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专项整治运渣车一周:违法情况好转 也有新问题

16.04.2015  10:36

疯狂运渣车为何管不住》追踪    

在社会舆论和专项整治高压下,运渣车是否继续疯狂?民情热线记者回访发现新变化——

有好转:部分运渣车停车等红灯 新问题:车顶号牌“缺胳膊断腿    

四川在线消息 (四川日报记者 阮长安 付真卿) 4月8日以来,四川日报民情热线连续推出重磅系列报道,多角度聚焦疯狂运渣车,深挖运渣车疯狂交通违法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揭示相关部门联动监管过程中的不足。报道引起巨大反响,多部门表态将依法严管运渣车,并立即开展专项整治行动。

一周时间过去,在社会舆论和专项整治的高压下,成都街头的运渣车怎么样了?是否疯狂依旧?相关部门的整治有没有起到作用?4月14日晚上连同15日凌晨,四川日报民情热线记者兵分两路,再次来到第一次曝光的6个路口展开回访。    

【新效果】

面对红灯 部分运渣车主动选择等待    

4月14日、15日记者再次来到蜀都大道、驿都大道、日月大道沿线的6个路口,发现运渣车闯红灯的情况略有好转,除两个路口30分钟内无运渣车通过之外,其余4个路口闯红灯运渣车数量比第一次有明显下降(详情请见表格)。

和之前记者蹲守的情况对比,当天晚上闯红灯的多是零星的运渣车,“组队”连闯的情况比较少见。而且路口没有看见一起运渣车越双实线、逆行冲灯之类的危险动作。

在当晚的蹲守中,民情热线记者也发现,有部分运渣车主动停车等红灯。

14日晚11点24分,在迎晖路五桂桥汽车站外路口,红灯亮起时,一辆车牌号为川AF9863的运渣车并没有像其他运渣车一样冲过路口,而是缓慢减速,停在了斑马线前,绿灯亮起后才又缓慢起步。

15日凌晨0点10分,在迎晖路东虹路路口,一辆车牌为川AK1957的运渣车往出城方向经过时,也主动停在了斑马线前。而在同一时间,另一路记者在上沙河铺街岷山路路口,也拍摄到一辆运渣车主动停车等红灯。这是一段上坡路,对于运渣车司机来说,停车再起步意味着更多的油耗,但这辆车仍停了下来。可惜由于距离稍远,记者没能看清车牌号。        

【新问题】

遮挡号牌情况恶化 车顶放大号牌“缺胳膊断腿    

这一次回访中,四川日报民情热线记者也发现新问题:路口闯红灯的运渣车虽然有所减少,但故意遮挡号牌情况较之前有所恶化。

记者第一次暗访时,这各路口经过的运渣车,约一半车辆前车牌还能看得清,车顶上的放大号牌绝大部分清晰、完整。

本次回访,记者却发现,几乎所有车前、车尾号牌都沾满灰尘或泥土,绝大部分运渣车前车牌看不清楚,尾牌更是没一辆能看清的。

更有甚者,很多运渣车车顶上的放大号牌“缺胳膊断腿”,比如在迎晖路五桂桥汽车站路口,记载观察到的10辆闯红灯运渣车中,有6辆车顶放大车牌莫名其妙少了一位数,还有4辆干脆没有放大号牌。

这种情况不仅出现在四川日报民情热线记者以前蹲守过的6个路口,4月15日凌晨零点30分,记者来到以前没有蹲守过的成洛路长融街口,30分钟内,18辆运渣车在此路口闯红灯,这些车的制式车牌数字完全看不清楚,车顶上的放大号牌除牌照为川AMA7108的车辆尚健全外,其余的运渣车车顶牌要么被遮挡一位数字,要么干脆被取掉。    

【新情况】

不少工地夜间停工 偶有警车蹲守巡逻    

记者在回访当晚发现,整个路面上运渣车的数量比起第一次暗访时明显下降。在此前的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运渣车上路数量的多少,是跟建筑工地开工的情况紧密联系。

当晚记者寻访发现,成都市内一些建筑工地都未开工。3月30日晚曾聚集近百辆运渣车的日月大道附近一处工地空无一人,而在建筑工地密集的高新区,当晚也几乎没有一家工地施工。在一些主要路口,记者见到有警车蹲守巡逻。这些或许是路面上运渣车减少的原因之一。

15日凌晨1点40分,记者在杉板桥路东郊记忆东门路口时发现,这里停着一辆闪烁着警灯的警车,沿线五六个工地全部停工,四周一片静悄悄,杉板桥路上未见运渣车上路行驶。

杉板桥路附近靠近二环路一处工地门口,一辆运渣车正用钢丝绳拖另一辆运渣车驶出工地,两车都是空载。两名工地看门人正用高压水枪冲洗轮胎和车身。看门人说,接上面通知,工地已经有2天没有开工了,土方还没挖完,具体什么时候复工要再等通知。

传递民意的力量    

4月7日以来,四川日报民情热线联动四川在线和川报观察、四川新闻等新媒体,独家重磅策划推出疯狂运渣车问题系列深度报道,本报多路记者连续出动,对话运渣车司机,走访运渣车链条上的多个相关部门,截至今日,通过7期近20篇追踪报道,抽丝剥茧探寻运渣车疯狂违法背后的深层次问题。

系列报道推出后,传播效果持续发酵,数百家媒体转载,广大网友持续关注。成都市多部门表示将对原有运渣车管理体系全新升级,让运渣车疯狂交通违法这一顽疾不再顽固难治。而社会各界及网友均表示,对解决疯狂运渣车问题充满期待,希望相关部门能拿出实实在在的举措,确保生命安全,确保城市安全。    

民意潮涌几何?

