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成都确定GDP增速为7.5%左右 重心在哪?
制图杨仕成
2018年,是成都高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国家中心城市的关键一年。未来这一年里,成都的经济工作重心在哪里?2017年12月的最后一个工作日,成都市委经济工作会如约而至。会议明确,聚焦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和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两个重点”;加快建设产业功能区、创新生态链、开放开发平台“三大载体”;大力实施全面创新改革、天府新区建设、天府国际机场和国际空港新城建设、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四项重点工程”;全面推进财政预算制度、国资经营评价制度、土地资源配置制度、基本公共服务清单管理和动态调整制度、企业扶持激励制度“五项改革”。
同时,成都市委考虑,将2018年的工作预期目标确定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并保持该增速,以实现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超过2.1万亿元的既定目标。
经济要增长,既需要内力也需要外力。对此,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梳理出此次经济工作会,影响成都经济发展的五个维度,详述未来成都经济发展之变。
A 形态之变
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
针对新经济企业建立监测体系
新经济很火,从成都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大会、成都市新经济发展大会,到成都市委经济工作会,无不透露出一个讯号:成都正在全面拥抱新经济。
此次成都市委经济工作会明晰,成都将大力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必须加快构建具有成都特色的新经济产业体系,推动“六大经济形态”和“七大应用场景”加速转化为城市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动能。
“把最优势的资源交给最优秀的企业、把最好的要素配给最优秀的团队,是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手段。”成都市新经济发展委员会主任张新宇说,成都市委明确的观点,将是成都市培育新经济企业的核心原则。“通过构建递进培育机制实现。递进培育即对企业进行梯度培育计划,根据企业的成长周期,在不同阶段提供匹配的金融、财政、税收和人才扶持等资源要素,主要阶段有‘拟上规、成长型、小巨人’。”
张新宇透露,成都将针对新经济企业建立监测体系。“通常提到的统计体系主要是面向企业的过去,监测体系是面向未来,关注这个企业以后可能是什么样子。以‘拟上规’企业为例,监测体系的考核办法可以是关注企业获得天使投资的情况等。”
未来,民生工作如何融入新经济?张新宇说,这是政务服务、民生需求和商业产生的相互促进过程。“各种服务的实施主体可以向市场开放,引入新经济企业,政企共同营造各类为民服务项目。以河水治理为例,以后可能是水下机器人通过芯片感知搜集大数据等,完成河水的监测和治理。诸如此类的需求项目催生商业,促成产业。”
B 招商之变
从招项目到招人才和技术
从招生产性项目到招平台性企业
当前,成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战略目标。未来,成都将持续深化产业功能区建设,要加强基础设施和功能配套建设,根据主导产业、行业特点、企业需求建设集约化、差异化的标准厂房。
“我们一直在提,筑巢引凤。巢在哪里?只有地,或者连地都没拆出来。等到两三年建成之后,市场都变了技术变了,产品还怎么市场化?”成都市投促委主任丁小斌说,他遇到很多企业到地方投资,希望能马上入住,却苦于找不到空闲的楼宇、标准厂房。特别是新经济,本来是轻资产,不一定要买地建厂房。对于他们来说,最大的投入不是固定生产投入,而是人力和时间。最大的需求不是减税优惠,而是帮助其缩短产品技术进入市场的时间。
“毕竟产品早出来3个月,都是效益。”丁小斌说,为此,新的发展态势下,对投促招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是理念上的变化,一个是围绕产业生态圈和城市功能品质提升,从招纯粹生产性项目到功能性、平台性企业转变;从纯粹招投资项目到招人才招技术转变。
在形式和方式上,一是加大招引龙头企业力度,尤其是世界500强的招引。二是功能性平台性企业的招引,如研发、检验检测、物流配套、环保等项目。项目本身经济效益可能不大,就像机器运转的小螺丝钉一样,构成了产业生态环境的重要一环。
其次就是承接项目能力。丁小斌透露,今后要加大标准化厂房和专业楼宇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明年的工作要点中就明确提出,每个区(市)县,明年的标准厂房建设不低于20万平方米。
C 国企之变
严格控制非生产性支出
降低资产负债率提高收益率
