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车软件由谁监管?成都市交委回应:尚不明晰

21.02.2014  10:56

   打车软件搅动的士市场 如何监管规范各有说法

   使用打车软件时,系统崩溃怎么办,司机违规如何罚,小费竞价该咋管——

  □本报记者 赵若言 安微

  为赢取打车软件运营商提供的补贴,出租车司机抢单,在途中拒载路边乘客;使用打车软件的乘客暴增,高峰期必须加“小费”才叫得到车;司机开车时看手机打电话,交通安全存在隐患……

  近几天,关于打车软件的“吐槽”在线上线下此起彼伏。从春节前到现在,出租车管理部门接到的因打车软件引起的乘客投诉也一直未断。面对打车软件延伸出的问题,技术方、运管方、监管部门态度如何?软件打车市场又该如何规范?2月20日,记者就此展开进一步调查。爽约、支付系统崩溃怎么办?软件公司:这些都是技术活,正在完善 “有时候司机接了我的单,却又临时告诉我赶不过来。”有网友抱怨。但更多时候,是出租车司机被乘客爽约,赶到目的地,乘客却先打到车走了。“嘀嘀”打车软件上的“叫车攻略”显示,预约双方其中一方的爽约行为被对方投诉后,将受到为期不等的账号停用“处罚”,三次爽约后账号将被永久停用。但在虚拟的网络世界,这样的“处罚”是否具备约束力?“现在打车软件有很多款,就算其中一款软件被停用,还可以换其他款。”软件打车达人成都市民张航这样说。

  对于打车软件“约束力不强”这个问题,“嘀嘀”打车成都地区相关负责人唐慧表示,根据乘客和司机的用户体验,软件肯定会进一步升级换代。“我们鼓励司机投诉,司机接乘客被爽约,空载了1.5公里以上,只要投诉我们将补贴5元。

  用户在使用中发现,手机支付完车费后,系统没有返补贴,于是打电话给软件公司投诉。唐慧介绍,正常的支付流程已完成,但是因为系统故障,会使得返利暂时不能到账,稍后几天会返还。“支付系统崩溃是技术问题,表明使用人数过多,系统暂时不听使唤,我们会及时解决。

  成都高新移动互联网协会秘书长张正刚认为,对拥有较强大技术后台支持的两大软件公司来说,解决技术问题应该不是难事。同时他认为,任何一个新产品,都会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产品适应市场,需要一个过程。

   使用软件易引发司机违规?

   运管部门:由谁监管尚不明晰,提醒为主

  “空车路过却不停,不会用软件就难打车,这种行为是否构成拒载?”“司机不停地看手机、打电话,我在旁边看得提心吊胆,行车安全该怎么维护?”市民对软件引发的司机违规行为有诸多疑问。

  据成都康福德高出租汽车有限公司工作人员陈鹏飞介绍,从春节前到现在,公司接到多起关于空车拒载乘客的投诉。“但严格讲,这并不算拒载。”只有当“出租车的空车牌竖立、司机停下车了解乘客的目的地后拒绝搭载”这两个条件同时满足,才能判定为拒载。大部分乘客所反映的“拒载”并不满足此条件,公司无法受理此类投诉。

  记者随后从成都市交委出租车管理处了解到,春节以来的统计数据显示,出租车上客率正常,跟之前没有大的变化,实载率处于正常波动范围内。软件打车目前还没有纳入相关执法监控范畴,究竟由谁监管尚不明晰,目前运管部门只能通过出租车企业提醒驾驶员遵守规定。

  针对司机在行车途中一心二用的问题,成都市交管局有关负责人明确表示:“司机在驾车过程中使用手机属于违法行为,交警一旦发现会按相关规定处理。”根据道法,驾驶机动车有拨打、接听手持电话等妨碍安全驾驶行为的,一次记2分。

   小费竞价扰乱了市场?

   省发改委:非强制加价行为,不好干预

  所谓给小费,指的是“嘀嘀”和“快的”打车软件中的一项功能,乘客发起打车需求时,可以设置5元至20元不等的额外小费给出租车司机。

  采访中多名乘客称,这导致了不少司机“挑客”,更有网友发帖分享自己的亲身体验:“我发起打车请求10分钟了,都没有司机接单,一提出要加5元小费,立刻有司机回应。”网友质疑:出租车是公共交通工具,软件打车造成了缺乏智能手机经验的中老年司机和乘客处于弱势地位。此外,主动提出加小费的乘客经常有司机抢单,而没有提出给小费的乘客和路边招手叫车的乘客也处于弱势地位,这算不算扰乱正常市场秩序?

  省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局相关负责人认为,给小费加价是自愿行为,不是必须加价才能打车,政府部门不好干预,“两家互联网公司‘烧钱’竞争抢用户,老百姓是受益的。

  记者了解到,为维护市场公平,国内已经有多个城市的运管部门制定相关规定,采取措施加强了对打车软件的监管。深圳领先一步,全面叫停了软件打车的使用,并勒令出租车司机删除软件。而北京、上海和武汉的交管部门也都表示,将严格禁止出租车司机与乘客达成价外加价的违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