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造”首列现代有轨电车试跑(图)

22.05.2014  18:17

 

  1.2公里的动态调试线上,一列三模块的有轨电车静静划过铁轨,坐在车上,几乎听不到一丝“咣当”声响——5月21日,成都市新筑路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首列下线的现代有轨电车,通过了首次载人动态调试。

  隆隆驶来的电车背后,成都轨道交通冲刺“千亿”产业的梦想,正在起步。分享万亿大“蛋糕

  现代有轨电车作为一种环保、节能、安全、美观、舒适的新型城市公共交通方式,得到国家和省委政府的鼓励和支持。同时轨道交通产业也是成都市鼓励重点发展的支柱型产业。

  过去,我国的轨道交通整车生产厂都在京广线以东,而西部则是一片空白。这片空白恰恰意味着巨大的机会。

  以国外经验为参照,成都已进入轨道交通产业发展的黄金期。“运量大、速度快、节能环保,能有效解决日益严重的城市交通疾患。”新筑股份设计研究总院院长胡基士说,成都城市的飞速发展,需要构建完善的立体交通体系,为地铁、轻轨、有轨电车等轨道交通方式提供巨大的发展空间。

  成都的“野心”不止于此。立足成都、辐射西部乃至全国——预计到2030年,全国城际动车、地铁、中心城区连接线等轨道交通将新增5万公里左右,投资规模在15万亿元左右。“其中,成渝地区要占全国1/10-1/7的份额。

  目前,地铁列车、有轨电车已经实现“成都造”、中铁产业园也已入驻40多家企业……在成都市委政研室的一份调研报告中提出,到2015年要力争实现产值500亿元,2020年发展壮大为1000亿元产业集群,培育2—3家本土100亿元企业,形成拓展海外市场的基础力量,把轨道交通产业打造成国际国内领先的高端产业。抢占产业制高点

  造一条有轨电车线路,只需半年多时间?“成都技术”使这一速度变成现实。“使用自主开发的嵌入式轨道系统新技术,现场作业工期缩短1/3以上,同时将有效减少车辆运行对环境的影响,减低噪声5至10分贝。”动态调试线的嵌入式轨道上,地面上的水泥模板全都是在工厂生产出的预制件,并在现场完成铺设组装,铁轨与预留的凹槽之间的间隙,则采用新筑股份自主研发的高分子弹性材料。

  轨道交通产业作为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是生命线。而成都立志高远,一 开始就站在全国同行业的制高点。

  “这辆有轨电车,技术上已经实现了‘脱胎换骨’。”调试现场的工作人员说,有轨电车以往仅靠触网供电,现在供电方式实现了多样化,包括电磁感应式供电、储能式供电以及其他新能源供电等。过去一度困扰有轨电车的“大辫子脱落”问题得到解决。

  同时,电车的GPS定位可精确到2厘米,系统控制受电弓自动升降完成供电。立足于长远的创新驱动,目前,定位于装备生产制造中心的新津县正构建起“两中心+两基地”四大创新平台;在定位于技术研发中心的金牛区,全球首座综合性、国际性轨道交通产业园一期项目已竣工。同时,成都还成立了国家轨道交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搭建市场信息共享、核心技术攻关、产业规划发展等重要平台。 华西都市报记者 赖芳杰 袁慧君 见习记者 殷航 实习生 张艳娥 摄影报道

  原标题 :“成都造”首列现代有轨电车试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