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如何构建慢行交通系统:撒下"步行"和"自行车"两张网

25.02.2018  11:43

  慢行一直是成都人的生活方式,散步逛街、走路上学、骑共享单车赶地铁,根据市规划局最新的调查数据,成都人接近一半的出行是慢行出行。慢行交通的打造,也是成都规划建设的焦点。

  去年召开的市委十三届二次全会上,明确提出要构建布局合理、适度超前的现代化高品质基础设施体系,推动慢行交通成带成网,高标准打造天府绿道,加快完善“慢行交通体系”。

  那么,成都的慢行交通体系是怎样规划的?成都市规划局副局长万小鹏和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四所所长王波接受了成都商报记者的专访。

  为何聚焦慢行交通?

  成都人的出行需求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成都市规划局副局长万小鹏告诉记者,慢行是散步逛街、走路上学,是骑共享单车赶地铁、下了公交走到单位……是贯穿成都人生活的点点滴滴。

  随着小汽车的日益普及,现在似乎开车出行才是效率和舒适的体现,修路和架桥才是城市交通规划建设的重头戏,为什么成都要把规划建设的焦点放在慢行交通上?

  “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成都的城市建设发展速度都处于一个很快速的状态,包括小汽车出行日益增多。但城市要持续、健康地发展不能只一味靠‘快’。”万小鹏指出,城市最重要的还是人,慢行交通一直都是成都城市居民出行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成都人)接近一半的出行是慢行出行,需要更安全、更便捷、更舒适、更有品质的交通环境作为支撑,这就是我们思考和探索提升完善城市慢行系统的原因。”

  对于这个问题,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四所所长王波补充到:“在城市的快速发展过程中,随着出行距离增加,小汽车出行需求增大,数量剧增,修路架桥是城市在特定阶段的必要应对。但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说,‘公交+慢行’是国内外大城市的必然选择,否则就会陷入交通拥堵与环境污染的困境。”他表示,近年来,成都的轨道交通加速建设,进一步为“公交+慢行”创造了条件,慢行的需求进一步加大,人们对慢行安全、环境品质的要求也更高,因此,构建完善慢行交通系统和促进以慢行交通为代表的绿色交通出行是势在必行的。

  如何构建慢行交通系统?

  撒下“步行”和“自行车”两张网

  目前,《成都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已编制完成。在此次编制过程中,成都重点从自行车和步行两大交通方式出发,构建了自行车交通网络和步行交通网这“两网”,作为城市慢行交通系统的主体部分。“这‘两网’,完整覆盖了成都市‘11+2’范围中心城区的所有城市道路,我们也是以这两张网为基础,开展增加保障慢行空间资源等方面的工作,整体构建安全、便捷、舒适、高品质的城市慢行交通系统。”万小鹏介绍。

  那么,这两张“”是如何编织的?

  自行车交通网:

  规划1856公里专用道

  设置多级配套驿站

  “第一张网是自行车交通网,包括了自行车专用道和自行车主通道。”王波介绍,自行车专用道是为满足居民日常健身娱乐功能需求并兼顾部分上下班及上下学出行需要的骑行通道,共计1856公里,主要依托成都市中心城区环城生态区的楔形绿地、河流水系资源、城市公园、湖泊湿地等打造自行车专用道系统,提供独立安全、连续宜人的自行车专用骑行空间。“我们重点选取了包括三环路、四环路等城市环路以及锦江、沙河等河流的滨水空间,作为打造自行车专用道的载体。

  为了提升骑行品质,自行车专用道沿线将与生态景观紧密融合,结合规划建设用地设置多级配套驿站。“骑累了,还可以坐下来喝杯咖啡。”万小鹏举例说,如清水河自行车专用道,起于三环路苏坡立交,止于菁蓉镇中心,沿清水河绿化带敷设,全长约20公里,沿线串联火车西站、菁蓉中心、电子科技大学、两河森林公园等城市节点,沿线设置自行车立体优先过街设施和休憩驿站,确保连续无阻骑行,打造安全通畅、舒适宜人的骑行环境。

  此外,为满足居民上下班和接驳等功能需求,规划还依托城市次干路及以上级别道路构建了自行车主通道。“为了更准确地识别哪些是居民骑行需求大的道路通道,我们也与共享单车企业展开了合作,通过分析骑行轨迹数据,筛选判断自行车出行需求较多的城市干路,通过增设机非物理隔离、拓宽非机动车道等方式,提供能够有效满足居民日常骑行需要的网络空间。

  步行交通网:

  规划1411公里“通学优先道

  “步行交通网是第二张网,包括了更为丰富的内涵。”王波指出,首先是以满足学生上下学和家长接送出行需求为核心目的,选取成都市中心城区小学周边邻近道路作为通学优先道,总计规划1411公里。“从道路慢行空间保障、车辆减速与引导等方面,大力提升学校周边道路的慢行安全性,保障学生和接送家长安全上学、平安回家。

  其次,《规划》重点选取以日常生活服务、购物休闲、接驳公交等慢行出行功能需要为主的城市道路,作为步行特色道进行打造。“主要包括临街商业、餐饮或公服、绿地、广场等集中的道路、地铁站临近的道路,通过保障步行空间、加强街道空间整体设计、强化与沿街建筑及交通站点的便捷联系等方面,提升步行出行的舒适性与便捷性。

  此次规划还选取了购物休闲片区、旅游文化片区等休闲活动集聚的城市区域,结合步行出行的需求量,筛选部分道路作为步行专用道,禁止机动车通行,营造独立、安全、舒适的步行环境。

  “两网”基础上

  还有绿道等特色慢行系统

  在“两网”基础之上,《规划》还选取了具有特色功能的慢行通道,对其进行特色化建设打造,从而形成城市特色慢行系统。主要包括多彩慢行大道、锦城文化步道和城市绿道。

  其中,多彩慢行大道是以集中展现城市特色风貌、延续城市核心文化为目的的特色慢行通道,通过对多彩慢行大道两侧不同城市功能进行分段控制,并根据沿线文化资源提出控制与引导措施,充分发挥展示城市形象魅力的作用。

  锦城文化步道是串联城市历史文化与特色风貌片区的特色慢行通道,串联杜甫草堂、人民公园、青羊宫等城市历史文化与生态景观节点的南河-锦江文化步道来进行构建,主要承担传承城市特色文化的功能。

  城市绿道包括区域级绿道、城区级绿道、社区级绿道三个级别,通过区域级绿道构建市域生态山水格局骨架,通过城区级绿道主要串联功能组团间的自然景观和功能空间,再通过社区级绿道串联公共服务设施,为市民提供连续舒适的绿色出行空间。

  “成都市慢行交通系统的完善构建,是对绿色交通出行的极大推动,也是对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支撑。”王波说,根据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的目标,到2035年成都的绿色交通出行分担比例超过85%,这其中包括了慢行交通和公共交通。“安全、便捷、舒适的慢行交通系统可以使得居民绿色出行逐渐成为主导,让大家真正实现慢下脚步,静下心来,品味城市。

  成都商报记者 尹沁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