嘀嘀打车月烧4亿值吗?

20.02.2014  19:00
核心提示:数据显示,自1月10日至2月9日嘀嘀打车已经累计补贴4亿。    2月10日,嘀嘀打车结束了微信支付返现10元优惠活动,将原本的10元补贴下调至5元。而主要竞争对手快的打车,则只对出租车司机每单补贴由15元下调至5元,面向乘客的10元返现活动仍将继续。

  嘀嘀打车官方数据显示,自1月10日至2月9日嘀嘀打车已经累计补贴4亿元,虽然没有打垮竞争对手,但是快速扩大了市场份额,并逐渐渗透到了二三线城市。那么嘀嘀打车为何率先降低补贴?火速烧钱到底值不值?

  追问一:用户数猛超4000万?

  嘀嘀打车官方日前称:用户数已经突破4000万,日均订单为183万单,其中微信支付订单为70万。值得注意的是,在此之前的2月7日,腾讯也公布了相关数据,嘀嘀打车全国日均订单70万,其中微信支付订单超过48万。"日均订单"两者数据有很大出入。

  对此,嘀嘀打车市场部相关人士表示:"腾讯的数据是我们提供的,之前可能出现报道上的不准确,以我们现在公布的数据为准。"腾讯公关部也作出相关回应,称2月7日发布的数据是从1月10日到1月26日,由于表述方式不够明确,引发了歧义和困惑。

  若嘀嘀打车方面公布的数字真实准确,那么其用户数已逼近竞争对手快的打车在同期公布的4000万,并且日均订单超过快的打车的128万。

  虽然从数字上看,嘀嘀打车战绩优于快的打车,但是否形成用户的忠诚度,成为检验嘀嘀打车4亿元花费价值的重要因素。

  嘀嘀打车运营副总裁张晶称,此前现金补贴政策已培养了一部分稳定用户群。"以北京为例,以前七八成的司机在最初一周是收到一笔车费立刻就提现,后来逐渐到一天提现一次。现在,司机平均提现的频次是3天一次。这说明不少司机已经信赖并习惯使用嘀嘀打车"。

  但从多家媒体采访现状来看,乘客的忠诚度并不高。有相当数量受访司机和乘客表示,当得知嘀嘀打车软件返现减少时,第一反应是打开手机中的另一款快的打车,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叫车。

  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优惠政策及市场份额对比

  追问二:为何率先降低补贴?

  媒体解读认为,嘀嘀打车打优惠战的首要目的并不是争夺市场份额第一,而是扰乱阿里巴巴的节奏,在这个移动支付领域有自己成熟的入口。据了解,阿里巴巴在支付领域有着强大的优势,以淘宝、支付宝为支持的支付方式早已渗透到移动领域,即使没有快的打车,阿里巴巴的移动支付之路也能按部就班地进行。

  目前来看,此次价格战显然达到了这个目的。

  嘀嘀打车公布的官方数据显示,1月10日至2月9日,嘀嘀打车中平均日微信支付订单数为70万单,总微信支付订单约为2100万单。其数字高于2月9日其竞争对手快的打车所公布的支付宝支付单日最高60万单。显然,在腾讯看来,这钱花得是值得的。

  并且,用户在使用微信支付车费的同时会将自己的银行卡与微信绑定,因此,即使嘀嘀打车用户忠诚度低,可能随时会选择其他打车软件,但是对微信而言并无损失。而且从布局线下支付的角度去看,打车行为对用户线下支付习惯的培养较为重要。而一旦用户习惯了某个线下支付产品,又会将这种习惯延伸到PC互联网,此外,PC端的电商规模也远没有线下经济的规模大。

  腾讯和嘀嘀打车率先降低补贴的另一个原因是"微信红包"这个试金石的作用。通过在春节期间的"微信红包"活动,微信支付获得了大概500万新增绑卡用户。除夕到初八,有超800万用户参与了红包活动,超过 4000 万个红包被领取,平均每人抢了4个-5个红包。

  不论是从用户数、用户习惯还是社会传播效应来看,这个成果与嘀嘀打车活动差不多。但不同之处在于,腾讯不需要为此消耗几亿元补贴,竞争对手也难以开展类似形式的活动。支付宝和来往也推出了红包活动,但形式与微信红包不同,效果也有差距。马云说,微信红包是腾讯的"珍珠港偷袭"。

  或许这让腾讯明白,要获得微信支付用户和建立习惯,完全有更加廉价、有效与可持续的方式。如能更多结合社交这种独有优势,对手根本难以设防。

  追问三:是否还有钱可烧?

