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民用建筑“绿色革新” 城区新住宅全部地下停车

18.06.2014  17:11

成都新建项目执行绿色建筑设计标准 在报建审查中将明确加入相关要求

    关注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

    绿色建筑 哪儿不同

    对环境会更加有利,更能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建筑自然通风效果更好,日照采光更佳,建筑的运行耗能会降低40%~60%(具体细节见图)

    昨(17)日,成都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市建委编制完成的《成都市民用建筑绿色设计技术导则》和《成都市民用建筑绿色设计审查要点》近日发布实施, 两份文件将用于成都市域新建民用建筑的绿色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技术审查。市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是成都第一个绿色建筑设计的技术标准,将有效引导设计人员融入绿色、低碳理念,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动空间。从这两份文件中,可一窥将来的绿色生活。

    泊车 优先采用地下和立体方式

    技术导则包含场地及总平面、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空调、电气、景观环境、室内装修等八方面设计的内容。规定在场地及总平面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场地原生态保护与生态恢复,优化建筑布局。在场地内交通系统规划中,应满足节约用地的要求,要合理确定机动车停车位数量,并优先采用地下停车和立体停车方式。

    应控制机动车室外停车数量比例,住宅室外地面停车数量占总停车量的比例,不宜超过10%。中心城区居住建筑停车位应全部采用地下停车位。自行车停车距建筑出入口的距离,不宜超过150m。

    采光 至少一间房满足日照标准

    在场地声环境设计中规定,噪声敏感建筑物应远离噪声源;对固定噪声源,应采用适当的隔声、降噪和隔震措施;对交通干道的噪声,应采取设置声屏障或降噪路面等措施。

    公共建筑的走廊和门厅、车站、体育场馆、商业中心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室内空间应做吸声设计。毗邻城市主干道的建筑,应加强外墙、外窗、外门的隔声性能;宜将走廊、卫生间等辅助用房设于毗邻主干道一侧;可使用声屏障等设施来阻隔交通噪声。

    每套住宅至少有1个居住空间满足日照标准的要求。应充分利用天然采光,当1套住宅设有2个及以上卫生间时,至少1个卫生间设有外窗。

    绿化 小区里起码栽45种植物

    住宅卧室、医院病房、旅馆客房等有私密性要求的空间,宜避免视线干扰。建筑出入口位置应方便步行者出行及利用公共交通,设置与公共交通站点便捷联系的人行通道。

    建筑布局不宜形成完全封闭的围合空间。房间平面宜采用有利于形成穿堂风的布局,外窗应合理设计,有利于自然通风。

    居住区规模小于或等于5万㎡,居住区的木本植物种数应达到45种,大于或等于10万㎡的应达到55种。每百平方米绿地内乔木数量不宜少于3株。住区绿地率应不低于3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应不低于1㎡。人工景观水体水源,不得采用市政自来水和地下水、井水,应采用雨水、再生水等非传统水源,在无法提供非传统水源的用地内不宜设计人工水景。

    1 2 下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