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水决战“152”建设脱贫攻坚示范县

20.01.2017  15:05

 

 

县委书记赵璞(右四)、县长黄永鸿(右二)在柑子镇现场办公,规划产业发展。

 

邻水县六大重点脱贫片区图。

 

脐橙产业成为邻水脱贫奔康的重要产业之一。


        □卢晓锋 吕清辉 曾涛
    白墙黛瓦、错落有致的房屋,纵横交错、宽阔通畅的道路,依山而植、郁郁葱葱的果林,饱含喜悦、洋溢幸福的笑脸……昔日的一个个贫困村如今正在邻州大地上华丽嬗变。嬗变的背后,是邻水县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使命、最大民生工程,念兹在兹,唯此为大,构建三大体系,聚焦四个目标,创新五大举措,以152个贫困村作为主战场,全面擂响“决战152,打造示范,争当标杆”的战鼓,孜孜不倦地带领全县人民书写新的幸福篇章。
构建三大体系 树起一面旗帜
    “邻水要建设脱贫攻坚示范县,要‘树旗帜、立标杆、做示范’,就必须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在督查督办上出实招!”日前,邻水县脱贫攻坚专题会议上,邻水县委书记赵璞的发言掷地有声,要求全县督查督办要高标准、高要求,敢于较真、敢于动真格,针对问题,严肃问责,不留情面,体现真扶贫、真脱贫。为此,邻水县构建起了有力的作战指挥体系、严格的督查考核体系、科学的责任落实体系,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铺就了一条必胜的道路。
    ——全县设立了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脱贫攻坚作战指挥中心,乡镇和部门成立作战指挥所、贫困村成立作战指挥室,全面梳理脱贫攻坚党政责任和行业系统任务,各级立下 “军令状”,明确责任人,构建起层层有责、人人尽责的立体化责任体系。周密部署了“六大战区”“五大战术”,精心制定了作战指挥图、时间表;103万邻水人民紧跟步伐,全体总动员,全民齐上阵,攻坚之战力拔山兮。
    ——全县对脱贫攻坚工作实行“早安排、晚汇总、周点评、月小结”工作机制,建立人大、政协、纪委等多部门共同参与的大督查机制,构建“1+1+12”督查督办体系(县上成立1个脱贫攻坚督查工作领导小组、1个脱贫攻坚巡察组和12个专项督查组),对脱贫工作实行终端显示等多种督查方式,对发现的问题以“发点球”方式反馈给县乡各级责任人,挂牌整治、限时整改,对未按要求完成的单位实行“一票否决”。建立第三方评价机制,对全县脱贫工作及成效每年评价一次。同时,奖罚分明,比学赶超,形成“水惊鱼跳”的临战状态。
    ——全县以“常委先行”为引领,压力层层传至末梢。县委常委带头研究督促脱贫工作、汇报脱贫进展、开展驻村帮扶、展示脱贫攻坚成果、进行脱贫工作述职,引领“脱贫攻坚人大代表再行动”“政协委员为脱贫攻坚做件事”等主题活动相继开展,带动全县3500余名党员干部建立脱贫攻坚工作 “四张清单”,做到了责任清、任务明。全县形成了上下一心,众志成城,克难攻坚的大扶贫新格局。
聚焦四个目标 立下一根标杆
    最近,邻水县同石乡红井村66岁的贫困户冯友才来到乡上的爱心超市,领取了这个月的口粮:200斤大米、20斤菜油,以及爱心人士捐赠的秋衣。冯友才的妻子患有间歇性精神病,常常跑失;儿子在服刑,儿媳离家出走杳无音信,留下年仅7岁和4岁的两个孙子,靠种庄稼维持生计。冯友才受益源自该县实施的四个目标之一:“两不愁三保障”。
    近年来,邻水县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四个好”“三有五有”“两个收入”四个目标,以“全覆盖、可持续”为根本目标,确保“一个不落下”。
    ——全县全面深化农村改革,通过建立试点“土地银行”,探索出了农村摞荒地经营权流转机制;通过把财政投入资金量化为贫困户股权,探索出了资产收益扶贫机制和利益链接机制;通过盘活集体闲置资产、固定资产股权量化分红等方式,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2016年,邻水县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人均达8元以上,贫困家庭年人均纯收入达4500元以上,远超国家扶贫标准。同时,通过念好“”字经、打好特色牌、走好生态路,加大技能培训,开发公益性岗位等方式,使贫困群众收入明显增加。
