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服务”新热词:支点+核心

22.05.2014  17:55

  成都描绘服务业新蓝图,用两个关键词可以概括:“支点”+“核心”。

  5月15日,成都市对外发布《关于加快建设服务业核心城市的意见》,成为服务业转型发展、高端发展的纲领。根据《意见》,“运筹决策中心”、“商贸物流中心”、“金融服务中心”三大核心功能构成了服务业核心城市的稳固支撑。

  在成都的决策者看来,这既是对国家“构建特大中心城市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的呼应,又必将充分释放成都作为“首位城市”的带头带动、示范辐射作用。

  打造总部经济“升级版

  “控制力”——成都市商务局副局长张金泉屡屡用这个词来诠释“运筹决策中心”的内涵。

  聚合对周边区域乃至整个西部的控制力,“总部经济”成为成都的着墨要点。但相比于过去单纯“请进来”的单向流动,成都的思路已经悄然变化。

  今年1月,成都市发布《总部经济发展支持政策》,首提“总部企业”和“企业总部”的概念,并明确了支持本土企业“走出去”的政策导向。设置了总部开办奖、办公用房补贴、规模经济奖、效益贡献奖等。“我们期待着有自己的世界500强,尤其是民间资本开办以服务业为主的世界500强。”张金泉说。

  同时,“成都服务+周边制造”、“成都总部+全国(全球)市场”的产业分工格局,第一次被写入市政府文件。这意味着,成都将继续大力引进跨国公司和大企业大集团设立区域总部、功能型总部。

  过去以土地招商的格局将为之一变。“我们将围绕重点区域的重点楼宇开展招商工作,重点做好总部经济、金融、物流、商贸流通以及科技服务、信息服务、电子商务、健康服务、文化创意等新型服务业的投资促进工作。”成都市投促委副主任陈兵说。

  传统商贸业调整主攻方向

  区域性国际贸易中心城市、区域物流中心城市、国际化消费目的地城市——这是《意见》对“商贸物流中心”定位的解析。

  而张金泉直观地以空间维度来描绘这一概念,“立足成都、控制西部、影响亚洲内陆、参与全球贸易”。区域性国际贸易中心城市的提出,则要求商贸这一传统优势产业在内涵外延、主攻方向都要做出调整。

  而建成西部区域物流中心,成都市物流办副主任金大中的用词是“抢先一步”。“要推动成都由内陆城市向口岸城市转变,力争建成全球生产分工和供应链体系的重要节点城市。

  “到2015年,建成国内第四大国际航空客货运枢纽,开通的国际(地区)直飞航线总数30条以上;建成西部最大的国际铁路物流枢纽,实现‘蓉欧快铁’双向稳定运行,铁路货运班列总数达15条以上;建成西部功能最完善的公路物流枢纽,城际公路货运班线总数达300条以上。”金大中说。

  在建设国际化消费目的地城市方面,成都将用好“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形成一批国际消费服务区和旅游度假区;同时积极培育引进国际知名品牌和文博、体育赛事。

  最具活力的金融服务中心

  “西部地区最具活力和创新能力”,是《意见》对“金融服务中心”的定语。

  全长5.2公里的东大街,已入驻各类金融机构近300家,是成都金融机构聚集度最高的区域,而在今后,这样的聚集效应将进一步放大。此次的《意见》再提构建西部金融机构集聚中心,将培育和吸引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和知名度的金融机构,大力发展融资性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兴金融机构。

  活跃的金融业,从来不缺乏创新因子。《意见》提出,要构建西部金融创新和市场交易中心。

  “探索设立小额再贷款公司、再担保公司等新兴金融机构,探索设立商业保理公司,探索推进互联网支付、互联网信贷、互联网理财等互联网金融业态发展。”成都市金融办政策法规处处长程桦用一连串“探索”做出注脚。

  程桦透露,目前,成都市正着手制定促进高端金融业发展的实施细则。“《细则》将把正在起步的业态纳入,如鼓励中小企业在新三板上市、鼓励发展互联网金融、鼓励第三方支付等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