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变从彝家新寨开始 马边彝族自治县走出扶贫新路

05.10.2014  12:26

  秋天的小凉山依然满目苍翠。

  从成都出发,下犍为,过沐川,蜿蜒曲折的省道103线在绿树翠竹掩映下坚毅地向前延伸。一进马边,座座彝家新寨扑面而来,宛如颗颗璀璨的珍珠,镶嵌在小凉山腹地。

  全省最大的彝家新寨在这里,乐山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小学在这里……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扶贫举措,不仅让越来越多的彝汉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更让昔日边远落后的穷山村,成为幸福的新彝寨。

  在即将迎来马边彝族自治县建立30周年之际,记者深入马边的山山水水,探寻这个山水彝乡的扶贫新路。

   全省最大的彝家新寨建在马边

  ——以新寨建设为引擎,三年内消灭“三房

  青山环抱,茂林修竹,一座座农家“别墅”在彝族红黄黑三原色的点缀下,格外惹眼。正在家门前“微田园”劳作的烟峰乡烟峰村村民俄奇拉提,好客地邀我们进屋一叙。

  屋外瓜果飘香,鲜花环绕;屋内窗明几净,漂亮整洁。四室一厅130平方米的屋子里,各种家电一应俱全。“钢炉、储柜、碗柜、餐桌椅是政府免费添置的‘四件套’,墙上的婚纱照也是搬进新房后补拍的……”俄奇拉提微笑着说,“以前住在半山上的房子,冬不御寒,夏不隔热,人畜混住,难受得很。现在的环境做梦都没想到。

  依山就势,集中连片,烟峰村里这样的新房有350栋,是全省最大的彝家新寨。烟峰乡副乡长柒玉梅介绍,烟峰村彝家新寨规划占地1068亩,总投资2.6亿元,采用“村民出一小部分,政府统筹、统规、统建”的模式建设,锅庄广场、文化长廊、民俗博物馆、综合服务中心以及与旅游产业相关的配套设施陆续完善。现在人们介绍烟峰村,更爱用新名称:民族风情小镇、新农村综合体。

  新寨建设,还需“软件”配套。烟峰村通过制定《村规民约》,帮助村民养成文明行为习惯。村支书马黑乌娘说:“制定《村规民约》后,生猪进‘小区’,污水排出村,户户争先进,规章约束出了大家的好习惯。

  烟峰村只是马边“彝家新寨”建设的一个缩影。马边是国家级重点贫困县,全县近一半人口是彝族,以前多数散居在深山中,交通不便,经济发展落后。

  房屋多是“三房”:茅草房、木板竹板房、土墙房。

  如果说扶贫是马边统揽全局的中心工作,彝家新寨建设就是强大引擎和综合载体。大小凉山综合扶贫开发、乌蒙山片区扶贫开发战略的实施,中纪委、省纪委定点扶贫,给马边带来发展机遇。尤其是近两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推进“彝家新寨”建设,省、市、县各级配套财政资金,2010年至今在马边已累计投入12.11亿元,建设完成110个村7950户“彝家新寨”,解决了3.9万人的住房难题,并配套修建村内道路430.47公里,实现用电、用水入户,解决了群众行路难、用电难、用水难问题。

  今年,彝家新寨建设项目将再投19442万元,实施20个村1675户彝家新寨住房建设。“到2017年,马边将彻底消除‘三房’。”马边扶贫和移民局局长曲别曲一信心满满地告诉记者。

   全国最大有机禽蛋散养基地谋在马边

  ——以产业扶贫为抓手,带动生产方式变革

  “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彝家新寨不仅实现了安居梦,更带动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新寨建设到哪里,产业就配套到哪里,以新寨、新村建设为纽带,一批产业加快布局加快发展。

  两年前,民主乡雪峰村村民使一罗批在综合扶贫开发项目帮助下,依托政府引进的金凉山农业开发公司养殖项目,以“公司+基地+农户”的合作方式,免费得到50多头乌金猪种猪,“养猪每年能赚五六万元,家里的冰箱、彩电都是靠养猪钱买回来的。”使一罗批说。

  “造血”产业,让大量使一罗批们“”中生“”,富起来。马边依托林、茶、畜优势资源,因地制宜引导每个村发展主导产业。民主乡光华村沙溪沟养殖基地,成立生态鸡养殖专业合作社,建成生猪生态养殖示范小区;下溪乡珍珠桥村,种植核桃150亩……全县林、茶、畜三大产业实现产值11.5亿元。利用高山独特的生态优势,马边正打造全国最大的有机禽蛋散养基地。今年,基地与劳动乡柏香村、民主乡光华村等10个乡镇农户签订养殖协议,带动农户1000余户。

  不仅要“”中生“”,更要坐地生财。拥有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马边,瞄准旅游扶贫。申报国家旅游扶贫开发试验区,请来南开大学专家调查规划,目前莲花村已率先发展起农家乐、彝家乐,玛瑙村苗寨、穿牛鼻旅游休闲度假区等旅游项目也正在全力打造中。

  “已接到不少电话,都是咨询旅游住宿的。”烟峰乡乡长王福荣介绍,烟峰乡是通往大风顶的必经之路,烟峰彝家新寨旅游配套设施还在完善中,就有游客上门。

   乐山规模最大的小学立在马边

  ——抓教育从智力上扶贫,彻底阻断贫困链条

  虽然开学已有段时间,马边民建小学二年级四班的阿洛小明仍然对新校园感到新奇:崭新的教学大楼,LED电子黑板,每层楼的小书吧,独立的综合实验楼和学生餐厅……“新学校投资上亿元,占地120多亩,应该是乐山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小学了。”校长黎建勋话语间透出自豪。

  扶贫先扶智。马边一手抓娃娃,一手抓职教,深入推进教育扶贫,从根本上阻断贫困链条。

  教育“抓娃娃”,是打实脱贫长远基础。马边提出“一村一幼”目标,在今明两年将建成80所村级幼儿园,今年建的30所村级幼儿园已全面开学。“以前村里孩子上学要到山下的寨子里,往返一趟需要近两个小时”,珍珠桥村村主任王贵荣介绍,现在村里建起幼儿园,娃娃的教育在村里就能解决,这学期首批已招收20个学生。“那里正在建小学1-3年级的校舍,以后低年级的教学也不出村。”王贵荣指着幼儿园旁的建筑工地说。

  教育抓职教,是解决当下、实现“一人脱贫,全家致富”的措施。马边通过中纪委协调,与江苏张家港、昆山,广东碧桂园等对接,获得资金、技术援助,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碧桂园职业中学是广东省碧桂园集团捐资1500万元建设的对口援助扶贫项目,学校设有数控、焊工、电工、电子、旅游及酒店服务等热门专业,3年间输送上千名专业人才。学校还开设短期培训班,每年培训农民工超过4000人次。“与没有接受过培训的同行相比,我们找工作容易得多,工资也高些。”马边碧桂园职业中学电子班毕业生陈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