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地一大道深陷困境 最初入驻商家仅剩2%-3%

22.04.2014  01:07

地一大道生意冷清

四川在线消息(四川在线记者 钟帆 陈荞 吴忧 摄影 赵霞)地处成都市中心,总面积达9万平方米,连接核心地区三大商圈……2010年,人和商业以2.89亿元的价格拿下了顺城街、盐市口、东御街地下空间40年使用权和经营权,将此前的天座商城改造成地一大道。售卖商铺时,一度万人空巷一铺难求,首日抢订率高达350%以上,开创了成都商业新奇迹。

经营商户还记得开业首月也是人气爆棚,但近两年来,地一大道人气逐渐下滑,路人居多顾客甚少,许多小本经营的店铺维持不了,不得不转租。近日,更有多位商户抱团,要求地一大道开发运营商退还租金。

部分商铺关门

旺铺转让

生意不好做 商户讨说法

日前,有媒体报道“4月16日,在成都市人民东路38号地一大道办公室外,60多名地一大道商户静坐讨要说法。”报道介绍,“此次要求退款的商户共256家,涉及铺面450多个,商铺面积约7500平米,按人和商业与商户们的合同约定进行计算,涉及金额或达7亿元。

这些商户表示,自己于2011年用9-10万元/平米不等的价格购买位于成都市地一大道的商铺经营权。在销售期间,开发运营商承诺商户地一大道将无缝连接盐市口、骡马市、春熙路及天府广场的17家大型商场,连通地铁,地一大道将被打造为成都市一流的商业中心。面对地一大道冷清的人气和尚未实现的承诺,商户们想要管理方给个“说法”。

面对这则报道,成都地一大道营运中心一位姓陈的经理也深表无奈,“经营市场原本就有赢有亏,其中存在多方面原因,不能单怪哪一方。”陈经理表示,这些商户以这种方式讨要说法并不太妥当,“感觉他们是在维权,实质上损害了公司和其他商户的利益,既然签了合同,就按照相应法律程序,该怎么着就怎么着。

调查>>>

此时VS彼时

两年前火爆,为何今日冷清非常?

昨日下午2点半,位于盐市口的地一大道内来往的行人并不算多,一些行色匆匆的路人甚至来不及停下脚步,就窜到了街道另一端的出口。各式各样的商铺虽然开着门,但因为生意冷清,一些店家正在看电视,另一些人整理着货品等待顾客到来。一些驻足停留的人,也仍是拨弄一下货物,随即离开,真正花钱购买的人极少。

租了3间店铺的刘芸(化名)是一位热衷于经营地下商场的老商户。她是成都本地人,从最早的金河地下商城起,她就开始在地下商场经营服装生意。刘芸也是地一大道前身天座商城的商户之一,在天座商城关门后,她辗转两年,直到成都地一大道开业,她再次回到了这里,“虽然也去过九龙、尚美城做生意,我还是更喜欢在地下商场。

2011年12月23日,成都地一大道负一楼开业,铺面基本售罄,商家入驻量达到最高值。刘芸仍记得,开业第一个月,生意相当火爆,“按利润计算,甚至比我在九龙的时候还赚。”然而,刚开业一个月就遇到春节,按照人和商业公司方面的要求,停业一周。这让刘芸和其他商户们傻了眼,“本来那段时间,生意应该是最好的时候,在其他商场最多提前下班,不可能会放假。”刘芸记得,春节过后,商场的生意就开始一年不如一年,“和我同时期入驻的商家,现在可能只有2%、3%左右,其他商家都是新进来的。

地下VS地上

相隔数百米,为何偏偏地下难做?

在地一大道地下一层的达芙妮品牌店,面积有80多个平米,但是记者在这里呆了近30分钟, 只有3个顾客进来看了看就走了。市民王小姐说,“我只是路过这里逛一下,不一定要买”。另外 一个大姐则和丈夫一起来逛,“看一下是不是比商场里面便宜些”。

店员龙小姐在这个店工作了快一年,一天的销售额最多就1万多元,少的时候只有几百元。而在春熙路的店铺,一天最少都是四五万元的销售额。龙小姐介绍,这个品牌一个月的租金大概是2 万元,加上员工工资、水电费等各项开支,一个月运营成本在3万元左右。也就是说,达芙妮在第 一大道的品牌店一天的运营费用超过1000元,但是不少时候这个店的营业额都达不到1000元。龙小姐介绍,地一大道生意好不好要看天气,“气温高的时候,在路面上的人一般会到地下商场来 ,这里凉快。上个周末成都连续阴天,我们的营业额还没有上周一二天气好的时候卖的多”。

