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传统手影也有摩登范儿 众生相尽在匠人指掌间
沈晓在幕布后、灯光前变换双手,时而刚劲有力,时而婀娜妖娆。
华西都市报记者 李媛莉 张磊 摄影报道
“王婆婆在卖茶,三个观音来吃茶;后花园三匹马,两个童儿打一打。王婆婆骂一骂,隔壁子幺姑儿说闲话。”这段民谣里不仅有老成都的故事,还有沈晓传授给后辈人的手艺——手影。
送往迎来,手影艺人沈晓的表演,已经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人观看,几十年前人们对田间街头被单戏的追捧,仿佛正在重现。
“天下众生相,尽在指掌间。”在沈晓看来,无论是“台帷如被单,一人一戏班”的被单戏,还是他全新开辟的“手电影”,都是用指掌对人间百态的生动表达。
变化的,是艺术呈现方式的不断改良;不变的,是匠人对技艺的传承。
5月20日,沈晓团队用手影给观众表演了一个爱情故事。
用手影塑造出一个坐在月亮上的姑娘。
5月20日,在成都琴台路的一个舞台上,沈晓在幕布后方的灯光前变换双手,时而刚劲有力,时而婀娜妖娆,幕布上则投射出万千形象。这就是手影,也是沈晓和团队成员的工作日常。
从15岁起,沈晓便跟随其父沈慕垠学艺。沈慕垠是西南地区偶影民间艺术的开拓者,沈晓从父亲那里,学到了木偶戏、皮影戏等传统玩偶戏技艺。1995年,沈晓接触到了手影戏,随后,他把手影、皮影、木偶三种表演方式融合在一起,加入故事情节形成全新的“手电影”。“手影、皮影和木偶都是通过手来表演的民间艺术,但过去都是以相对独立的形式存在的。”
不执拗于古老的故事和固有的套路,用全新的视角创作新的作品,这是沈晓对“手电影”的定义和期许。“我们的形式是传统的,但是我们想表现的是最现代的东西。”
相对于木偶和皮影,沈晓接触手影较晚。尽管都是手上功夫,但没有了道具的支撑,双手直接暴露在灯光下,虽然效果更直观,但难度也更大。简单地说,一旦去掉灯光和幕布,单看手上的动作,很难看出要表现的是什么。
于是,如何拿捏手势,幻化成想要的效果,便成了门技术活。不过,有关技艺背后夏练三伏、冬练三九的故事,沈晓几乎没有一句言语,他只强调这是门熟能生巧的功夫。
沈晓希望手影技艺能传承下去,如果观众愿意学习,他就先让大家在灯光前感受下手与光影的结合。
沈晓正在练习基本功“扯指”。
一如舞蹈演员从小要练习劈叉等基本功一样,“扯指”就是手影艺人必须掌握的基本功。
当食指立起来时,普通人的食指和拇指很难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这样塑造出来的人物肩膀就是斜的,要想让这个小小的掌上人物不东倒西歪,必须把食指和中指掰开呈90度角,行话就叫“扯指”。“扯指”的练习贯穿在演员们的日常生活中,比如靠桌或靠墙站立时,但凡有可支撑手掌掰压的地方,他们都在练习。
一块两三平米的幕布就像一张效果图,放大着手上的任何一个细节,人的手是立体的,而影子却是平面的,手指间一两毫米的差距,甚至不打眼的角度偏差,都会让实际效果和设想相去甚远。
借助现代化的编辑软件,将手影中的手臂和皮影中的操作杆等多余的部分处理掉,再经过合成和特效处理,更为干净利落和唯美的“手电影”就呈现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