此次成都市委经济工作会明确,将推进以效率为导向的国资经营评价制度改革,着力实现“两降两提”。以此让市属国企“做强做优做大”。
首先要降负债。截至2017年11月底,成都市属国企平均资产负债率74.9%,高出全国9个百分点、全省7.4个百分点。成都市委主要领导透露,高负债意味着高风险,要把降负债作为改革的第一目标,把去杠杆作为重中之重。除了扩大资本规模、资本金补充力度外,还将优化债务结构,加快推进市属国企上市融资。今后3年,成都市属国企平均资产负债率,要以降低2个百分点为考核目标。
其次是降成本,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助推企业转型升级。成都市要求,市属国企要严格控制企业非生产性支出,大力精简机构和管理人员。同时,通过市场化公开招标的方式,降低企业财务费用等支出。
除了“两降”,还有“两提”。首先是提效益。成都将加快推进市属国企由政府平台公司向市场经营实体和公众公司转变,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特许经营等方式,促进企业持续盈利。今后3年,市属国企净资产收益率每年要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
与此同时,成都的市属国企还得提能力。要加强市属国企与央企、省企和公众公司、专业化领军企业的合资合作,推动更多市属国企“走出去”,打造一批行业影响力、区域带动力强的企业集团,培养一批千亿级的行业领军企业。
D 财政之变
做大做强财政“蛋糕”
财政支持产业发展金今年超300亿
除了为成都市属国企立下“军令状”,此次经济工作会后,成都的财政资金也将有大变化。
成都市委指出,成都将提高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作为衡量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尺,坚持生财有道、聚财有方,做大做强财政“蛋糕”,优化财政专项资金及政策,集中财力办大事。把支持产业发展作为财源建设的首要任务,持续加大对创新生态链、产业生态圈、主体功能区的投入力度。2018年,财政支持产业发展资金要超过300亿元、比重达到17%以上。
同时,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压缩一般性支出,创新财政投入方式,积极推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吸引和带动社会投资。此外,大幅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支出向社会组织购买比例,做大做强做实政府投资机制,加快启动组建规模700亿元的成都发展基金(二、三期)。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经济工作会还提出,成都的财政预算支出全过程要接受监督,决不允许公共权力部门化、个人化。除接受人大监督外,还将加强政府内部监督,加快建设国企审计平台、财政投资和国资投资审计中心、大数据审计监管中心。
在接受社会监督方面,启动公开平台建设,引入第三方绩效评价机制,让纳税人清楚知道钱从哪儿来、花到了哪儿、取得了哪些效果。
E 土地之变
建弹性供地机制
成都将终结用土地换GDP增长的发展模式!
此次经济工作会明晰,土地资源是生存之基、生产之要、生态之本,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为了科学利用土地,成都将推进以产出为导向的土地资源配置制度改革,建立起“一图一表”为核心的项目准入审查机制,构建土地保护开发利用新格局。
成都市国土局党组书记、局长胡斌介绍,“一图”即总平面图,图中要明晰如何布局、房屋修基层、容积率多少,能看出用地是否合理,“如果企业真的做得好,我们肯定给地,但不能浪费,所以要看图审地”。至于“一表”,企业需要把准入的各种条件全部列出来,譬如投资强度、产业和税收等。“我们要先审,达到用地标准后,该多少就多少,要用就用好”。
除了“一图一表”,成都还要建立适应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弹性供地机制。胡斌告诉记者,该机制就是让企业选择,可以租赁,可以短期出让,也可以直接入住标准厂房。他直言,对于一般的生产性企业来说,其生命周期没有那么长,没必要一次性给予40年50年的用地时间,如果10年后企业不做了,地也就浪费了,“但我们没有把路堵死,如果企业发展得好,我们可以给你加时间。如果你是百年老店,我们肯定给予保障,成本还低”。
此外,成都还将建立盘活存量与下达新增计划相挂钩的激励机制,鼓励区(市)县和企业加快盘活存量,提高工业用地产出效率和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以最低土地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效率。
胡斌介绍,对于区(市)县来说,事实上目前有很多存量土地没有用好。“盘活存量与下达新增计划相挂钩的激励机制就是土地指标双下达。”他举了个例子,如果这个区域有3000亩没有用好的土地,明年可以给新增300亩,但同时该区域得利用、盘活300亩土地,“我们会下两个数,盘活弄不好,增量就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