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走高产高效的现代农业发展路
实施“三优两高”(优种、优育、优质,高产、高效)现代农业发展战略,是市委、市政府对今后一个时期全市“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部署,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实现“一高两率先”目标的重要举措。近日,德阳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三优两高”现代农业发展战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实施“三优两高”战略的主要目标、推进路径、保障措施等进行了明确。
>>> 主要目标
优种、优育、优质是手段,高产、高效是目的。《意见》提出,要通过实施“三优两高”现代农业发展战略,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到2020年,全市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加快完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公共服务基本实现均等化;农村民生不断改善,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农村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农民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具体目标是:
粮食产能稳步提升,到2020年,全市主要粮油作物平均亩产提高10公斤以上,粮食总产稳定在190万吨以上,粮食单产、人均占有量继续保持全省领先。
畜牧业提质增效,到2020年,全市生猪出栏360万头以上,小家禽畜出栏1亿只以上,肉类总产40万吨以上。
农业产业化水平显著提升,到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深加工企业销售收入达到800亿元以上;粮油、畜产品精深加工率分别达到80%和50%以上。
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到2020年,全市建成幸福美丽新村1200个以上,覆盖80%以上的行政村。
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到2020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农民生活达到全面小康水平。
>>> 重点工作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努力实现“优种”
实施德阳市种业提升工程,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利益共享的商业化育种体系。抓好旌阳、广汉、罗江5万亩杂交水稻制种基地,什邡、罗江5000亩油菜制种基地和广汉5000亩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加大对种子企业的扶持力度,探索建立分级负担的制种保险投入机制。
开展畜禽良种推广行动,实施畜禽遗传改良计划,完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支持鼓励养殖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培育畜禽新品种、新品系,鼓励科技人员到科技创新型养殖企业服务。
推进农业产业技术支撑工程,加强同省农科院、川农大合作,建设德阳市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加快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打造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农村科技创新创业基地和农村科技人才培养基地,促进农业全产业链增值,到2020年,全市新增农业科技示范园区6个,全市成功创建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加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到2020年,全市培育30家服务专业化、运行规范化、发展规模化的骨干科技服务机构,新增100名农业科技特派员,新建10个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农业科技信息覆盖95%以上的乡(镇)。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到2020年,组织实施100项重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建设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平台20家以上。
推进农业生产方式和种养模式创新 努力实现“优育”
优化农业区域布局,着力培育和促进农业优势主导产业集聚、集约、集中发展。中部平坝区,在稳定发展粮油生产的基础上,按照“一村一品”的思路,大力发展以蔬菜、水果、花卉、苗木为主要内容的设施农业、观光农业、高效农业,构建都市农业大格局。东南丘陵区,重点打造高产高效现代粮油生产示范区和现代森林养殖示范区,发展优质商品粮油和畜禽产品。西部山区,重点发展特色水果产业带和休闲观光农业带,提升产业效益。
创新农业生产模式,优化栽培技术,推进畜禽规模化养殖,大力发展循环农业。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每个县(市、区)建立1—2个万亩农机化核心示范区,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
创新农业经营模式,推广土地委托代理制、土地股份合作制、土地信托制、土地联耕联种等土地流转新形式,通过土地股份合作社、“大园区+小业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带动等多种方式实现规模经营,发展农业共营制。到2020年,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达到120万亩以上。规范发展农民合作社,鼓励组建新型股份合作社。实施农业产业化“排头兵”工程,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大对家庭农场的政策扶持力度,积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按照“规模化、机械化、智能化”的标准,打造一批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区。推进八角、石泉、三渔等重点水源工程的灌区工程建设,实施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继续推进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建设,实施农村小水电增效扩容改造工程,推进农村机耕道建设。
推进标准化品牌化建设 努力实现“优质”
围绕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农产品销售各环节,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制订市级各产业各主要品种标准化生产规程,强化产前农资、产地环境、产品质量从源头到加工的全过程质量认证。
加强市、县两级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项目建设和管理,确保“投资一个、建成一个、用好一个”。实施检测能力提升项目,大力提升农(畜、水)产品、农业投入品和产地环境综合检测能力。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整顿规范农资批发市场、专业市场、集散地、运销大户和乡村流动商贩。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优先推广主体追溯模式,选择有条件的生产主体推广过程追溯模式。开发应用追溯系统延伸功能,鼓励有条件的地区试点与流通领域追溯体系对接。到2020年,全市基地内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基本建成。
深入实施农产品“区域品牌+企业品牌”双品牌战略,积极推进特色优势农业品牌建设,培育一批有代表性、带动辐射和竞争力较强的农产品品牌。鼓励符合条件的农业企业、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积极申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积极争创农产品地理标志(“三品一标”)。(德阳日报记者许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