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成都市肉联厂近期开拆 将会迎来高端服务业

20.06.2014  13:11

  

  6月19日,一个员工用拍照的方式记录冻库最后的历史

  曾经

  “天蒙蒙亮,运送生猪的车辆,就把府青路挤得满满当当。”华权维回忆,最多时,一天要杀掉一万多头猪,“职工们经常加班。

  福利

  虽然那时买肉还是严格按照配额,但是生猪宰杀之后的边角料,职工可以拿回家。“哪家的女儿要是和肉联厂的耍朋友,全家都享福。

  改革

  改革开放之后,生猪养殖和屠宰放开了,肉联厂的地位一落千丈,肉联厂开始搞深加工,但这样的尝试并未挽留肉联厂日渐衰落的颓势。

  6月16日,随着最后一批40吨液氨转运出成都府青路三段12—17号,西南最大的冻品市场正式过渡到拆迁时间。曾经醒目的广告牌,蒙上了一层灰,曾经人声鼎沸、讨价还价的生鲜市场现如今已少有人问津了。坐在门口的小贩玉代兰说,一整天就卖出一箱货。厂房和冷库也早已拆得差不多了,厚厚的塑料膜飘落一地。

  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这里作为成都肉联厂的前身,辉煌了30年,为成都乃至全世界供应生鲜猪肉。90年代经历转型,东北的甜玉米,江浙的海鲜纷纷运往这里,让这个地方成为四川人舌尖上的“保鲜库”。

  随着时代的变迁,上世纪50年代的老牌国企并未跟上改革的大潮,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渐渐隐没。在面临拆迁之际,6月19日,华西都市报记者再次走进这个曾经让一代人充满留恋的地方,通过多方走访,重现成都肉联厂的繁华与败落以及被时代裹挟中,那些人的故事。

  辉·煌

  运猪车挤满府青路 一天要杀近万头猪

  19日下午2点过,府青路三段12—17号,这里的店铺或门可罗雀,或早已关门大吉。

  唯一能惹来些人气的,是门口那块转租的招牌。不过,来人扫了一眼,嘴里嘟囔着“都要拆了,哪还有人来租房哦。”今年已经60岁的安徽人玉代兰独自坐在门口,守着自己的冷鲜摊位。“一整天了,就卖出了一箱。

  曾经自己工作生活的“根据地”如今变成这副景象,华权维的感受更加刻骨铭心。

  作为西南最大的冻品交易市场,全川的生猪都要送到这里屠宰,并从这里经由肉贩子,走向各个市场,进入千家万户的餐桌。这里的前身是成都肉联厂,华权维就是当时的副厂长。“天蒙蒙亮,运送生猪的车辆,就把府青路挤得满满当当。”华权维回忆,最多时,一天要杀掉一万多头猪,“职工们搞不赢,经常加班。

  和肉联厂的耍朋友 全家跟着“有肉吃

  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成都国营肉联厂是当时西南最大的肉联加工厂。华权维说,在那个时候,私人屠宰生猪是不允许的。农民养的生猪都要经过统购统销才能吃到。整个川西坝子的生猪都要送往这里,然后再经这里,分销到全川乃至全国。肉联厂承担着猪肉出口的职能,猪肉、猪杂出口到全球多个国家。

  虽然买肉还是严格按照配额,凭肉票去买,华权维说,但是生猪宰杀之后的边角料,职工可以拿回家。“在经济困难时期,吃上猪油,也算是开了荤。”华权维坦言,肉联厂的工资并不高,但是福利让很多人羡慕不已。

  “哪家的女儿,要是和肉联厂的职工耍朋友,全家都要跟着享福的。”老成都人张曾百说,“那代表着什么?意味着有肉吃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