500亩。今年7月,石河镇作为大竹县优质苎麻主产区和优质高产苎麻基地核心区被农业部命名为第四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

 

随着特色产业遍地开花,除了苎麻、糯稻、香椿三个传统优势特色农产品外,竹子、核桃、黑五类等7种特色农产品也变得远近闻名。2015年1月,大竹县益寿黑花生专业合作社被国家农业部、发改委等九部委联合评定为 “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竹字号农产品在市场上广受欢迎,成为全国各大城市的超市货架上的常客。

 

C

 

农业提质增效

 

大力推动“稳农”向“强农”转变益

 

大竹县委十二届十三次全会确立了将该县建成川东渝北区域次级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对应到农业,建设川渝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供应基地便成了目标之一。

 

用工业化思路发展农业,该县从“稳农”步向“强农”。在大竹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一条条道路平坦整洁,一片片大棚整齐规范。园区一侧,智能温室大棚的玻璃房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个富有现代气息的农业示范园区始建于2012年,短短两年时间,园区已发展主导产业2.5万余亩,其中秦王桃12600亩,水栀子5100余亩,设施农业2000亩,藠头1500余亩,栽种油菜3000余亩。齐备的园区基础建设和配套设施,不断辐射和带动周边产业发展,也不断吸引着外来业主前来投资。

 

有了基础建设的有稳定支撑,然而怎样在更大的舞台唱出更好的戏,成了重要问题。

 

2014年4月,该县组织8家特色农产品参加在北京举行的国际农产品交易暨优质农产品进京展示会。大竹的特色展馆得到各级领导的关心、指导和赞赏,现场销售金额达580万元,与5家全国超市签订意向合作协议5000万元;5月,组织东柳醪糟、林萍核桃、馋香嘴香椿、益寿黑花生等特色农产品参加第十七届 “渝洽会”,“大竹牌”特色农产品在会上广受全国客商青睐,展出取得圆满成功;10月,在第十五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2014)四川农业博览会上,大竹展馆现场展销火爆,参展企业多次从大竹紧急调货,仅展馆现场即实现销售收入586万元。

 

做好背靠成都、融入重庆这篇大文章,着力推进传统农业向集约化、规模化、特色化方向发展,建成‘川渝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供应基地’”依托区位优势,该县提出了大力实施农业“1243”工程的战略构想。“1243”工程即:“一示范”,姚市—清水5乡镇3万亩农建综合示范区;“两带”,山前种养循环经济带,山后粮经复合经济带;“四业”,突出粮油、畜禽、蔬菜、苎麻四大主导产业;“三区”,重点打造休闲观光农业区,特色农产品生产区,以庙坝小微创业园为主的涉农产品加工物流区。

 

为了实现这一宏伟目标,该县加大对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扶持培育力度,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积极寻求与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大院所合作,提高招商项目履约到位率。构建以新型工业为主导、现代农业为基础、现代服务业为新增长点的现代产业体系,促进一产扩量降比,目标是到2017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2∶57∶31,全县粮食总产量年均达到58.8万吨以上,油料作物总产量年均达到4.5万吨以上,蔬菜总产量年均达50万吨。届时,一个崭新的川渝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供应基地将呈现在川东渝北之地。(四川农村日报 王晓林 程一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