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足迹】各学院砥砺前行 成绩斐然(二)
编者按:时光之河,奔涌不息。过去的2021成大人奋笔疾书,写好发展大文章,收获亮眼“成绩单”。新闻中心整理汇编各单位突出成果和创新亮点工作,回望2021足迹,将成大人奋进的故事写在对标竞进、争创一流的征程上,也写在无惧未来挑战和远方风雨的崭新起点上。
商学院:学科建设新突破 专业建设上台阶
坚持党建引领学院发展。师生参与学校“青橙小站”乡村振兴服务团,为民强村“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提供智力支持;党员教师入选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四川省委宣讲团专家库;学生入选“蓉耀青年”成都大学生新思想宣讲团并登上学习强国平台;学生第二党支部荣获校先进基层党组织。
学科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工商管理一级学科硕士点一次性通过评估。成功获批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MBA)授权点,是今年全省唯一一个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MBA硕士点。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主动参与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是全校第二个参加教育部学科评估的学科。首次承办 “全国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参考性培养方案研讨会”。
专业建设迈入国家级方阵。成功获批会计学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工商管理专业顺利进入国家一流本科专业最后评审阶段。学院《政产学研用’协同培育新商科人才:城市大学商学院的探索与实践》立项国家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
科研获奖再创佳绩。学院获四川省第十九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3项,其中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立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3项,厅局级项目15项,立项成都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别科研项目培育基金项目2项;发表学术论文70篇;出版学术专著8部;教师的调研报告被中央统战部《零讯》采用,提交咨询报告受到省部级以上领导肯定性批示4份。
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2021届毕业生考取研究生43人,其中被QS世界大学排名100强&双一流高校录取学生10余人。2022届毕业生报考研究生270人,报考率43%。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获省部级以上获奖100余项,其中国家级获奖12项,省级获奖90余项,获奖数比去年同期增长13%。在“挑战杯”、“互联网+”等A类学科竞赛中获奖7项,学生发表论文40余篇。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科研获奖新进展 文化传播有突破
高级别科研获奖、项目立项有突破。学院获四川省第十九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3项,胡希东教授的《袍哥文化与巴蜀现当代文学书写研究》荣获二等奖,袁联波教授的《康巴藏族民间表演艺术的精神内涵与文化功能》荣获三等奖,车南林副教授的《贸易摩擦背景下中外文化产业合作研究》荣获三等奖,全年获奖数量达学院历年最高。今年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2项、省部级项目立项4项。其中张睿睿副教授的《中国现代幽默文学源流考辨中的史蒂芬·李科克与林语堂比较研究》获得一般项目立项,魏红翎教授的《吴虞年谱长编》获得西部项目立项。本年度,学院先后组织了讲座8场,全国性学术会议1场、国际性学术会议1场。邀请专家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开展讲座。邀请八十高龄而笔耕不辍的曾永成教授做学术成果交流,以启迪后学。
高质量论文发表有突破。全院今年共发表论文59篇,其中人大复印转载2篇,CSSCI来源期刊(含扩展版)22篇,中文核心期刊6篇,高质量论文发表创历史新高。张程老师的论文《基于神经网络和数据挖掘的古代汉字特征分析》发表在SCI来源期刊《计算智能与神经科学》上,这是学院发表的首篇SCI来源期刊论文。
天府文化对外传播有突破。出版英文版天府文化对外传播书籍5本,为“讲好中国故事”贡献成都智慧和力量。谭平教授的《成都传》出版,是中国外文局及所属新星出版社、外文出版社以图书参与到“一带一路”倡议的文化探索。
外国语学院:学生志愿者积极为成都大运会服务
为成都大运会筹备工作有效推进,外国语学院学生利用他们的外语优势,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大运语言联络官、骨干志愿者培训工作和多语语言志愿服务工作。学院学生志愿者协助完成大运会筹委会大运村建设管理工作办公室委托翻译大运会材料《2015韩国广州大运会运动员手册》《2019意大利那不勒斯大运会运动员手册》等工作。
“相约幸福成都”系列大运会测试赛期间,学院组织200名志愿者参加全国体操锦标赛暨东京奥运会选拔赛、全国排球四强邀请赛、成都市青少年柔道锦标赛等赛事的赛场志愿者服务,为大运场馆系列测试活动的顺利开展贡献了力量,他们用实际行动迎接成都大运会的到来;学院2名学生入选大运会“兴奋剂”检查官,并参加相关培训。
