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城市群规划公布:总面积18.5万平方公里 涉及四川15个市

05.05.2016  10:15


  尘埃落定,跟预想中的差不多。”5月4日,《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在国家发改委官网正式发布。当晚10点左右,重庆市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李勇接到华西都市报记者电话时,感慨了一声。

  从前年开始,他开始参与到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的前期工作当中。按照他的说法,此次印发的《规划》,很多内容在预期之中,但也有意料之外。

  根据《规划》,未来成渝城市群将通过穿梭在区域内的城际交通,在核心城市与周边城市、核心城市与核心城市之间,构建一小时出行圈。成渝城市群之间将崛起一批百万级以上的区域中心城市。华西都市报记者张想玲

   关键词范围

  横跨川渝18.5万平方公里

  涉及四川15个市

  《规划》显示,成渝城市群的具体范围包括重庆市的渝中、万州、黔江、涪陵、大渡口、江北、沙坪坝、九龙坡、南岸、北碚、綦江、大足、渝北、巴南、长寿、江津、合川、永川、南川、潼南、铜梁、荣昌、璧山、梁平、丰都、垫江、忠县等27个区(县)以及开县、云阳的部分地区,四川省的成都、自贡、泸州、德阳、绵阳(除北川县、平武县)、遂宁、内江、乐山、南充、眉山、宜宾、广安、达州(除万源市)、雅安(除天全县、宝兴县)、资阳等15个市,总面积18.5万平方公里,2014年常住人口9094万人,地区生产总值3.76万亿元,分别占全国的1.92%、6.65%和5.49%。规划期为2016-2020年,远期展望到2030年。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上述区域也是川渝两地经济活力最强,发展潜力最大的地区。

   一轴两带、双核三区” 打造7大区域中心城市

  《规划》提出,构建“一轴两带、双核三区”空间发展格局,重点建设成渝发展主轴、沿长江和成德绵乐城市带,促进川南、南遂广、达万城镇密集区加快发展,进一步提高空间利用效率。

  在区域中心城市发展上,把万州打造为渝东北区域中心、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把黔江打造为渝东南区域中心、武陵山区重要经济中心;把绵阳、乐山打造为成都平原区域中心城市、宝成—成昆发展轴带向北和向南辐射的空间节点;把南充打造为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带动川东北城乡均衡发展;把泸州、宜宾打造为川南的区域中心城市,带动川南丘陵地区和长江经济带沿线城镇发展。

   关键词产业

  打造34个千亿产业园 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

  城市群发展,离不开产业支撑。《规划》提出,成渝城市群将重点布局优势产业集群,做好产业转移承接,共建产业园区。在支持重点园区发展上,控制园区数量、提升园区质量,做大做强国家级和省级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综合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等重点园区,建设一批产值千亿百亿级园区。

  根据《规划》,包括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都经开区、四川双流经开区、德阳经开区、绵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四川内江高新技术产业园等在内,成渝城市群计划打造的产值千亿园区多达34个。

  以四川纳入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为契机,《规划》提出,将推动建设一批军民融合创新孵化中心、众创空间。调动农民工返乡创业积极性,因地制宜建设一批返乡创业园,建设中西部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区。

  李勇表示,重庆跟四川有一个共识,在产业发展上实现分工协作,培育优势产业集群。以两地共有的汽车、信息制造业等为例,必须错位竞争。涉及双方产业的未来五年规划,要共同参与编制。

   关键词

  打造一小时城际交通圈 新建成都新机场和乐山机场

  《规划》提出,优先建设城际交通网络,建设以高速铁路、城际铁路、高速公路为骨干的城际交通网络,打造核心城市间、核心城市与周边城市间、相邻城市间力争1小时通达的交通圈。共同加快建设兰渝铁路、成渝高速铁路。规划重庆至达州、达州至开县至万州等城际铁路。加快成安渝高速、重庆至广安至巴中高速公路建设。有序推进泸州、宜宾、涪陵、万州和乐山、南充、江津、合川重点港(港区)建设。强化成都和重庆航空枢纽功能,新建成都新机场和乐山机场,扩建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和万州机场。

  构建便捷畅通的对外交通通道。加快推进“一江两翼”国际通道建设,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和沿江铁路,完善向东出海的川渝汉沪通道;依托兰渝、宝成、西康至襄渝、兰新等铁路,打造内陆地区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通道;依托成昆铁路和渝昆铁路,构建向南开放的川渝滇至东南亚陆上通道。加快成贵、成西、郑万、兰渝、成昆扩能等铁路建设,研究建设重庆至西安铁路,完善连接毗邻黔中、滇中、长江中游、关中至天水、兰州至西宁等区域的五大国内通道。

   专家解读

  焦点1

  城市群是否等同于经济区?范围缩小了 “不撒胡椒面”更便于国家支持

  今年3月,《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获批时,坊间普遍解读为,成渝城市群以2011年获批的“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为依托,横跨四川省和重庆市,以成都、重庆两城市为核心。