    ——坚持把政策兜底作为贫困群众基本保障,织密筑牢政策兜底保障网。在每个乡镇建立爱心超市,为特困群众免费提供粮油及衣物棉被等基本生活物资。全面落实“十免四补助”政策,实行“先诊疗后结算”制度,提高特殊病种大额门诊补偿标准和新农合报销比例。大力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地灾避险搬迁、农村危房改造、五改三建、农村危旧房拆除、水库移民搬迁等六大工程。通过减免、发放、补助或助学贷款等方式,对贫困学生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中职)教育到高等教育帮扶实现全覆盖。
    ——“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这是百万人民的夙愿。全县围绕“四好”目标,通过大力实施 “绿化邻水”“洁净水”、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两河”流域和华蓥山东麓生态修复与保护、创建国家卫生县城等五大行动,改善农村生活环境;通过制订村规民约、强力整治农村不良之风、实施雪亮工程、深入推进法纪“双七进”活动等,全力构建和谐社会。
    ——对照脱贫摘帽 “三有五有”硬性验收指标,查找问题短板,加大督促整改,明确完成时限,并整合涉农资金,最大化保障项目建设实施推进。
    截至2016年底,邻水县已累计脱贫46066人,贫困人口减少至33197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3.89%。首批摘帽的33个贫困村已顺利通过省上考核验收,2016年全县脱贫攻坚工作接受了省级考核验收和第三方评估检查。四个目标,恰似驱动的四轮,和着攻坚的节拍,奏响了百姓的幸福之歌。
创新五大举措 做出一个示范
    沿着新修的盘山公路蜿蜒而上,笔者来到石滓镇中城寨村,山地被平整得错落有致,一棵棵黄栀子、红脆李、黄花梨在地里茁壮成长,迎风吐翠。然而,有谁能相信,一年前,这里还是杂草丛生的撂荒地?改变来自于该县探索的“村集体+农户”利益联结模式,盘活撂荒地发展产业。
    “我们这里属于地质灾害沉陷区,大片大片的土地撂荒,让人心疼。”中城寨村主任胡建清说。为此,他和第一书记杜刚琢磨良久,最终采取权属不变、集体经营、共同管理、全村受益的方式,村委会统一把撂荒地、荒山荒坡收归集体经营,村集体提取产业收益的1%作为管理费用,99%由村民按土地面积、人口进行分配。鼓励土地规模化流转,并参与收益分红,业主、村民、村集体分别按收益的“7∶2∶1”比例分成。去年规模发展黄栀子200亩、红脆李100亩、黄花梨200亩、有机花菜50亩,此外还发展生态山羊养殖大户2户,规划建设1000头肉牛和500只梅花鹿标准化养殖场。
    群众富不富,关键看举措;举措若有力,幸福来敲门。为促进脱贫攻坚落地见效,邻水县创新五大举措,为百姓打开通往小康的幸福之门。
    ——创新工作推进机制。通过布置、辅导、检查、批改脱贫攻坚作业,每月一次现场会评比、每季度一次社会评价、每半年一次第三方评估和动态评估,确保精准扶贫推进有力,落到实处。
    ——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坚持“六精准、六结合、六驱动”,保证精准脱贫扶到点上,落到面上,深入群众心坎上。
    ——创新产业发展模式。推行了 “贫困户+村集体+业主”盘活撂荒地发展产业增收模式、“菜单+贫困户”精准到户发展增收模式、“支部+贫困户+专业合作社”党建引领发展增收模式、“业主+专业合作社+贫困户”产业收益共享发展增收模式等,多渠道长效增加贫困户收入,消除了村集体经济空壳村。
    ——创新工作落实保障。每名第一书记一本工作日志,每个贫困户一个二维码信息牌,每个贫困村一个信息公示栏、一套规范的卷宗档案等,保障脱贫攻坚取得 “摸的着、看得见”的成效。
    ——创新痕迹动态管理。借助多媒体技术,研发设计了脱贫攻坚APP信息管理平台,登录后即可查阅县、乡、村三个层面脱贫攻坚信息,实现了脱贫攻坚痕迹化、科学化、信息化。
    业兴、家富、人和、村美,这,是广袤邻州正徐徐展开的巨幅画卷。舒心、快乐、平安、祥和,这,是邻水农民正激情洋溢的幸福色彩。不待扬鞭自奋蹄,勤劳的邻州儿女正意气风发、阔步迈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