由学院学生组成的成都大学代表队在“爱成都·迎大运”2021成都大运会城市公共英文标识纠错活动高校PK赛线下活动中表现突出,荣获佳绩;学院50名语言联络官参加“大运语言联络官”线上与线下培训,23名大运骨干志愿者参加团市委、校团委组织的骨干志愿者培训,受到大运会执委会外联部书面感谢。满怀春天般的热情,发挥外国语学院多语语言志愿者的专业才智,为成都成功举办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添色增彩。
法学院:凝心聚力谋发展 汇聚资源创特色
法学院坚持党建引领,将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走“法学+”的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之路,实现学科建设有突破,对外合作往纵深,人才培养见成效的阶段性目标。
以“学术引领”为龙头,推进学科建设“入主流”。2021年,法律硕士学位点正式获批,标志着我院办学层次的提升。全年立项省厅级及以上课题12项,立项数较去年翻一番。发表高水平论文8篇,首次实现SSCI“零突破”。青年教师译文首次被《新华文摘》转引,是我校首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的学术译文。
以“校城融合”为牵引,促进专业建设“创特色”。积极探索“法学+”的跨专业发展模式。学院与国内法律科技公司排名前三的企业建立了首个“互联网+法律”创新研究基地,定向服务天府新区中央法务区。与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开启新文科、新医科发展路径,共同探索医务社工人才培养模式。与政法委、社治委等政府部门开展司法社工、市域治理等专项研究。
以“思想引导”为核心,实现人才培养 “显成效”。本年度,学生竞赛省级及以上获奖数翻倍,达14项。其中,斩获第十六届“挑战杯”四川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三等奖、省大学生公益项目设计大赛一等奖、三等奖。法律职业资格考试通过率远超省内同级别院校,达59.2%。2021届毕业生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累计合格率排名全校第四,六级累计合格率排名全校第二。
美术与设计学院:持续提升办学层次 落地助力四川工艺
新增设计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学院通过动态调整增列新增设计学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学院成为同时拥有设计学学术硕士和艺术专硕的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学院围绕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的发展目标,在前期开展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支撑学科和新增硕士点培育学科类别遴选的基础上,根据国务院学位办相关文件精神,抢抓发展机遇,积极组织开展新增博士学位授权建设单位和硕士学位授权点开展各项工作。
传统工艺研究院成立并主办传统工艺高端论坛。2021年1月成都大学传统工艺研究院正式揭牌,落地美术与设计学院。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高中伟,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李国贵,省社科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罗仲平,市社科联党组书记、院长陈蛇,成都大学相关领导与市上教育部门相关领导出席仪式。
成都东盟美术馆开展系列成果展。2021年度,美术馆先后组织策展 “益州七友画展、中国东盟艺术学院漆艺创新创作成果展、本科及研究生毕业设计展、致公党庆祝建党百年作品展、大熊猫与金丝猴双宝展邮集展,庆祝建党百年百人百图绘党史展,庆祝建党百年百人百图绘党史教育展(图书馆)等近十场主题展。10月至年底,焕然一新的新美术馆举办峰之美——日喀则精品唐卡巡回展(成都站)中国东盟艺术学院交流展,第六届四川省工笔画学会作品展暨全国工笔画名家作品邀请展,范扬工作室首届高研班结业汇报展(成都站),第六届四川省工笔画学会作品展暨全国工笔画名家作品邀请展,美术与设计学院2020级研究生中期作品展,2021成都双年展平行展“和合 ”。
影视与动画学院:扩大学术活动影响 彰显显校城融合特色
学院主办“第六届中国动画学年会”,国家级媒体新华网的高度关注,并连续推送三期深度报道,点击量共达217.8万,成为中国动画学界响亮的学术品牌。学院主办“第十五届中国好创意暨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四川分赛区作品评审活动”,四川分赛区受到了组委会的高度评价,被称为全国各分赛区的示范和标杆,并将四川分赛区长期落户我院。
承办两场教育部教育部高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指委联合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指委会共同主办的“审美与向善:戏剧与影视学名师大讲堂”,相关报道登录全国学习强国平台。学院承办四川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戏剧与影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首场论坛。学院主办首届“四川省在蓉高校动画与数字媒体专业负责人专业建设研讨会”。
服务地方产教融合。坚持“应用型”发展目标,对接成都产业,为成都市的发展建设提供智力、技术和文化支持。获批校城融合共建动画一流专业,建设经费共计400万;主办成都大学动画IP转化校企精准对接会,41家动漫企业参加,促进学院4项原创动画IP转化,服务地方经济;与3个成都市产业功能区对接,与十余家企业开展洽谈,实现校企合作新突破;制作成都市教育局中小学50集党史学习教育课件《党史动画》;承制《成都地铁安全文明乘车》系列三维动画;创作天府国际机场首发MV宣传片《起飞》。
编辑:李科 责编:李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