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民从家步行不到15分钟 就诊、开证明、买菜都搞定
每天吃完早饭,住在芳草街道的张阿姨都会到家附近的社区市民服务中心和邻居们聊聊天、跳跳舞;看病也可以直接到这里的卫生服务中心就诊,不用再跑大医院排队挂号;如果需要社区开证明,一栋楼里就可以“一站式”办理……步行15分钟内,社区养老、教育、医疗、救助、购物、餐饮等一系列便民服务正在集聚起来,让市民体会到越来越多的便捷。
这种变化,恰好与成都建设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城市的理念不谋而合。去年12月9日召开的市委第十三届二次全会上,《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送审稿)》审议通过,明确成都要加快建设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城市,加快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标准化建设,建设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城市。
如今,成都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进展如何?将为成都市民提供什么样的便利和保障?市规划管理局总工程师郑志透露,成都已经启动了新一轮的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修编工作,将以建设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城市为目标,构建形成由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重大区域型公共服务设施及重大功能性设施构成的城乡公共服务设施体系。
亮点/
社区综合体:
打造15分钟基本公共服务圈
“贴心、热情、服务好……”这是附近居民对芳草街道市民服务中心的评价。市民服务中心是芳草街道已经投入使用的社区综合体,由卫生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和社区社工站三个部分组成,覆盖了周边5个社区的近10万居民。
整个社区综合体中,最热闹的地方要数二楼的文化活动中心——张阿姨带领的舞蹈队每天都会来这里排练,结交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新朋友。除此之外,文化活动中心还有阅览室、室内羽毛球馆和篮球馆等。
除了各类活动设施,居民还可以在社区综合体办理各项业务。在整个社区综合体中,最忙碌的地方要属卫生服务中心。尽管规模不大,但是这里的科室和医疗设备却很齐全,基本能够满足居民日常看病的需求。
15分钟可达,正是芳草街道市民服务中心所代表的社区综合体的设计理念所在。如今,成都正在加快构建15分钟基本公共服务圈,通过在市民步行15分钟的范围内配置生活所需的基本服务功能与公共活动空间,实现城市公共设施的就近、高效服务,保障居民快捷、便利的生活,形成安全、友好、舒适的生活平台。
“15分钟基本公共服务圈是城市公共资源配置及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杨潇表示,这项工程将缓解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资源供给的不充分、不平衡,解决群众“买菜难、入学难、看病难”等问题。
未来,像芳草街道市民服务中心这样的社区综合体,还将越来越多地出现。杨潇透露,目前绕城高速以内已初步规划了社区综合体200余处;同时,按照统一的标准与15分钟公服圈规划,成都也将同步在“11+2”区市县的范围内进行满覆盖规划编制工作。
规划/
三类公共服务设施:
不仅有菜场,还有国际足球中心
社区综合体,只是构建15分钟基本公共服务圈的基本配套设施。未来,成都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将如何规划?这些规划将为成都市民提供什么样的便利和保障?
对此,市规划管理局总工程师郑志透露,成都启动了新一轮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修编工作,将以建设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城市为目标,构建形成由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重大区域型公共服务设施及重大功能性设施构成的城乡公共服务设施体系。
其中,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主要是指满足市民日常生活所需的文化、教育、体育、卫生、养老等设施,如中小学、幼儿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养老院等。
重大区域型公共服务设施是在服务于本市居民的基础上为周边及更大区域提供服务,发挥城市外向型公共服务职能。包括高等学校、三甲医院、大型体育场馆等。
重大功能性设施主要是指与国家中心城市的职能和定位相匹配,辐射更大范围,高等级、国际化的重大公共设施。包括国际主题乐园、国际组织机构、国际会议中心等。
“我们统筹布局了包括文化、体育等11类国际一流的重大区域性公共服务设施及功能性设施。”郑志表示,目前在建的城市音乐厅,选址于凤凰山公园、马上就要动工的露天音乐广场,拟建的天府奥体城以及成都国际足球中心等,正属于高品质、高能级的重大公共服务项目。
郑志透露,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仅要优化和提升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标准,构建形成15分钟公共服务圈,同时要开展3年攻坚行动计划,加快推进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实施,建设一批高品质、高能级的重大型公共服务项目,如美术馆、博物馆、体育馆、音乐厅等。
行动/
3年攻坚:
力争到2020年新建2557处
为解决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且布局不均衡等问题,成都还于去年8月启动了公共服务设施3年攻坚行动,大力推动8大类18项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根据3年攻坚行动计划,成都力争到2020年新建公共服务设施2557处,建成区平均实施率达75%以上,基本实现主要公共服务设施供需平衡,初步建成15分钟公共服务圈。其中,2018年计划新建公共服务设施约863处,2019年计划新建公共服务设施约835处,2020年计划新建公共服务设施约859处。
郑志透露,上述提到的2557处新建公共服务设施中,将包括500余个教育设施、250余个农贸市场、210余个新建社区养老设施、170余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140余个综合健身馆(综合运动场)等。
在上述公共服务的不断升级中,成都市民在未来将获得更多便捷与实惠。例如在教育设施方面,“目前成都在建的中小学、幼儿园共有115处,比如金牛区北新小学、武侯区肖家河幼儿园、新都区长龙小学等基础教育设施都正在建设过程中。”郑志透露,在未来三年间,成都还将新建幼儿园211处,小学139处,中学75处。
据悉,为推进三年攻坚行动计划,成都不仅将三年计划的点位全部落实到具体的街巷和地块,并向社会公布接受公众监督,同时还在新出让土地时,搭配临近的公共服务设施一并出让,和城市建设发展的速度保持一致。此外,市规划局还和市建委配合,确保公共服务设施和开发项目同步设计、同步审批、同步建设、同步验收。成都商报记者 邹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