  两个打车软件之间的较量,其实是阿里巴巴、腾讯两大互联网金融巨头之间的竞争,其根本目的是占领有巨大潜力的移动支付市场。

  从嘀嘀打车多次的融资金额中,也可以看出,公司确实不差钱。嘀嘀打车获得金沙江创投A轮300万美元融资,腾讯1500万美元B轮投资。新一轮融资总金额高达1亿美元,其中,中信基金领投6000万美元,腾讯跟投3000万美元,也有其他机构参与投资。

  嘀嘀打车火速烧光4亿元之后,那么其1月获得的1亿美元(约6亿元人民币)融资,现在还剩下约2亿元。按照这种烧钱速度,在打车补贴减半的情况下,剩下的2亿元仅够1个月的补贴活动。而嘀嘀打车后续是否会继续获得资本上的支持,目前尚未有相关消息。

  与之对应的是,2013年11月,快的打车收购同行大黄蜂时,其投资人阿里巴巴也宣布将对其再投入近亿美元的资金及资源支持。截至目前,快的打车尚未发布补贴具体金额,但快的打车副总裁李敏向媒体表示快的打车目前并不缺钱。

  目前,一种观点认为,由于两大打车软件之间的竞争已经上升为两大巨头之间的较量,所以只要阿里巴巴不收手,腾讯也不会就此打住。背靠两座金山,打车软件不会出现资金上的问题。而此次嘀嘀打车降低补贴金额,可能在酝酿新的营销举措,不排除更加烧钱的可能性。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花费巨额费用和精力获得移动支付用户之后,巨头们要做的更重要的事情是让用户有更多机会使用。这才能将其留下来,也是做移动支付的初衷。"抢占B端(商户)资源,建立支付场景"的竞赛更加长久,规模更加庞大,声势更加猛烈。打车APP不过是个导火索,现在,它要烧完了。

  嘀嘀打车并未让舆论等待太久。2月17日,其与微信支付联合推出的第三轮营销活动,当日零时起,补贴涨回到10元,并推出了新用户首单立减15元的优惠。嘀嘀打车称本轮营销总投入将达到10亿元。

  据了解,自2月10日起,嘀嘀打车将返现额度减为5元后,出租司机反映称在嘀嘀打车减少优惠后来自快的打车的订单明显增多。同时,嘀嘀打车在营销策略上更加细化。嘀嘀打车运营副总裁张晶表示,对于乘客用嘀嘀打车与司机合谋赚取话费补贴的作弊行为,司机和乘客的账号都将被永久禁号。

  结束语

  作为连接线下与线上的第一入口,移动支付成为互联网金融巨头争夺的焦点。打车软件绑定支付宝或微信支付,只是移动支付战争的一个环节,随着O2O(线上到线下)业务竞争激烈,互联网金融机构亟须培养、引导用户在各种线下场景中使用支付宝钱包或微信支付。(本文截稿日期为2月17日。栏目互动邮箱:[email protected]

   【他山之石】

  Uber是一个按需服务的美国O2O网站。所谓O2O就是线上到线下。网站以最简单、最优雅的方式,使豪华轿车司机网络化。每一个有需求的用户通过iPhone、SMS、Android向Uber发送请求,从而找到自己的私人司机进而再购买私家车搭乘服务。

  根据Valleywag最近曝光截图,Uber年营收有望超2亿美元。相比之下,市值250亿美元的Twitter2013年营收3.17亿美元,Uber上一轮融资估值(35亿美元)并不高。外界预期,Uber可能效仿亚马逊发展成交通和物流服务平台,未来变得比Facebook更具价值,即Uber可能价值千亿美元。而国内打车软件估值仅Uber的1/10,值得投资人一搏。

  目前,国内的嘀嘀打车、快的打车均以此为蓝本发展,如此广阔的空间,必然引发巨头们对此的争夺。另外,打车软件让移动支付有了最好的试验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