娇兰佳人在盐市口梨花节和地一大道分别有一个面积差不多大的品牌店。目前,娇兰佳人地一大道店的一天营业额最好的只有5000元左右。该店长邓小姐介绍,娇兰佳人在全国的700个店铺 商品展柜、摆放位置和货品数量基本上是一样的,“但是我们店的营业额只是梨花店的一半”。

原因>>>

商家:商场管理跟不上

说实话,这个商场地段好,铺面也相对稳定,这些都是做生意的人看中的。”然而,至于为什么生意差,刘芸认为商场管理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促销活动嘛,感觉就只有内部人员知道,外面的人都不晓得情况。”用她的话说,商场的“名声没炒出去!”刘芸希望,商场能多听听经营商家们的建议,把生意养起来。

娇兰佳人的经营者邓小姐则表示,地一大道地下结构复杂,不熟悉的人下了地道很容易迷路;经营时间比其他商场要短,都是造成人气不高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地一大道的经营范围不大,布局杂乱,档次不高,也是其缺乏吸引力的原因。

商场:消费习惯待培养

商场方面则解释说,消费习惯是决定性因素,“在成都,人们还没有养成到地下购物的习惯,过马路可能都不太愿意走地下。”陈经理介绍,从商场选址的角度来看,“成都的地段应该是所以项目中选址最好的,但是生意并不是最好的。

成都地一大道投资方为人和商业控股有限公司,这家上市公司以开发地下商场和投资足球俱乐部闻名,在全国数十个城市都拥有“地一大道”的类似产业,其中以哈尔滨最为成功。在气温特别低的冬天,哈尔滨市民可以躲进地下商场,同时得到购物、娱乐、餐饮等服务。

专家曾支招连接地上商场 未见实质动作

1年之前,四川大学博导、营销专家李蔚曾给地一大道开出药方:连通地上商场,归根结底还是增加人气,甚至与其他商场共享人气,“如果可以把茂业百货、九龙广场等商场的地下全部打通,进商场的人不用到地面就可以进入地一大道,那么人气肯定不用说。” 李蔚分析,之所以地上商场内的地下超市生意不错,是因为这些消费者已经进入了商场内部,从商场里上楼下楼,即使到了负一楼,给人的感觉还是在商场内,“如果地一大道可以连通地上商场,也能达到如此效果。

不过,时至今日,记者仍未看到地一大道与地上商场的连接通道,曾经提出的与地铁通道连接也未实现。

表态>>>

商家:静观其变 希望把生意养起来

如今,已经49岁的刘芸心态比较平和,不愿意再挪窝,她宁肯继续静观其变,希望能把生意养起来。

在成都地一大道经营两年多来,刘芸的“邻居”换了一批有一批,“说起来也造孽,我旁边这家卖手机壳的三个小伙子,一起合伙开这个铺面,其中一个小伙子把外面打工挣的钱都花了,但没多久就关门了,钱赔光了。”对于这些新入门的商家,刘芸认为“最初不亏本就算赚了,要想一下子抱个金娃娃,这肯定是不可能的。

在成都地下商场打拼近30年,刘芸也多少摸清了这行的门道,“像新中心二楼、尚美城甚至九龙商场,最初生意也差。”而成都地一大道开业首月生意火爆异常,也是她待过的商场中独有的,“我都差点在里面买个铺面。

商场:积极应对 采取多种措施增加人气

我们其实(商户和公司)是一根绳上的蚂蚱,购买铺面的商户是小股东,公司才是大股东,他们亏损公司也在亏损。”陈经理说,就目前的状况而言,成都地一大道处在最艰难的一段时期,“每个月维持日常运作的花销也达到几十万,全都是总公司调拨资金。

陈经理表示,“如何把项目做起来,吸引到更多的消费者?”也是公司一直在考虑的问题。今年起,由于电商市场的强势来袭,成都地一大道也不断转变营运模式,在微博推广的基础上,添加了微信推广,“前期为了吸引人气,东御街那边的铺面也开始采取免租吸引商家入驻。”陈经理表示,无论如何,公司方面也在积极的采取措施,挽回当前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