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汉:改革创新激活力 农民腰包鼓起来

11.03.2014  17:53

 

花果经济带动广汉农民增收。图为松林桃花醉田园景色。

 

广汉金广天成不锈钢生产线,两期40万吨产能投产后将达到75亿元的年产值。

阳春三月天,赏花正当时,一年一度的广汉桃花节又将如期“绽放”。除了去桃花节的主要目的地松林镇外,西高镇赏油菜花、南丰镇摘草莓、三水镇休闲垂钓等系列活动也都人气爆棚。

 

春节刚过,我就和家人、朋友开始整理农家乐,准备迎接四方游客。”松林镇农民康宏改造了自家农家乐的停车场,新添置了桌椅餐具,正摩拳擦掌等待“数票子”。在广汉,以花为媒的 “花果经济”正带动越来越多的农民增收致富。

 

近年来,广汉紧紧围绕“保供增收惠民生、改革创新添活力”的农业农村工作总基调,以“四化联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服务业现代化一体发展)为抓手促进劳动力转移,打造农业“四大基地”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与新农村建设,把促农增收的着力点放在发展产业和培育增收项目上。当前,广汉又主动抓住农村改革试点契机,探索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为农民增收注入新的活力。

 

现代农业 注入农民增收源头活水

 

三水镇友谊村七社养殖大户文培理,这几天正忙着打鱼、卖鱼。养殖了30多亩的鲫鱼、10多亩的甲鱼,文培理说,加入镇上的渔业专业合作社后,统一鱼苗供应、统一技术管理,今年产量增加了10%,收入也同比增加,“光鲫鱼每亩的纯利润就有五六千元。

 

文培理仅是一个缩影,越来越多的广汉农民正从加快发展的现代农业中受益。农业基地的建设为农民增收打下坚固基础,广汉以“小农水”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等为重点,加强10万亩粮食、10万亩油菜、10万亩蔬菜、6万亩水果为主的现代农业“四大基地”建设。在这四个基地建设中,广汉科学规划、加大投入、提档升级,增强其辐射带动能力和产业支撑能力。

 

以粮食产业基地为例,广汉先后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3.2亿元来打造,基地内初步形成“田成方、土成型、路联网、渠配套”,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

 

基础打牢,农业产业化提速。广汉已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3家,创建出国、省、市知名农产品品牌50余个,年销售收入达70多亿元。引导农民在自愿、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参加多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培育发展农业经纪人、专业大户和其他中介组织,目前广汉拥有各种形式的农民合作组织335家,仅2013年各种金融机构就为农民专合社提供了1000余万元融资支持,带动市内外农户16.9万户。

 

在金鱼镇白鹤村,110户农民住进了统规自建的新村聚居点首期房屋里,结合农耕文化的挖掘,该村打算规划乡村旅游景点,带动村民致富。产村相融,不仅改善农民的居住条件,还推动了农业产业的发展。通过加快美丽新村建设,广汉为促农增收开辟了一条新路子。

 

2013年,广汉建成新农村聚居点42个,开工建设新农村综合体11个,其中6个新农村综合体基本完工,3个统筹城乡发展示范点打造完成。

 

试点改革 挖掘农民增收潜力

 

连山镇锦华村七社农民甯兴成一家三口去年就近务工收入有4万多元,自家2亩地早已流转给村里的种植合作社,每年租金有2000多元,“自己种地忙活一年也就2000多元收入,流转出去后,我们放心外出打工,还是划得来。

 

2013年,广汉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4566元,同比增长17.55%。数字背后可见的是,广汉农民劳动力就业的非农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助推了工资性收入水平的提高。

 

在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上下工夫。广汉实施农民技能培训工程,仅2013年就培训3200余人;鼓励农民自主创业,目前已发展1700户小微企业,吸纳当地农民就业2万余人;建立农村家庭就业信息登记制度,着力解决零就业家庭就业。

 

在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上下工夫。2013年,广汉落实各项政策性补贴资金共计1.1亿元,市、乡财政拿出专项资金上千万元用于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补贴;加大农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力度、提高农村低保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进一步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去年,广汉农民人均政策转移性收入达604元,同比增长7.53%。

 

如何挖掘农民增收的潜力?广汉正抓住农村改革试点契机谋划新路径。今年,广汉被确定为四川省15个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改革试点县之一,相关试点方案正在紧锣密鼓地修改完善中。

 

据悉,广汉的此项改革试点将集中在4个方面——盘活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盘活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盘活宅基地使用权和农村房屋所有权、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我们力争通过先行先试,建立健全现代农村产权体系,构建城乡一体化产权流通市场,实现农村各类要素资源资产化、资本化。”广汉市相关负责人谈到试点改革的目的,“进一步明晰产权,让更多农民从土地、股权等资产增值中获得收益,增加财产性收入。

 

2013年,广汉农民人均财产性收入达366元,今年随着试点改革的逐步推进,此项数字有望刷新记录。

 

转型升级培育农民增收持续动力

 

2013年1—12月,广汉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快速增长,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222亿元,在“比上年储蓄存款增加额”这一指标上居德阳市首位。

 

新平镇永红村八社村民廖智才,算了一下全年家庭账本,也感受到了“增长”二字。廖智才在广汉市一家钢构企业做技术工人,2013年月平均工资5000多元,比2012年同比增长20%,妻子每月的社保增加到了500多元。

 

如今在广汉,像廖智才这样的就近务工农民越来越多,在家门口就业不仅实现家庭收入的增加,也能够照顾到家庭和亲人。这得益于广汉抢抓二产项目、大力发展工业经济的举措。

 

依托已建成的27平方公里的省级经济开发区和304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广汉近年来重点发展通用航空、不锈钢深加工、生物医药、新材料、油气装备制造等产业,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也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广阔的载体。

 

前景更加看好。德阳将建全省第二个综合保税区,选址在广汉高新区通用航空产业园内。按照规划,德阳综合保税区面积为4平方公里,一期2.2平方公里,二期1.8平方公里。

 

对于广汉来说,综合保税区就是一个实施全域开放战略、招大引强的磁铁,将产生强大的集聚效应。据保守估计,未来德阳综合保税区进出口总额将增长25%,工业总产值增长20%,物流货物差值增长40%,从业人员增长率达15%,税收增长率10%。

 

产业园区已成为广汉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战场”。目前广汉高新区已经承接了本市农民工就近就业8万余人,近两年内随着通用航空产业的加快发展和综合保税区的创建,将吸纳10万名产业工人。(刘云云)