  “事实上,这次规划划定的范围相比2011年获批的成渝经济区,整体上是缩小了。”李勇说,“城市群规划更多的还是讲城市,农村和一些边缘地区并未纳入。”李勇说,以重庆为例,成渝城市群的范围并非覆盖重庆全域,如巫山、巫溪还有开县一些相对较落后的地区就没有纳入,“摊子铺得太大,就像撒胡椒面。范围缩小了,更便于国家支持。

  焦点2

  钱从哪儿来?基建规模或达万亿级 建立城市一体化发展基金

  成渝城市群一体化,将带动中间一批大中小城市的发展。以基础建设为例,需要大量资金。李勇估计,未来仅这一项,资金需求可达万亿级规模。钱从哪儿来?《规划》提出,成渝城市群将探索建立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基金。借鉴欧盟结构基金和凝聚基金运作经验,鼓励各城市根据实际需求研究设立“成渝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基金”。

  “这是一个很大的创新。”四川省社科院党委书记李后强表示,通过建立基金的形式,解决发展的后顾之忧,是顶层设计时的一个很大亮点。基金会起一个示范引导的作用,吸引社会力量参与进来,撬动社会资金参与成渝城市化建设。譬如发行债券、PPP融资等,将极大地推动川渝两省市联席会议议定的城市群建设事项落实。

   焦点3

  次级城市如何突破?构建1小时交通圈 带动一批百万级人口城市崛起

  成渝城市群,成都重庆两核独大,次级城市发育不足。

  “根据规划,未来次级城市辐射力不足的问题,将主要通过城际交通解决。”李勇表示,随着城际铁路建设,中心城市与区域城市、大城市与小城市通行时间将控制在一小时内。很多人选择居住在郊区或二级城市,工作在中心城市。就业和居住分离,城市群中将崛起一批百万级人口城市。随着区域内城区人口百万以上大城市数量增多,对核心城市职能分担能力的加强,对于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带动辐射也将强化。

   焦点4

  小城镇如何提升吸引力?镇区超10万人 特大镇探索赋予其部分县级管理权限

  成渝城市群中,如何提升小城镇的吸引力,引导农民就近城镇化?

  《规划》提出,探索赋予镇区人口10万以上的特大镇部分县级管理权限。位于重庆、成都都市圈范围内的重点镇,要加强与周边城市的统筹规划、功能配套,有效分担城市功能。此外,将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

  “现在有县级市、地级市,而特大镇人口、产业等集聚能力很强,某种程度上相当于镇级市。”李勇说。在新一轮城镇化过程中,应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动公共资源配置适当向县城、向小镇倾斜。满足农民就近城镇化的需求,实现城市和产业、城市和服务的结合。

   焦点5

  规划图如何变施工图?吸取之前的教训 提出协同发展的工作机制

  2011年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获批后,曾有不少人指出,两地协同发展雷声大雨点小。此次《规划》出台,如何规避双方合作沦为形式?

  “这次专门用了很大笔墨来说这一点。”李勇说,区域发展一体化,必须要有有权力的第三方参与。譬如,国家发改委相关领导参与区域协调会,甚至组织相关联席会,或者建立一个常态机制。此次的规划,就吸取了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的教训,专门提出了协同发展的工作机制。它可以把中央的政策真正落到实处,让规划图真正变成施工图。

  民生福利

  城市群漫游费将取消 公共交通实现一卡通

  《规划》提出,要建立健全城市群协同发展机制,围绕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生态环境联防联控联治等关键环节,探索建立城市群管理协同模式,实现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推行居住证制度鼓励农民带股变市民

  《规划》指出,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城市群内劳动力自由流动。推行居住证制度,成都、重庆实行积分制有序推进外来人口落户,其他城市全面放开落户限制。加快探索成渝特点的新型城镇化道路,鼓励一批农民带着集体资产股份成为新型市民。建立健全企业和个人信用数据库以及信用信息征集、查询和应用制度。完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共建成渝城市群市场主体违法经营提示清单。

  医保异地就医联网结算公共服务一体化

  根据《规划》,成渝城市群要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统筹公共资源布局,打破城市间界线,分层次、有重点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重庆都市圈、成都都市圈内,率先在义务教育、公共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基本医疗、住房保障、公共文化服务等方面实现同城化。在川南、遂南广、达万三大城镇密集区,加快实现义务教育、公共就业、社会保障、基本医疗、公共文化服务等一体化。健全成渝城市群基本公共服务协调机制,率先在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联网结算、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文化体育等公共设施共享等方面实现突破,以点带面,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进程。

   交通水利等设施共建共享 实行公交一卡通

  《规划》中提到,建立成本共担和利益共享机制。探索建立跨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建设项目成本分担机制。推动城市群内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实行公共交通智能“一卡通”、高速公路收费“一卡通”。取消城市群内移动电话漫游费,有关部门要会同电信企业抓紧研究落实。建设统一的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平台,建立政策一体化。探索建设项目税收分配办法,研究在企业注册地和投资地之间合理分配地方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