仅四川在线平台,超5万名网友持续关注    

闯红灯、超载、超速、逆行、屡出致死交通事故,城市中的运渣车究竟有多“疯狂”?运渣车司机何以敢无视交通法规?连日来,本报民情热线通过连续6夜现场蹲守,直接对话运渣车司机;多次走访交管、城管、无线电委员会、建设、运管等相关部门,独家推出系列深度调查稿件,“三问”运渣车:《疯狂运渣车为何管不住》、《查处疯狂运渣车到底难不难?》、《疯狂运渣车如何罚 司机才能记住法》;再次对话运渣车驾驶员,寻找《疯狂运渣车超载背后的“逻辑”》;倾听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相关专家、网友声音,提出《考核+问责 让管理部门实现“真联实动”》,《让疯狂运渣车“入刑”》等建议。同时,我们还创新报道方式,通过四川日报全媒体集群川报观察、四川新闻等移动客户端、微信、微博等新媒体进行立体传播。

这组重磅系列报道迅速引起各方关注、传播效果持续发酵。报道推出后截至15日,共有新华网、人民网、新浪网、腾讯网、四川新闻网在内的数百家媒体转载,新浪新闻客户端、网易新闻客户端、腾讯新闻客户端等都专门推送。仅四川在线平台上,就有超过5万名网友持续关注此系列稿件,数千人参与评论。与此同时,专门接收“随手拍”举报的川报随手拍QQ群(群号324766313)在8日《疯狂运渣车为何管不住》系列报道推出的当天上午,半天之内粉丝暴涨超过1000人,关于运渣车的话题,关于安全出行的话题,成为大家持续不断讨论的焦点。    

期待还有多久?

成都将升级管理体系,清除多头管理漏洞    

疯狂运渣车为何管不住》系列报道反映的运渣车管理链条中的深层次问题,也迅速引发各方相关部门关注。8日,成都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相关负责人约见本报记者了解情况,对四川日报的舆论监督表示感谢,同时,将认真分析、反思管理中还存在的不足和漏洞,加大力度改进工作。当晚,成都交警在城区开展运渣车专项整治行动,查处运渣车89辆,扣车5辆,多名运渣车司机因违法交通行为被记12分遭直接“洗白”。成都市交管局透露,接下来,交警将创新管理手段、采取更多非常规化的行动,加强对运渣车等重点车辆的交通管理,并公布2014年度成都运渣车交通违法“黑榜”。

除加强整顿外,记者了解到,成都市将对原有运渣车管理体系进行全新升级,联合城管、交通、建设、公安、安监、工商等多部门,启用一个跨部门的运渣车管理新平台,该平台将打通部门信息瓶颈,让各部门的监管信息真正实时互联互通,有效清除目前多头管理中的漏洞。

此外,成都市交管局、成都市城管委等均表示,也将进一步加强对运渣车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加速推出、完善一辆运渣车绑定3位驾驶员、运渣车企业车辆交通违法率与其准入资格挂钩等新政。成都市无线电管理委员会方面,今年还将试点运渣车企业使用无线电台违法情况处理信息纳入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对渣土运输企业形成一定威慑力。    

[观点]    

这些声音,我们应该珍视    

4月7日以来,本报率先策划抛出的运渣车话题持续升温,社会各界讨论不断。4月15日,记者梳理了部分政协委员、法律界人士、网友的观点,集中集纳呈现。    

观点一:仅靠运动式执法 治标难治本    

成都市政协委员纪道友:运渣车“疯狂”的顽症长期治理不好,关键在于管理部门联而未动,运渣车治理与管理部门的政绩考核应该挂钩。

火锅煮冒菜:运渣车就是城市马路上的毒瘤,可惜每次都无法根除,标都治不了何来治本?

网友“某天中的一天”:相关政府部门监管不能缺位,应建立全过程多部门联动的长效监管机制。

网友“牙刷在路上”:在运渣车治理问题上,成都相关部门执法是否到位?有没有做到严格执法?

网友“扯扯更健康”:相关部门应该主动作为,杜绝运动式执法,建立长效机制很重要。    

观点二:发现违法运渣车 交管保险当重罚        

全国政协委员、国浩律师(成都)事务所合伙人施杰:疯狂运渣车危害不亚于醉驾,应将运渣车驾驶员多次超载、超速、闯红灯的行为纳入危险驾驶罪予以惩处。

网友viconqi:像这种有违法行为的应反馈给保险公司,违法不赔,并提高保险费率。

网友“咖啡不加糖”:政府部门应该对运渣车的违法行为应重罚,一旦发生交通事故,要对出事运渣车司机终身禁驾。    

观点三:四川日报系列报道 前所未有地深入有力

四川大学教授操慧:关于运渣车违法行为的报道屡见报端,但像此次这般深入、持续、有力的监督报道,前所未有。该组报道很好地体现了民意、呼应了民声,对相关部门形成了强劲的舆论监督。报道正确地把握住舆论的导向,引导读者从全局着眼,在批评、监督的同时,也看到了希望。

全国政协委员、国浩律师(成都)事务所合伙人施杰:《四川日报》的报道说到点子上了,放任运渣车违法,等于漠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网友“老黄牛”:报道实话挺多,点赞!

Jade_cheuk:运渣车报道是一组让人引起共鸣的新闻!既有现象,又探究了原因,并着力推动问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