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动力”变为“行动力”

16.03.2014  23:28

  

宝兴县冷木沟泥石流应急综合治理工程施工现场

 

  石棉县挖角村红十字博爱家园建成入住

 

  震后,名山区蒙顶山新茶开采。 

 

  志愿者向市民发资料,宣传环保知识。

 

  芦山县飞仙关镇凤禾小学新貌

 

  芦山中学的同学们在新校园内开展体育活动

  “解放思想的主体是各级各部门的干部。推动灾后恢复重建、实施后发追赶,关键靠我们自己,靠思想的解放、靠我们的担当、靠大家的实干;机遇大于挑战,办法总比困难多,关键在于每一位党员领导干部能不能够真正地肩负起自己的责任。”3月7日,在雅安市委中心组“让阳光照亮心田”系列廉政文化讲座第三讲上,市委书记叶壮语重心长地对市委中心组成员说。

  雅安市委按照省委“迅速开创灾后恢复重建新局面”的要求,锁定时间节点,倒逼突破瓶颈,创新体制机制,下沉干部力量,强化要素保障,坚守工作底线,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正在提质提速,科学推进。

  雅安市委要求,市级领导、县(区)党政和市级各部门主要领导,以及全市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凝心聚力,直面困难,勇于担当,超常奋战,勇啃项目开工建设这块“硬骨头”,实现重建破难关,坚决完成省重建委确定的时间节点目标任务。

  结合雅安当前工作实际,雅安全市上下正在认真开展“重建为了谁,发展为了谁”、“抓落实之我见,抓落实之我干”两个大讨论,干部群众更加认识到重建是建设自己的家园,发展是壮大雅安人民共同的家业,进一步增强主人翁意识,建言献策抓好工作落实,把“心动力”变为“行动力”。

  去年11月下旬以来,雅安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项目实施为抓手,强力推进重建工作。全市上下紧紧围绕“三个时间节点”的安排部署,以科学规划设计为引领,从基础工作入手,不断完善体制机制,理顺各种关系,努力解决制约项目开工的瓶颈问题,确保项目开工建设和加快实施。截至3月7日,全市累计开工项目999个、估算总投资457.9亿元,分别占项目总个数和估算总投资的44.4%和59.9%;已完工项目256个,累计完成投资152.8亿元,分别占项目总个数和估算总投资的11.4%和20%。

   新村聚居点怎么建群众说了算

  “现在,聚居点修房子的大小事情都是我们说了算,心里有底了。

  芦山县宝盛乡中坝村村民李万忠谈起水老上新村聚居点的重建十分自豪,这是他所在的自建委员会“做主”修建的。

  灾后重建以来,芦山县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让群众亲自参与新村聚居点的修建。现在,重建中的矛盾少了,重建进度又加快了一步。

   以群众为主体自建委员会应运而生

  “大家多出点力气,新家就早点修好。”3月12日,李万忠又来到水老上新村聚居点施工现场,督促施工进度。重建工作启动以来,他天天都在这里。“我是这里的主人之一,咋不来?”李万忠说,他的新家将和新村聚居点一起建成。

  在施工现场,可不止李万忠一个业主代表。新村聚居点自建委员会成立以来,业主们轮番来工地查看。“这自建委员会成员发挥的作用可不小啊!”现场施工方一位工作人员说,自建委员会的成员不仅在工地上督促工期、监督工程质量,还帮忙协调各方关系。“群众作为灾后重建的主体,亲自参与、亲自监督新村聚居点的建设,住上自己心仪的房子。”宝盛乡干部王德明说。

   克服困难建好梦想中的新家

  “当然,委员会成立以来,也遇到过不少难题,但都得到顺利解决。”李万忠说。“在确定施工单位的那段时间,我经常睡不着,一直在想选定的施工单位会不会把大家的房子修好?建筑单价会不会高于其他地方?大伙儿会不会满意?”自建委员会成员杨清建说。

  自建委员会成员为了代表业主们选择一家“靠谱”的施工队伍,通过网络、电话咨询和购买相关书籍等办法学习建筑知识,为自己“充电”,同时通过召开议事会议和走访等形式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及时反馈信息。通过与8家建筑公司对接和谈判,自建委员会确定了施工单位,价格也得到业主们的认可。“在我的想象中,我们以后的新家不仅有宽敞的大房子,还有各种配套设施,就像新闻里的新农村小区一样漂亮。”杨清建期待着。

  自正月初八动工以来,水老上新村聚居点规划的76户新居目前已经开建27户,其中11户正在打基础垫层,16户地圈梁已经浇筑完,等待监理方验收。预计今年10月底完工。而在实现大家的安居梦之前,李万忠和杨清建等自建委员会成员,还将以未来主人的身份每日驻扎在施工现场,严把工程进度、施工质量、资金拨付等每一道关口。

  倒逼机制 促进项目有序推进

  3月8日,雅安市委召开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专题会议,会上再次提出,全市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凝心聚力,直面困难,勇于担当,勇“”项目开工建设这块“硬骨头”,要坚持锁定时间节点,实行倒逼工作机制,坚决完成省重建委确定的时间节点目标任务。

  倒逼工作机制是雅安市在灾后恢复重建中实行的强力举措。

  在完成灾后重建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去年11月,雅安市重新理清工作思路,找准工作突破口,完善工作推动机制,坚持以“项目开工建设”为突破口,锁定“三个时间节点、三个开工一批”目标,即:2013年年底前,实质性开工一批;2014年春节前,开工一批、完工一批,实现部分农户“搬新家、过新年”;“4·20”芦山强烈地震一周年时,民生项目和重点项目全面开工,带动重建工作整体提速。确定目标后,市委、市政府分别与各县(区)委书记、县(区)长签订了灾后重建“三个节点”、“三个一批”的目标责任书。

  雅安市委要求,设立灾后重建“三个时间节点”,不是简单地追求项目开工的速度与进度,而是要以此为着力点和抓手,形成倒逼问题解决的工作机制,尽快解决制约项目开工建设中的瓶颈问题,确保项目顺利开工建设。要求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认识到,重建中遇到的问题和矛盾绕不开,也躲不了,要直面困难,勇于担当,以项目实施为抓手,倒逼解决制约的瓶颈,一个一个地去下深水破难题,确保实施总规提出的灾后重建项目提质提速。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